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天我看完了春节档的最后一部《中国乒乓》,有了全盘的比较,标题这句话也差不多可以说出来了,当然,还是那个常识,这个最佳肯定只是我个人的。
我是在北京提前看的《满江红》,看完之后很兴奋,觉得是张艺谋这几年的商业片里最好的一部,甚至放在近几年全部大陆商业片的序列里也是可以提一提的。所以,我回来就和同事说,今年的春节档冠军一定是这部。
能做到这个,是因为《满江红》的编剧很聪明,在去顶格做到一部娱乐性十足的商业类型片的前提下,还能加入让不同人群喜欢的东西。
这些东西甚至有时候是差异极大的,比如里面有精忠报国这种特别正的东西,但同时也有关于历史定义的讨论,文学意义的讨论。
千人千面,不同的人能够在里面收到不同的满足,这是《满江红》最牛的地方。
《满江红》
以下有非常严重的剧透
如果你还没看电影
建议先收藏或者转发
看完电影后再来阅读
-----剧透分割------
我们先来谈一些表面的东西——上面说到的,“娱乐性十足”,这东西是什么做到的?
剧本逻辑,结构,节奏这些基本的就不说了,我就只讲一个我自己比较喜欢的。
相较于张艺谋之前的电影,《满江红》最不一样的特质在于,把「喜剧」气质加之于历史题材之上,并做成了一部喜剧悬疑片。
喜剧与悬疑,一诙谐一沉重,如此反差的类型,却被融合在了一起。
靠什么来克服这种「反差」?
恰恰是用「反差」来克服「反差」。
「喜剧」和「悬疑」两种类型的都是基于「反差」的塑造,也就是与观众的心理预期形成反差、反转。所以,既然两种类型都依赖于「反差」,那么只要把握好平衡,就能形成观感的统一。
在喜剧里常被用到的一个反差是“小孩唱大戏”。《满江红》这部电影就讲了个“小孩唱大戏”的故事。
背景是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四年,秦桧即将率兵与金国会谈。会谈前夜,金国使者死在秦桧驻地,所携密信也不翼而飞。
是关乎国运的大背景。而主角却是小兵张大(沈腾饰)与亲兵营副统领孙均(易烊千玺饰)两位小卒。
他们受命要在一个时辰内找到杀害使者的凶手,不然就会被处死。
于是,求生就成了人物的表层动机。
形成更大反差的是,在这一表层动机之下,他们有着“唱一场大戏”的最终目标——以背上刺着“精忠报国”的肉身,把刀架在秦桧(雷佳音饰)脖子上,逼其说出岳飞的遗言。
无论是表层动机还是最终目标,对于小卒来说都是难题。于是他们在艰难处境中窘境百出,且不断引出局中局、案中案。
喜剧和悬疑就这样得到了融合。
除了文本,张艺谋在演员的选用上也营造了极有张力的反差感。
让沈腾演最富有家国意味的英雄,让易烊千玺演胡子拉碴的武将。
让张译演阴柔狡诈的奸臣,让雷佳音演佝偻体弱的权臣秦桧。
这都是乍一听想问哪跟哪儿的选角,但恰恰是这种种人物形象打破了观众对于演员的演绎设想,在观影时加诸了一层在角色塑造上的反转。
可以说,《满江红》的观影体验是充满趣味的。
再来聊《满江红》的人物写法,这点我也很喜欢,因为很特别。
它先把人物放弃,把故事写成一出游戏。
有迷宫般的游戏场景,有特定的游戏时长(一个时辰),有游戏任务(找到杀害金国使者的凶手与密信)。
有道具的掉落(宰相府通令牌、御赐金牌、宰相手谕,还有各式武器),不同道具有不同的技能。
除了有游戏任务的主要角色外,还有大批无名将士,他们是游戏里的NPC。
这场游戏的设计者,就是手握生杀权力的秦桧。
而游戏的观战者,则是银幕前的我们。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观众和角色之间始终有着强烈的疏离感。我们仿佛在围观一群人玩剧本杀,看着他们四处碰壁,甚至出丑。他们为观战者贡献了一场精彩的喜剧。
但是差不多在电影中途,游戏的味道慢慢的开始褪去,特别是在沈腾的刺杀者身份开始揭露的时候,我们这些围观者会逐渐意识到,对于游戏的局中人来说,这不是一场游戏,是当下的人生,是为了活下去而四处奔命。“玩家”的出局,对于他们来说是手刃生命、生离死别。
观众会从“好笑”走向“忧心”。
这其实才是这部电影最大,也最有效的反转。
片子里有一场戏,马夫刘喜(余皑磊饰)刺杀何立失败反被擒,闻讯而来的张大、孙均、武义淳都被怀疑是刘喜同党。何立提出,玩一场游戏,让三人都用刀刺刘喜,下不去手的就是同党。
刘喜的同党张大因出刀有犹豫,被何立质疑。他为了防止被识破,只好又捅了刘喜十几刀。
从院子里出来后,张大倚墙痛哭。
如这场死别,片中的人物在不断送别同伴,张大目睹爱人瑶琴(王佳怡饰)与何立同归于尽,孙均为了博取秦桧信任,最终手刃张大。
他们迫于形势而杀人,也时常因「软肋」而折腰——他们各自有爱人、女儿、姐姐、弟兄等。
这些人们在观众眼中会从游戏角色、任人挪移的棋子,慢慢成为一个被观众共情的“人”。
也正是因为他们不甘认命,所以游戏不断出离规则之外,剧情不断反转。
最后,连秦桧的替身都不再是秦桧的影子了。他在众人前激昂高诵《满江红》。那是他在梦里背了无数次的词句。
游戏彻底消失,人物也在此刻被正式建立完成。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我认为这部片为春节最佳的原因——
《满江红》所有主角的目标,是不惜生命也要留下岳飞的遗言,也就是《满江红》这首词。
但是,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一切都是编剧主观上设定的,那为什么偏偏定了这个看上去非常架空的设定?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往前倒一点,看电影中间的一场戏:
张大和孙均第一次被抓,秦桧审三人,第一遍审讯时史官在一边记录,审完秦桧让史官退下,拉起帷幕,说“审讯现在才正式开始”。
这场戏对应的是那句众人皆知的道理,“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真正的历史是第二次审讯,但只会有第一次被记录下来。
那么问题出现了,岳飞早早就死了,秦桧是胜利者,但历史里为什么留下来的不是“第一次审讯”,不是胜利者想要的那套书写?
因为,《满江红》流传了下来,而这就是开头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要拼死把这首词留下来?因为《满江红》就是另一种历史的书写方式,一种无法被篡改,无法被抹去的方式。
电影没有想要去反驳“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这句真理,而是给它加了一个小小的前提——“只有在我们遗忘时,历史才会由胜利者书写。”
《满江红》是岳飞的回魂,抵抗遗忘的工具,是看似固若金汤的高墙里一块不平整的砖头,在口口相传的记忆里,它会影响其他砖头,最后动摇这座高墙。
只要有人记住,就还没有结束,没有过去,没有被篡改。
音乐/
配图/《满江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