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熊剑辉
华商韬略出品ID:hstl8888
音 频点击小程序边听边看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代表,续多年登陆中国富豪榜,一手搞党建、一手谋发展,他堪称中国最“红”的民营企业家之一。
江苏无锡港下镇,中国民营500强红豆集团总部会议室。
“周海江同志,在XXX违反厂规的问题上,你处理得偏宽偏软了。”
“周海江同志,你花在社会事务上的时间和精力有点过了。”
……
不寒暄、不客套,开口一针见血。
57岁的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周海江,正是被“炮轰”的主角。
知道的,是红豆党委在开民主生活会;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开“批斗会”。
一圈批下来,共有党建、管理、干群关系等19个问题被狠批深挖,这让性情谦和、处事儒雅的周海江,也不由得脸发红、手出汗,如坐针毡。
但这并没完,随后的自我批评中,周海江还要拿自己“开刀”。
“我平时工作,部署多、督查少,批评多,表扬少;不够注重员工创新能力的发挥,影响了群众积极性,影响了企业创新……”
▲周海江(左一)和党员在车间探讨党建工作
之后是其他11位党委委员照此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问题不回避、开口动真格……
在中国,很难找到像红豆这么“红”的民营企业,周海江更是旗帜鲜明地认为,民企也应该加强党建,将党的政治势能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动能。
作为一家传承三代的民企,红豆的组织架构“建在支部上”:100多个党支部、1300名党员,构成企业的中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相互独立,但要接受集团党委的统一领导。
几十年来,红豆一手强党建,一手搞实业、谋资本。
2021年红豆集团实现营收770亿元,10年翻一番,产业横跨纺织服装、橡胶轮胎、医疗健康、园区开发四大领域,坐拥3家上市公司,稳居中国民企500强前列。
2019年,红豆还拿下锡商银行牌照,实业+金融“两开花”。
周海江家族,也是连连登陆各大富豪榜,其最新成绩是:以160亿身家荣登《2022年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
但最为引人瞩目的还是:
他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代表。
在周海江看来,红豆从诞生到成长的每一步,都与党和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
1957年,为响应党“小手工业组织起来”的号召,周海江的祖父办起了一家合作社,这正是红豆的前身。
1983年,改革春风吹满地,一纸调令又把周海江的父亲周耀庭,调来掌管已升级为针织厂的合作社。
但这家周海江祖父创立的企业,已濒临倒闭。是周耀庭用“党性”作担保,借来6500块,才让这个烂摊子起死回生。
1987年,苦于无人才可用的周耀庭,劝说在河海大学教书的儿子周海江,放弃教职、回乡创业。
周海江因此成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辞职下海的大学教员,之后才能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诗句为由,创立“红豆”这个驰名中国的品牌。
而红豆真正的大机遇,还是乘着国家深化体制改革的东风,完成了“改制”。
“九二南巡”后,乡镇企业改革进入关键期。当时有两条路,一是分掉企业,二是搞改制。
但走第一条路的乡镇企业,不是被瓜分肢解,就是资产被转移,最后都不复存在。
周家父子认定,红豆不能走这条死路。
改制,同样困难重重,因为镇政府要求占股50%以上;反复磋商后,依然占股30%,是红豆的第一大股东。
有些企业再度僵死在这里,不再进取,走向没落。
但红豆没有纠结于大股东问题,一面提出“集体资产归政府”,一面鼓励干部职工将报酬、奖金、分红重新投入企业,用“增资扩股”逐步改变股权架构。
这种“用时间换空间”的大智慧,理顺了政企关系,再度凝聚了人心。
1997年红豆的遭遇,更是坚定了周家父子对党的感情。
当时,亚洲爆发金融危机,无锡发生非法集资大案,内外交困之中,银行紧缩银根,企业纷纷倒下。
此时的红豆,外部讨债不断,内部人心浮动,股东急于退股,企业行走在崩溃的边缘。
关键时刻,周海江的父亲周耀庭将股东和管理层的党员召集起来。他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牛有四条腿,但哪怕割掉牛腿上1/40的肉,牛也要死掉。股东也一样,占股少但要退股,公司一定垮。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企业一定能闯过难关。
这个生动的比喻,让大部分党员股东都明白了其中道理,不再要求退股。
接着,红豆紧急清库存、回货款;不论讨债的还是退股的,都大开方便之门。
这样的从容坦荡,反而平复了人们惶恐的情绪。最后,只有区区几百万退股。
由于还贷快、信誉好,红豆再度获得了贷款,挺过了危机。
之后,红豆高层复盘认为:事前,党员管理层讲原则、讲正气,未卷入非法集资案;事后,党员股东和干部不撤资、不欠款,堪称中流砥柱。
因此,红豆集团在1997年正式成立党委,确立了“听党话、跟党走,看绿灯、走正道”的发展理念。
2001年,红豆股份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分享到了改制带来的资本红利。
不过,直到2003年“二次改制”,红豆集体买断镇政府股权,这场耗时10年、分“两步走”的产权变革才告终结,使红豆真正完成了从乡镇企业向民营企业的转型。
对此,周海江感慨万千:
“党的方针政策,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机遇。”
2005年2月7日,周海江登上全球顶尖财经杂志《福布斯》的封面,成为中国大陆服装界“第一人”。
两年后,周海江成功当选中共十七大代表。参会期间,美国记者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作为民营企业家,你究竟代表谁的利益?
周海江毫不犹豫:“作为党员,我就是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
这似乎不是一个荣登富豪榜的企业家该有的台词,却是他的肺腑之言。
实际上,早年的周海江也是“效益控”。他对企业的认知,同样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1987年,周海江回到针织厂时发现,企业生存都成问题,工人却在磨洋工。
机敏的周海江,很快抓住了“牛鼻子”。他派人拿着秒表测出每道工序、每件产品的制造时间,去掉最快、最慢的,用中间值定出工人一天的任务量。然后规定:超额部分,工资翻倍。
仅此一招,效率提高立竿见影。
接着,周海江凡事都要搞竞争。生产车间、销售部门统统一分为二,能者上、庸者下。
比如,西服厂聘请过一位上海国营厂厂长,结果一年亏了上百万。后来,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被海选上来,一年后就扭亏为盈。
1997年,周海江到美国去“取经”,系统学习“现代企业制度”时才发现,通过自发的摸索,红豆部门要竞争、岗位要选举,早就建立起类似的制度。
2004年,连周海江这个集团总裁,都是50位董事三轮投票才选出来的。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红豆从全镇倒数第一,一步步蹿升到全县第一、江苏第一、全国第一。
但越是深入经营,周海江越是发现,一味追求效益恐怕是不够的,西方的现代企业制度也有其局限性。他在实践中感受到,民营企业自身存在三个“先天不足”:决策不准,人才不足,人心不齐。
而他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体会则是,做好党建,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经验,会比做好现代企业制度更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决策不准,就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找机遇;人才不足,就从党组织中选人才;人心不齐,就用党正确的理念、信仰、价值观,弘扬正气、凝心聚力。
于是,红豆从公司经理、分厂厂长到业务骨干,大部分都是共产党员。
2011年6月,红豆集团还通过了ISO9001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了民企中的“头一份”。
就这样,周海江从实践中提炼出一套新的理论体系,即:将“党的建设”和“社会责任”,融入“现代企业制度”,使之既保持高效率,又确保国家、社会、企业利益的一致。
这种三位一体的企业治理模式,被周海江命名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2017年,周海江的专著《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央党校首发。一时洛阳纸贵,在工商业界广为传阅。
之所以要在理论上创新,是因为周海江认为:“中国企业要想超越西方,首先必须要在企业制度上实现超越。”
理论上的自信,源于实践的强大。当价值坐标是“以人民为中心”,迸发的力量会超乎想象。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骤然暴发,让全世界措手不及。
周海江立刻捐出1000万特殊党费,支援武汉抗疫。但让他揪心的是,一线传来消息:不缺钱,缺物资。医护人员没有防护服,他们正在以血肉之躯跟病毒搏斗。
2月1日晚,周海江紧急部署,要求“秒改”生产线,制造防护服。公司挂满“为党为国为人民,红豆要争分夺秒”的标语,号召红豆人火速行动,投入战“疫”。
但事情哪有那么容易!
当时正值春节假期,到处停工停产,加上重重关卡、随时隔离的风险,原料、设备、工人都没有着落。
关键时刻,是红豆的党员组成了突击队,不顾风险、不计代价、四面出击,终于把原料、设备采购到位,开始加班加点生产。
48小时后,红豆第一件防护服下了线。
但更大的考验接踵而至。
2月14日,工信部又向红豆下达了20万件防护服的收储任务,且第一批4万件3天要交货。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万件,是红豆一个月的产能。
“越是困难的时刻,党员越应该冲在最前面。”
周海江一声令下,将红豆100多个党支部、1300多名党员、3万员工全体动员起来,打响了一场抗疫保供攻坚战。
不眠不休的72小时后,满载4万件防护服的车队奔赴武汉,刷新了红豆的战“疫”纪录。
武汉战役期间,红豆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生产65万件防护服的重大任务。为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发来感谢信,盛赞红豆“是当之无愧的抗击疫情‘军工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重要贡献”。
危急时,红豆人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这缘于整个红豆的凝聚力,周海江始终强调:“红豆是一个大家庭,员工是我的兄弟姐妹。”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5年,红豆开始为一线员工提供免费食宿;
2007年,红豆推行“收入倍增计划”,员工每年涨薪一两次,平均幅度15%;
2019年,红豆利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将股权激励范围扩展到一线。
另外,周海江还立下一堆关爱员工的“规矩”。比如,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员工,周海江1人就包揽6户;成立“红豆慈善基金”,帮困难职工解决大病就医、因灾致困等实际困难。
而多年来,红豆在社会公益事业上的累计捐赠已超5.8亿。
红豆于家无私,于国更是力求争辉。
2007年,红豆相应国家号召“走出去”,将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简称“西港特区”)定为“出海”第一站。
可项目刚启动,主导建设的两家企业就撤资了。个中原因“明眼人”都明白,柬埔寨“经济特区”搞了20多个,大部分都是烂摊子。
但周海江坐不住了,“一带一路”是中国海外破局的大战略,“西港特区”是战略支点的大项目,半途而废怎么行?
就这样,红豆从园区客户变成了开发主体。
开发西港有多苦?11平方公里的蛮荒之地,没有水电路网,只有深沟高壑、热带密林;开发西港有多累?征地要跟村民一家家谈,一寸寸量。
这些苦活累活,正是由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党员来承担。
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红豆一边搞开发,一边捐资建医院、盖学校,解决就业、造福民众。
历经10多年,红豆在一片荒芜中,建成一座全球170家企业入驻、可容纳10万工人的产业新城,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
今天的西港特区,不但是“柬埔寨的深圳”,被柬埔寨首相洪森称作“亲儿子”,更被中国最高领导人盛赞为“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
周海江用扎扎实实的行动,践行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论证了国家、社会、企业利益,不但高度统一,而且能够实现“八方共赢”(股东、员工、顾客、供方、合作伙伴、政府、环境、社会(社区))。
有人曾问周海江:红豆成功的秘密是什么?这位“民企党建第一人”的回答很简单:
“我们走大道,不要走小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视频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欢迎关注创牌者【视频号】· 
THE  END
欢迎
【星标】
华商韬略
出品人:毕亚军
主编:陈斯文  责编周怡
美编刘彦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虫创意,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华商韬略旗下公众号,欢迎关注
投稿、约稿、商务合作及建议
敬请联系:010-65580525
[email protected]  周总监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成长计划】
签约账号【华商韬略】原创内容
◆◆◆
点赞”是喜欢,“在看分享”是真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