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精神究竟是什么?一旦契约了,就永远不得改变吗?
契约精神(The spirit of social contract),按照百度百科上的解释,它是政治学名词,契约精神不是单方面强加或胁迫的霸王条款,而是各方在自由平等基础上的守信精神
契约精神是西方社会的一种主流精神,它在民主法治的形成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促进了市民社会的商品交易发展,为市民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秩序,另一方面上升至公法领域,它在实现人权方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西方社会究竟有多重视契约精神?最近,发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件事有关地契的新闻有着生动的展示。
墨尔本北,一块6平方公里的土地,100多年没有发展
话说,澳大利亚墨尔本北部市郊11公里处,有个地方叫水库(Reservoir),那里有个叫Edwards Lake(爱德华湖),归属维多利亚州戴瑞滨市(City of Darebin)。
2021年人口普查时,水库有5万多人口,但其实这地方早就被墨尔本的快速发展所吞并。
然而,唯独有一块6平方公里的土地,100多年来的丝纹不动,没有发展,也就是说多少开发商想开发,但没门,只因一纸来自100年前的土地契约,这里的民众拒绝开发。
除了拒绝开发,这份名为The Merrilands Estate的契约规定:在这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独立地块只能建设一幢住宅。换言之,就是无法在现有住房上加盖,或者多建
这份契约是在100多年前签署的,涉及3000多名土地持有者,虽然原有土地所有者都已经过世,但想利用土地多建房赚点小钱的后辈,根本无法撼动它的法律效应
The covenant has about 3000 beneficiaries, who have signed their land title that states they cannot build more than one dwelling on their property.  
这意味着这片土地依然得维持100多年前的样子,后辈想进行现代化改造很难。
有中国人买了该片区房产,想加建出租,遭到坚决反对
于是人们发出质疑:我们的土地是要100年前的样子?还是要拆迁改造成现代住宅?
事实是,在今天的澳大利亚,加建扩建房产其实已经很普遍,例如有些人家在自家的宅基地上扩建多一套住宅给老人住,叫Granny Flat(老人套间,俗称奶奶房)。
奶奶房原本是盖给祖父母住的,这样人们既方便照顾父母,又分开两套住房,既能保持美感距离,又能有各自小家庭的隐私,有的还能用来出租。其实更多人家加建奶奶房是为了出租,何况水库地区地处墨尔本北郊,租房需求很大。
于是,当地许多居民向维多利亚州民事仲裁法庭提出了解除这份100年前的契约的申请。然而,土地拥有者的二代、三代,或者是已经买了这片区域房屋的中国人,想在自己家的土地上盖奶奶房,却遭到了人们的坚决抵制。有人说:根据地契,我们必须保持当地社区的独特性和宽敞性
Some residents argue that the law is too restrictive as they want to build second dwellings for elderly relatives, but those who support the covenant believe it should be upheld in absolutes to protect the unique, spacious neighbourhood.
也有人是真正需要扩建,给自己或父母养老,但也遭到抵制
在这一片区居住了40年的居民Mario Mizzi说:这里面积不大,只有6平方公里,如果你要反对这份地契——不能加建、扩建,就搬离这里,或者压根你就不该买这里的房子。
Either accept the rules, or just move to a different area, Mr Mizzi said. It’s not a big area, this is only 6 sq km, if you’re so against a covenant don’t buy here.
Mizzi还骄傲地表示:100年来,通过维持这份地契,我们获得了许多墨尔本其它地区无法获得的东西。我的后院几乎有一万年前在这里生活过的每一种自然野生物种。在靠近墨尔本的地方,没有其它区域可以这么认为。
I have virtually every form of natural species of wildlife that that was here 10,000 years ago still exist in my backyard……No other place this close to Melbourne can say that.
但反对者不能接受这份维持了100多年的严苛地契,因为实在是不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因为再美好的生态也应该是以人为本,而不是动植物。
当地居民Helen Sparrow就坚决要求废除地契,因为她想在她的土地上建2套房,一套为自己安度晚年,一套为她的单身的儿子居住。
她说:我年纪越来越大,我不想去住养老院,但令人沮丧的是,我们不被允许加建2套房,这里的人不愿意接受任何新的不同的东西
她还说:有人武断地说,“不喜欢就搬走”,你凭什么要我拔起整个生命的根,要我们背井离乡,我住的地方离我母亲仅隔两条街,离我姐姐近隔两条街,我姐姐还有个残疾的儿子要照顾,我需要经常去看她。
Why should I uproot my entire life……I live two streets away from my mother, who is elderly, I live two streets away from my sister who’s got a disabled son.
墨尔本北郊社区最后一份100年老地契,几乎不可能被废除
Helen Sparrow和想废弃古老地契的人们大概率是要失望的,因为当地市政发言人说:该契约的目的就是保护该片区的宽敞和外观上的特征,以防止“不良目的”的用途。况且还是维多利亚州法律加持,要求当地政府在进行开发审批土地项目时严格遵循这份100年以前的契约。
事实上,这也是墨尔本北郊社区最后一份超过100年的老地契了
况且,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在执行法律的时候非常严格,如果一人申请要求废除该地契,政府就得通知所有地契相关利益者,一旦有一人反对,申请废除地契的要求就会被拒绝。
所以,这份超过100年的老地契,极大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延续到天荒地老,延续到所有住户真的都无法忍受落后的居住条件之后,才有可能废除,这和动辄就“天翻地覆”、“日新月异”、“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发展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写在最后:英国一家咖啡馆,开设于1666年,至今生意很好
100年前的澳大利亚是英国的殖民地,今天的澳大利亚依然是英联邦成员之一,因此,包括它的法律制度也都沿袭着英国的传统
在英国历史上有句名言: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可进(The poorest man may in his cottage bid defiance to all the forces of the crown.It may be frail - its roof may shake - the wind may blow through it - the storm may enter - the rain may enter - but the King of England cannot enter)。
这句话虽然讲述的是权`力对于百姓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约束,同样,在澳大利亚,对于一份私人地契来说,一样具备着难以更改的法律约束力。
正如澳大利亚当地政府给出的解释,尽管是100年前的一份私人地契,但只要有一个人反对,不管是私人用来改善居住环境,还是政府用来发展市政建设,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这份地契就很难废除。这从另一个角度窥探出所谓“腐朽的资本主义”究竟“腐朽”在哪
小编想起刚来英国时的不适应,看房时,动不动就是999年产权,或者永久产权,心里还想:谁能住那么久?房子怎么还能存在那么久?总是永久产权,英国的土地会不会被老百姓划地为界占完了?
小编也想起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对面的一家咖啡馆,开设于1666年,经历了350多年,至今不倒,至今生意很好,至今依然是布里斯托大学的学生们会客、学习、喝咖啡的好地方。
最后,我们老规矩,来个投票,看看大家对这个100年不变的契约精神怎么看。

------End------

文:Jason
英伦大叔(ID:UK07788915668)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英伦大叔”,获取最新最快的英国资讯。
往期精彩回顾:
英伦大叔,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致力于传递最新最快的英国新闻与政策解读,
为海外华人提供签证、教育、创业类相关信息
欢迎关注英伦大叔,及旗下各平台帐户
管理员,一个争取中年不油腻的大叔,长居伦敦
英国金融监管局FCA注册金融专家
英国内政部移民事务署注册专家

英国彼得森律师行合伙人
英国移民,英国签证,英国投资,
欢迎添加管理员大叔的微信:
敬请 ·关注 · 订阅
英伦大叔频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