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特殊的课,授课老师、上课学生、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课堂地点都与众不同——一位中学生在报名参加海选时,曾对有多位顶尖科学家授课表示怀疑,来到现场后,她被深深震撼。
 她看到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亲临现场;她感受到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2019年度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雷蒙德·史蒂文斯对上海的热爱;通过视频她聆听了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尔·威曼的教导,教授详细阐述了如何养成科学思维方式,成为未来的顶尖科学家。
 这是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T大会·科学第一课。带班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姜雪峰,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长聘教授金贤敏。授课的5位教授之中有2位诺奖得主、1位顶尖科学家、2位双一流大学知名教授,称之为“科学第一课”名副其实。
参会的科学家和小科学家们  图  |  科学T大会
 从2018年10月到2021年10月,短短3年,从青年论坛到科学T大会,再到少年英才交流对话会,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以少年之名,燃科学之光”,传播科学知识,助推小科学家成长。
首届论坛:年轻人坐上了“1号桌”
2018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临港举办。其中,青年论坛邀请100多位青少年科学家,分为12桌,每桌均有顶尖科学家领衔讨论。讨论的想法写在桌布上,即“桌布论坛”。
桌布论坛  图  |  WLF
平均年龄最小的是“1号桌”。其他组的主力是杰出青年科学家,而这一桌有16位少年,包括3名本科生和13名中学生。和他们坐在一起的是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维尔泽克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赛娟教授。
在小组讨论中,维尔泽克教授和陈赛娟教授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科研经验出发,热情地为同学们一一解惑,并嘱托青少年朋友:“学生时代别急着确定方向,应该不断学习探究,迎接多种可能,不要太早局限在某个领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科学家将热烈的交流总结为三条秘诀,即好奇心、保持专注和充满勇气,这是顶尖科学家最宝贵的品质和魅力。与顶尖科学家同桌对话令小科学家受益匪浅,13位中学生之一的上海交大附中杨鸿嘉同学说:这次参与论坛的经历进一步激发了我持续探索与发现科学世界的努力,让我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明确了方向。
科学的种子由此播下,对科学的兴趣由此激发!
第二届论坛:“谈方琳现象”掀起科学热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于2019年10月底如期举行。相比首届,邀请的小科学家更多、邀约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谈方琳现象”引发媒体和社会的热烈讨论。
青年论坛  图  |  WLF
其实,2018年10月还在读初三的谈方琳同学,就参加了首届论坛。维尔泽克教授对她正在做的科研小课题提出了建议,对她最大的启发是要保持对科学的好奇与兴趣,面对科研难题时要勇敢无畏。
一年后再参加青年论坛时,谈方琳已经是上海“四大名校”之一的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一学生。年仅15岁的她,已获得了“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她带着“菲波那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这个“不明觉厉”的课题,经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几天内达到数亿流量,瞬间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谈方琳  图  |  WLF
2019年参加论坛的少年科学家已经不再局限在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等地都有代表参加。这要得益于中国科协的“英才计划”,在科创英才中优中选优,北京四中的王砚弈同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王砚弈清楚地记得,当时1号桌的“重量级嘉宾”有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霍夫特、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科斯特利茨、2015年度图灵奖获得者赫尔曼。他说,虽然短暂的交流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实际成果,但顶尖科学家的指引就像迷雾中的灯塔,将伴随自己相伴一生。
作者:郭文才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