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每天学点亲子|婚姻|个人成长,每天成长·进步·幸福
预约心理咨询(收费):请后台回复“心理咨询”
当孩子产生坏情绪时,成熟的父母都会先处理孩子的情绪,再解决问题。只有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了,他才会正确面对自己的真实情绪,并能够很好地驾驭它。
——萨姐
作者:妙黛
来源: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01
“小孩子而已,有什么烦心事”
《儿童情绪心理学》中有一个小故事,摄影师为了拍摄一组震撼人心的照片,他带着很多棒棒糖来到了孤儿院。
他请老师准备好热水,给孩子们洗澡,孩子们在氤氲的雾气中嬉笑打闹。
摄影师又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了一根棒棒糖,孩子们别提多开心。
就在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摄影师恶狠狠地抢走棒棒糖,直接扔进垃圾桶。
小朋友不明所以地愣了,然后哭了。
一个,两个,三个……哭声就像传染一样,所有的小朋友都哭了起来。
摄影师赶紧拿出照相机,拍摄下来这“难得”的一幕。
照片出来后,摄影师非常满意,孩子们的悲伤真实而又深刻,他将照片取名为《孤儿院的悲情》去参加摄影比赛。
结果很尽人意,他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可是就在他意气风发地走上台领奖的时候,主持人突然宣布本次大赛一等奖取消。
摄影师非常消沉,把自己关在房间整整两天。
直到第三天,他收到了大赛的奖杯和一封信。
那是孤儿院的院长写给他的,信里面说:
作品本身非常出色,但是摄影师也应该体会一下孩子们被夺走棒棒糖的悲伤与绝望。
人类的悲喜是相通的,只是不同人眼里的权重不同。

我们总觉得孩子的世界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他们的世界也没有什么大事。
一根棒棒糖,一个温暖的热水澡,一次欢笑打闹,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可是实际上,孩子世界一根棒棒糖的份量,与大人世界一等奖的份量是相同的。
每个人都有坏情绪,每个人也都有伤心事,孩子也不例外。
如果我们只能接纳孩子的欢乐、喜悦,见不得孩子的暴躁、悲伤、心烦、嫉妒,那么他们的坏情绪,要让他们“藏”到哪里呢?
02
长大后不开心的大人
都是没有坏情绪的孩子
我们都希望孩子乖巧懂事听话,可是每个孩子都会有天使的一面,有恶魔的一面。
只允许孩子开怀大笑,不允许孩子有脾气有悲伤,那么,他们势必要“砍掉”自己一部分情绪,把那些不被大人喜欢的,隐藏起来。
日积月累的压抑,都成为了孩子长大成人后,伤害自己的利器。
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是没关系》里面,男主角文钢太是一名优秀的护工,他性情温和,对人永远都是在微笑的,像个小丑一样,上扬的嘴角,忧伤的眼神。
文钢太有一个自闭症的哥哥,妈妈一直偏爱生病的哥哥,告诉文钢太要懂事,要照顾哥哥。
他不开心的时候,不可以,因为这样会影响到哥哥。
他独自出去玩时,不可以,因为哥哥就没有人照顾了。
从小,他看到的只有妈妈抱哥哥的背影。
自己只有懂事,乖巧,照顾好哥哥,才能得到妈妈的笑容。
在他的家庭里,只能接受他的好情绪,所以长大后,他自己也非常讨厌自己的坏情绪,更别提如何调节与纾解。
一个孩子,在初次表达情感的时候,如果能被人接受,那么他们的内心也会获得安慰。
如果继续被漠视,他们会采用过激的方式表达情感,比如发脾气、摔东西、打人。
当他们发现,不管自己怎么样,都不会被看到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收起自己的坏情绪,扮演一个被别人喜欢的小孩。
父母不能接纳孩子的情绪,那孩子自己也就不能接纳自
之前有一起中学生自杀事件,男孩因为在教室玩牌被老师“叫家长”。
妈妈在楼道里,一直训斥男孩,还扇了男孩两个耳光。
母亲离开后,男孩沉默两分钟,然后爬上栏杆纵身而下。

如果妈妈和孩子之间,有一个人懂得如何处理与排解自己的情绪,有一个人能接纳自己的坏情绪,可能结果会完全不同。
每一个悲伤的心灵,都遭受过创伤的时刻。
那些小的情绪,我们可能觉得孩子“过一会儿就好了”。
但是实际上,那种伤害就像文火炖肉,看起来攻击性不大,实际上早已伤筋动骨。
03
不同的回应方式
养育不同性格的孩子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一书中指出,家长面对孩子的情绪,往往有四种不同的应对方式。
每一种家长,都对应着孩子不同的内心小世界。
比如爸爸要带着孩子去看牙医,孩子非常害怕,不仅不配合还大哭大闹,对家长拳打脚踢。
可是,爸爸和妈妈平时都要按时上班,周六日好不容易抽出时间给孩子看牙。
如果这周不看,可能又要拖到下周。
这时,如果你是家长,你会如何应对?
  • “没什么大不了的”——缩小问题型家长
为了让孩子配合家长,赶紧把问题解决,家长可能会选择物质奖励、语言安慰的方法。
告诉孩子,一点也不疼,看完牙齿我们去吃冰淇淋。
这类家长,看重的是如何解决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关注孩子的情绪。
我们往往觉得,孩子的事情没有多大不了,哪有成年人的事情重要。
可如果我们真的对他们漠视忽视,用轻描淡写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对负面情绪的一种逃避。
家长本身不能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自然想方设法消灭孩子的这些情绪。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不仅不能调节自己的情绪,还会怀疑自己。
之所以不被喜欢,是因为自己太糟糕了。
  • “你哭也没用”——压抑型家长
压抑型家长不只是漠视孩子的情绪,他们甚至表现出对孩子负面情绪的厌恶。
比如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家长生气地训斥:再哭信不信我揍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家长的目光关注的不是孩子的情绪,而是孩子的行为。
笑是一种好的行为,哭就是一种坏的行为。
研究表明,压抑型家长养育的孩子,自尊水平比较低,情绪调教能力差。
尤其男孩会更早学会抽烟、酗酒,更早有性意识。
  • “那就算了吧”——放任型家长
做了父母之后,很多人都会变得心软。
尤其是看到孩子哭闹的时候,那孩子就做什么都对了。
孩子哭着不想看牙,“宝贝啊,别哭了,妈妈知道你疼,咱们下次再来吧”。
这类父母看起来能接纳孩子的情绪,也没有把情绪分为好与坏。
但是实际上,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分不清对错,意识不到行为的界限。
凡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这并不是情绪调教的最好方式。
正如洪水暴发时,一味堵住不是办法,一味泄洪也不是办法。
必须有一条好的沟渠,把洪水引出,才能让洪水不伤人。
  • “我们想想到底发生了什么”——情绪训练型家长
聪明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情绪就像疏导洪水一般,在理解与接纳的基础上,划定事情的明确界限。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我懂你的恐惧,你可以哭一会,但是你不能因为害怕而对牙医发脾气,我们更应该了解为什么来看牙齿。
首先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与他们感同身受。
然后告诉他们,行为的底线就是不能伤害别人,不能伤害自己。
最后,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了解,我们为什么要来做这件事。
悲伤、恐惧、愤怒、嫉妒、厌烦,都是生命中不同的情绪,我们允许孩子有多样的情绪,他们才能拥有多彩的人生。
04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中,词语要分为褒义词贬义词,情绪自然也被划分为好的坏的。
哭的时候,要忍住泪水;伤心的时候,要强颜欢笑;恐惧的时候,要假装坚强。
可能我们自身,都是没有被接纳过的孩子。
我们的家庭,也没有允许我们悲伤与消极过。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接纳与引导孩子,在接纳与尊重的过程中,也许我们还能治愈那个受过伤的自己。
我女儿是个胆子很小的人,平时见到陌生的人,尤其是高大威猛的男士,都会非常害怕。
有一次她见到我的一个朋友,她说妈妈我有点害怕,我可以哭一会儿吗?
我伸开双臂,告诉她,来吧,我抱着你哭一会儿,哭完你再看看叔叔是不是还在冲你笑。
说完那句话的时候,我的眼眶也湿润了。
原来,被怀抱接纳的坏情绪,是如此幸福。
原来,能在父母怀里放肆大哭的孩子,是如此难得。
点个“在看”,我们要允许孩子笑,更允许他们哭。
正如我们也该接纳自己,抱抱自己一样。
-END-
来源: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
我们的视频号每天都有导师分享一个心理学内容视频!
欢迎大家收看和关注,也请点在看和转发支持!

记得关注视频号,欢迎关注和点赞留言参与讨论!
点击标题,查看近期课程安排:
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欢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