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大家都在讨论一个事,“到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掰掰指头算算,80、90后女性受影响最大,从前55岁就能退休,甚至50岁就能内退的,现在整整推迟了10-15年。
“大爷大妈”虽然这几年在互联网上被黑得很惨,但如今才发现,他们是最幸福的一代人。

50、60后赶上了恢复高考,不少人完成了阶级的跃升;
毕业后赶上了分配工作,分福利房;
生了小孩,单位工厂有托儿所,全是知根知底的保育员;
孩子读书,也不用鸡娃和内卷,反正周围家长都是放养;
中年又赶上商品房初期,屯上了一两套市中心好地段的;
女55男60岁退休后,精力尚好,退休金丰盈,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满世界玩。
当年轻人担心脱发、早衰、过劳死的时候,大爷大妈们开着房车旅行,迎着海风抡纱巾,浑身洋溢着青春的光彩。
这样幸福美满的一生,80后、90后只有羡慕的份了。
就像开车的时候,前面一波车遇到的是绿灯,他们就会在“绿波带”的设定下,一路绿灯,畅行无阻。
但是后面的那一波车,刚好卡在了一个红灯前,后面每个路口都会遇到红灯,一路心焦。
网友@小红殊说,80后都快被薅秃了。
她还漏了一点,很多独生子女还生了二胎、三胎。一对倒霉夫妇能遇到最差的状况可能是,赡养4个老人,拉扯2个孩子,60多岁一边上班一边伺候4个孙子,65岁退休,在66岁圆满交卷。
这鞠躬尽瘁的一生,判官看了都流泪,阎王看了都沉默。
这个话题虽然年年在吹风,从小步调整到渐进式推迟,人总还心存点幻想,但现在是给出了一个实施年份和退休年龄,差不多确定了。

大家觉得合理不合理,都不影响它的实施,从现在开始做好心理建设,未雨绸缪才是解决方案。收起幻想,认真想想以后的日子。
第一,就业岗位给你保留到65岁的好事不是人人有份。
很多人哭喊着自己要“活到老,上到老”,但其实,普通人能“上到老”,已经是好结局。
有稳定单位的人,高端技术人才,经验型行业,延迟退休,意味着中年升职的概率增加了,退得晚拿到的退休金会更高,能在岗位上多发光发热几年,也不全是坏处。
但在各大公司上班的打工人,以资本吸血的本能,哪个公司愿意雇佣60岁拖家带口的中老年人?
论加班时长比不过没有家庭负担的单身狗,论隐忍比不过刚刚买房生孩子的新手父母,论耐造程度,比不过身强力壮的青壮年,一茬茬新鲜的毕业生,培养1、2年就是公司的熟手,中老年人在职场的优势,可以说微乎其微。
别说65岁,现在的猎头们对40岁以上的人,都看不上了,大公司对35岁以上的人,时不时整点人员优化、架构调整、末位淘汰的新名词,方便吐故纳新。
第二,做好职业降级、全龄社会的心理准备。
如果中年被就业市场淘汰了,又还没到领养老金的年龄,中间的职业尴尬期,该怎么度过?
其实几年前,大家就探讨过这个问题,清华大学养老改革方案设计专家团队的教授杨燕绥,提出了方案:

让他们从生产企业退出来,经过培训参加社会服务,男的去养老院当园丁,女的可以做护工给老人洗衣服。
后来她接受采访的时候又一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没有错:
“让50、60岁的人去照顾70、80岁的人,这是社会转型的一个必然结果。”
杨教授当时被戏称为“灭绝师太”。
但是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她的话,很有可能变成现实。
为了孩子和房贷,很多人以前坐办公室的,以后可能要风吹日晒了,以前靠脑力劳动挣钱的,以后可能要靠体力了。甚至退休之后,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可能也躺不平,还需要继续劳动。
可能到了那时,体力劳动不再丢人,蓝领挣的比白领多。大家对职业贵贱的观念,也会有逆转。
在欧美和日本,早已进入了全龄社会,除了少数财务自由的,很多老人退休后还得继续工作。
一方面是不想让退休生活太无聊,继续发光发热,另一方面,为了维持生活水平,也是真的需要这笔钱。
我经常碰见超市里的收银员,都是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看上去衣着打扮也都是体面人。
他们用颤巍巍的手给顾客结账,有时候碰见大罐的牛奶和西瓜之类,能看见他们搬动时的吃力感。
这种时薪15美元的兼职工作,一般只有打工的年轻学生和老年人才愿意做,就算满打满算,每天站满8个小时,一个月也不过2500刀收入,青壮年是根本看不上的,但是对退休老人,就能把生活质量提一档了。
在老龄化严峻的日本,活到老干到老已是社会常态。
2022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有3627万,依然在工作的老人达到了900多万,他们大部分做的是批发、零售、农林、服务业,都和高薪高科技的脑力劳动不沾边。
工厂里,餐厅里,大街上,依然坚持在工作的银发族比比皆是。
尤其是开出租车的老年人更多,大概这算是不太费体力的工作之一。
他们戴着白手套,穿着制服,向客人鞠躬问好,戴着老花镜费力地看手机导航……
对比国内的爷爷奶奶们,过着打牌下棋钓鱼的悠闲时光,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是多么幸福的晚年啊。
第三,不要指望养老金
养老金这个事是个玄学,小红书有人po出她表姑的养老金,交了29年,最后每月领2243。却也有老人的养老金,让儿子媳妇孙子一家啃老都绰绰有余。

养老金双轨合并的时代已经来临,到了2055年,可能真的实现了人人平等。
不管养老金怎么改,认清现实,提前规划。
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更多地考虑“终身性”,选那些越老越吃香的行业。年轻人不再像我们当年那样追逐名企大厂的高薪光环,而是在20多岁,就用前瞻性的眼光去考量了自己的老年生活。
做好养老规划,无论你是打算储蓄养老,商业保险养老,买房出租养老,或者多子多福式养老,总得给自己留一手。
天选打工人继续挖深职场的护城河,让专业性和年龄同步增长,增强不可替代性。技术型、管理型、服务型、经营型人才,都是随着经验的累积越老越受重视。
不喜欢上班的人别浪费光阴怼资本家了,妨想想自己还能做哪些副业,利用摸鱼时间发展自由职业,学点技术手艺,俗话说技不压身,两条腿走路心里才稳当,以后按照自己的节奏退休。
虽然养老金肯定会有的,但按以后的劳动力/老龄人口抚养比,也是肯定不够的。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的预测数据,2050年,将从现在的2.8个劳动力抚养一个老年人,变成1.3个劳动力抚养一个老年人,每个人肩头的担子都很沉重。

提前做好B计划,才是对人生的负责。
最后,从个人体验上看,不管是人到中年职业降级,还是要多上10-15年的班,都让人生焦虑痛苦。但从宏观大局层面看,延迟退休政策是必然的,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生育率的下降,不及时调整早晚坐吃山空,会引起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我们考虑的是个人的幸福,政策制定者考虑的是国家的今后。延迟退休的时间,推后养老金的发放,是不得不去做的改变。
延迟退休公平吗?
幽默的回答是:上班会折寿,不如炸月球。
官方的回答是:面对危机,唯有责任。
90后,出列!
分享一下,好姐妹一起抡纱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