得益于结构生物学、细胞因子工程等研究的进展,开发下一代细胞因子治疗肿瘤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 顿雨婷
封面来源 | IC photo
36氪获悉,以合成免疫学为技术驱动、聚焦细胞因子等蛋白药物开发的复融生物已完成超亿元人民币A轮私募融资,本轮融资由普华资本领投,人合资本、方富创投、苏高新创投、苏高新科创天使、黄埔医药基金跟投,老股东凯风创投继续加持,浩悦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本轮资本将用于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推进管线的申报和临床,在细胞因子等蛋白药领域不断拓展布局。
复融生物是一家以合成免疫学为技术驱动、聚焦细胞因子等蛋白药物开发的创新型研发企业。据悉,公司背靠国际知名蛋白药物发现实验室,核心团队专注创新药开发数十年,具有丰富的产业化经验。
截至目前,复融生物已打造了整合式合成免疫技术体系,衍生出F-body长效化技术平台、人工合成新型细胞因子平台、Fc工程化平台、生物分子人工进化平台。据悉,这四大核心技术可对以细胞因子为代表的蛋白药物进行多维度优化,获得最优产品。其中,进展相对领先的产品管线FL115管线IND在即。
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关键步骤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调节固有和适应性的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促进造血功能和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分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具有多效性,可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其他产品进行联用。临床上常用的细胞因子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典型如白细胞介素2(IL-2),它是一种T细胞相关生长因子,可增强NK细胞数量和杀伤活性,并促进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此外,它有助于调节性T细胞(Treg)的增殖和活化,从而增加机体的免疫耐受性,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免疫调节多效生物学功能。
高剂量IL-2疗法1992年被批准用于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治疗,并于1998年被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证明免疫治疗(T细胞作用增强)可以治疗肿瘤,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细胞因子作为治疗剂受到药物性质不良(半衰期短等)、作用广泛以及多效性等限制,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并限制了疗效。据普华资本副总裁竺宝琳介绍,目前已经有200多种细胞因子被陆续发现,除了G-CSF、GM-CFS等少数几个有多个重组产品上市外,受限于细胞因子半衰期短、毒性大等原因,自从第一个上世纪90年代高剂量重组IL-2获批治疗肿瘤以来,多年研究一直未有出色产品获批,整体上市的药物还非常少。
而得益于结构生物学、细胞因子工程等研究的进展,开发下一代细胞因子治疗肿瘤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方富创投管理合伙人张辉介绍到,以白介素类细胞因子为例来看,其多年以来在业内没有大的突破,复融生物以合成免疫学为技术基础搭建的核心技术平台,在白介素长效化、减毒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据了解,下一代基于细胞因子的药物开发主要有几大方向:1、和PD-1/L1等产品进行联用;2、利用细胞因子工程化的不同方式改善细胞因子产品的药代动力学等性质,比如白蛋白融合、Fc结构域融合、聚合物偶联等方式;3、局部给药,将细胞因子的重组蛋白或编码细胞因子的基因治疗载体直接注射到肿瘤微环境中。如何能在临床上实现更优的效果,给肿瘤免疫治疗带来新的突破,成为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独家、深度、前瞻,为1%的人捕捉商业先机
36氪旗下官方账号
真诚推荐你来关注👇
了解更多信息,可点击36氪创投平台小程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