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一年八月七號,一艘從香港開往舊金山,名為波斯號(s.s. Perisa)的郵輪上,乘載著六十三名因庚子賠款而赴美求學的留學生。
這些年齡二十歲以下的小留學生通過政府層層考核,不僅擁有深厚的傳統教育薰陶,並通曉英文,更需「家世清白」。他們肩負著推動中國現代化的責任,為當時行將就木的東方大國,注入西方頂級學府的學識和眼界,而來自廣東年僅十六歲的「司徒堯」便是其中一名扛起中華強國的實踐者。
坐者為司徒堯夫婦,後方站的為兒子和媳婦,中間男童為長孫,女童為孫女和堂孫女
司徒堯像片
出洋簽証
司徒堯畢業文憑
司徒堯,原名司徒尚一,是一九一一年第三批「庚款留學生」。他於一八九二年降生在廣東開平一戶賣炭維生的家庭。根據戴雨晴和金寶華《近代庚款留美學生群體分析》一文指出,庚款留學生的籍貫分佈明顯聚集於江蘇、廣東一帶;由於廣東是最早接觸西方的地區,隨著外國侵略勢力進入長江流域後,江浙地區對外通商口岸增加,洋務工業多集中於此,加速廣東成為現代化都市。因此廣東聚集了大量西方商人和傳教士,從小在廣東生長的司徒堯,或許在耳濡目染之下,打開眼界,成為他日後出國的動力。
一九00年晚清爆發庚子之亂,幾十萬號稱刀槍不入的義和團,在慈禧太后的默許下攻入北京,殘殺外國使者和傳教士,引發八國聯軍進京剿滅,最終大清帝國戰敗。中國代表李鴻章在一九0一年簽下高達四億五千萬的巨額賠款,史稱「庚子賠款」。一九0五年因為美國的排華法案等問題,造成中國海內外華僑抵制美國的愛國運動,一時之間中美關係劍拔弩張。美國決定改變對華策略,同意將庚子賠款超過實際損失的金額退還中國,投入中國的教育文化事業。
庚子賠款主要為兩大項目,其一興建「留美預備學堂」,一九一0年更名清華學堂,即國立清華大學前身;其二「培養中國學生赴美留學」,這正是加速中國現代化的契機。因此在中美兩國共同推進下,「庚子留美」在一九0九年拉開序幕,至一九一一年前後派出三批由公費資助的「庚款留學生」。
當時只有十六歲的司徒堯,通過第二批庚款留學生考試,無奈因年紀過小之故,便被送往「清華學堂」接受美式預備教育。在清華學堂期間,司徒堯接受嚴格的基本科學與外語訓練。一年後,他便隨著第三批庚款留學生到美國,進入康乃爾大學攻讀憲政學位。司徒堯於一九一五年六月,獲取憲政學士學位。後因成績表現優異,直入研究院攻讀博士。一九一七年,他便順利取得憲政博士學位,並獲得由康乃爾大學頒發的Silver Spoon殊榮。
「庚款留美」計畫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件劃時代的大事,不僅橫跨晚清和民國兩個時期,更是處於近代中國劇烈動盪的時代。當司徒堯學成歸國服務之際,中國已改朝換代,由國民政府執政,他便四處當官,更遠至越南任職,並在越南開枝散葉,生下二子。其後,他投身銀行業,曾任廣東省銀行總經理,卻也因此在廣東開平遭綁架三次。一九四九年,國民黨失勢,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司徒堯的二兒子有感於政局不穩,用金條換取紗廠貨運船艙位,攜家帶眷從上海逃難至香港,而司徒堯也跟著從廣州逃難至香港,與之相聚。爾後,司徒堯便在香港任職敵產管理處處長,為國民政府接收管理日據香港時期日本公、私有財產。最後,司徒堯在香港頤養天年。
文/Crystal Hsu 圖片/司徒堯後代家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