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一个看见就会感到幸福的字眼,一个捂着虫子牙也要舔一口的味道。即使你不爱吃甜品,糖也早已渗透了我们中餐,不说糖醋肉、蜜汁鱼拔丝地瓜这些“糖菜”,烤鸭、红烧肉、菜猪油也都少不了糖的参与。
在粤语中“蜜”与“麦”发音相同
做蜜汁叉烧在肉上淋的其实就是麦芽糖
图源:纪录片《风味人间4》
不过你吃的都是什么糖呢,穿越回哪个朝代有你最爱吃的那种糖?如果真穿越了,学会一招“黄泥淋糖”还能发家致富?
用糖刷锅,好另类的炫富方式
虽说中餐历史悠久,但倘若穿越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上述各种“糖菜”,就都闻所未闻——那时,甘蔗还小隐于野,世界上没有白糖,中国人饮食中珍贵的一点甜味,来自“枣、栗、饴、蜜”。枣、栗子、蜂蜜,都是天然之物,唯一的人造甜味剂,就是“饴”:用粮食做的糖,如今俗称“麦芽糖”。
不是QQ弹弹还能拉丝的那个饴

咀嚼馒头、米饭时,嘴里会有甜味,因为唾液中的淀粉酶使淀粉水解,生成了糖。而麦、稻、黍等粮食种子发芽时,也含有大量淀粉酶,所以,古人将少量发芽的粮食与蒸熟的米、麦混合,进行发酵,再滤出含有糖分的液体,把水分熬干,就得到了麦芽糖。
想在家做麦芽糖,让小麦长出芽这一步就放弃了
根据加工程度的区别,古时麦芽糖可以分两类:质地比较稀软的叫“饴”,在此基础上继续熬煮,再经甩打、拧拉,又可制出较为干硬的“饧(táng)”。
糖画就是用质地稀软的饴糖
四川街头“丁丁糖”是硬质麦芽糖,要用锤子敲的程度
制麦芽糖颇费粮食和人力,因此早期的糖算奢侈品,晋代王恺曾用饴糖刷锅,以此“炫富”,而平民百姓,往往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糖。东汉《四民月令》记载,制糖的时间一般在农历十月,正是粮食收获后的冬闲时期,制出的糖也正好为过年做准备。如今,不少地方依然有春节自制麦芽糖的习俗。
江西的朋友们过年有没有吃家里做的藕丝糖
图源:纪录片《风味人间4》
麦芽糖甜度不如蔗糖,比起做菜,它更适合“自成一体”,做各种糖食。唐代人除夕夜要吃“胶牙饧”,特别瓷实粘牙,希望老人吃了后牙齿会和它一样结实(老人:真谢谢了)。如今,北方一些地区过小年吃的质地梆硬、受热就变黏变软的“灶糖”,正是胶牙饧的流风遗韵。
小时候吃糖瓜真会怀疑是不是在拔苗助长我掉牙的过程
黄泥巴掉进红糖里,成了白糖?
大约在战国时代,岭南有了甘蔗。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主要是直接吃它或榨汁饮用。到汉代,南方地区出现了名叫“石蜜”的粗制蔗糖,南朝时期,蔗糖有了“沙糖”之称。早期的蔗糖一般人根本吃不起,被当作珍馐和良药,比如用来治老虎咬伤。
榨糖用的甘蔗品种外皮一般是黄绿色,比紫皮甘蔗含糖量高。甘蔗的“节”上可以长芽,一段带芽的蔗节种下去,可以长成一整株甘蔗。种甘蔗一般就用蔗节来种,不用种子。
唐初,更先进的蔗糖制法从印度传入中国,在南方各地普及,蔗糖产量这才开始增长,为中国饮食带来了更浓的甜味。
宋代进一步改进制糖技术,能造“冰糖”了——在熬煮浓稠的甘蔗汁内插入细竹稍,密封静置几个月,竹子上、容器内壁便会结出许多蔗糖晶体,类似秋天草木凝霜,所以当时叫“糖霜”。但它不像冰霜那样洁白,因为含有杂质而呈紫色或黄色。资深甜党苏东坡,写诗盛赞“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甚至在诗里说,糖霜的美味让他用舌头舔鼻尖儿。
所以东坡肉要做正宗得用老冰糖?
印度是蔗糖的起源地,制糖历史最久,英语里的sugar(砂糖)、candy(糖果)等词,都源自梵文。但是到明代,印度人却开始用中国的名称“cini”称呼白糖——因为当时中国制糖技术已领先世界,能将深色的蔗糖“净化提纯”,使其变得洁白晶莹。这项专利技术称为“黄泥水淋脱色法”,借助黄泥浆吸附糖中的色素、杂质。
《广阳杂记》中记载的黄泥水淋脱色法的诞生
发明发现在传说中为何总是美丽的意外
图源:综艺《一馔千年》
明清时,福建、台湾、广东、四川等产糖大区,制出的糖洁白细腻,质量极佳,远销欧洲、日本、东南亚。《红楼梦》中,宝钗赠给黛玉的“洁粉梅片雪花洋糖”,就是这类外贸出口糖。
正是因为蔗糖加工技术的发展,明清以降,加糖烹饪的菜肴和点心越来越多,如今甜党们才有如此口福。
明代蔗糖产量日增,出现花样繁多的糖果、糖食,最常见的就是加入各种果仁、干果的“糖缠”。今日各种花生糖、芝麻糖、坚果糖,甚至萨其马,都能算糖缠。
但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吃糖自由”依然是一种富庶的象征,所以在东南地区,甜口菜式占据了主流。江浙“包邮区”并不产蔗糖,但经济高度发达,促使来自闽粤的糖大批量输入,造就了“五味调和,唯多用糖”的饮食习惯,延续至今。
在传统麦芽糖中加入梨汁改善味道的梨膏糖,也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岭南到江浙的蔗糖运输链被阻断,但江浙人还要吃糖,商人们另辟蹊径创造的。
热的地方有甘蔗,冷的地方也要吃糖
要再介绍一员制糖界的大将,那得说说甜菜。甜菜最早进入中国,一般认为是在20世纪初,由俄国、日本殖民者引入东北地区。如今,我国糖料作物种植仍是“南甘北甜”格局,东北、西北各省区主产甜菜,甘蔗产区则集中于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和福建6省区。
别把人家认成萝卜,它属于苋科植物
是菠菜、苋菜的亲戚
甜菜起源于西亚和地中海地区,它的叶和块根都能吃,但味道平平,并非主流蔬菜。1747年,普鲁士化学家马格拉夫,首次从甜菜根萃取出了蔗糖结晶,甜菜才开始被人关注。后来他的学生阿恰德花了20年时间,培育出含糖量更高的甜菜品种,并于1802年建立了世界第一座甜菜制糖厂。
到19世纪30~50年代,经过育种学家不断选育,甜菜块根的含糖量从6%提升到10%以上,终于接近了甘蔗的水准。
19世纪70年代,德国西里西亚(现属波兰)的甜菜制糖厂。适合寒凉气候的甜菜,在当时备受缺乏热带殖民地没有甘蔗吃的欧洲各国重视,育种、制糖科技不断提升。
欧洲本土的甜菜制糖业迅猛发展,甜菜糖产量逐渐反超甘蔗糖。1896年,只有少数热带殖民地的德国,竟成为世界头号产糖大国,产糖量比第二名古巴多出70%以上!奥匈、法国和俄国紧随其后。此时的甘蔗制糖业,由于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低,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自身天赋优越的甘蔗,输给了科技、管理武装起来的甜菜。
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常吃的红菜汤,在19世纪甜菜广泛种植后迅速成为他们的“国汤”。
其实还有很多作物可以制糖,比如可囗可乐和百事可乐用的是高果糖玉米糖浆,比如棕榈糖、枫糖,还有我们爱吃的甘草糖、罗汉果糖……不管生活苦不苦,大自然总在给我们发糖
既然有那么多糖料作物没展开说说,不如来一本《博物》杂志2023年2月刊再探究竟?
从糖棕、桦树、龙舌兰,到酸角、柿饼、高粱饴,人类为吃口甜的找遍了大自然。甘蔗和甜菜的竞争也未说详细,其背后还有欧洲殖民地的血泪史。关于你为什么那么爱吃糖?糖吃太多有什么坏处?代糖究竟减不减肥?红烧拔丝糖醋汁,到底哪个最好吃?这一期中全都有!哦对,还有编辑大佬亲手教你制糖!
点击上图即可跳转购买👆🏻
请大家积极评论转发
评论区抽5位朋友送2月刊一本
当然新刊中不止有糖,还有尼日尔的恐龙世界、荒野寻虹雉、高原鼠兔洗冤录、15年新朝的钱币、像汉字的越南文字、火地人的冰与火之歌……
这读博物知识呀,就像吃麦芽糖,不知道为什么搅和在一起,吃完倒甜甜蜜蜜、回味无穷!
撰文 | 瑶华 江冲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赵之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