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在过年期间去看电影《深海》,的确是需要勇气的。
这并不是一部合家欢乐的动画,没有太多笑点,主题也有些沉重,主要围绕的是“人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个话题。
想要找个轻松的电影,收获些快乐,《深海》并不适合,大概率你会在影院哭上一鼻子。但想要去领略一下中国动画绚烂的新技术,感受一下如泼墨般的梦境之美,思考如何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抑郁和纠结,那《深海》还是值得一看的。
动画的画面所带给人们的震撼,故事反转的叙事方式,都让我有与大家聊一聊的冲动。
预先提醒,下面的文字会有剧透。
另外,再提醒下想要带娃去看的朋友,故事的叙事方式小娃应该是比较难理解的,单纯的欣赏画面和3D特效,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长娃没准会疲惫,大家也要根据自家娃的情况来考虑。
你的梦是灰色的吗?让我来给你造一个五彩斑斓的梦
动画电影的主角是一个叫参宿的女孩。
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妈妈抛下她一个人走了。后来,父亲又组建了新家庭,她就一直和爸爸、新妈妈、新弟弟生活在一起。
爸爸的心都在新的家庭身上,对弟弟疼爱有加,经常忽视参宿的感觉和情绪。参宿想念自己的母亲,但母亲总是借口很忙,不愿意让参宿给自己发短信、打电话。
没人疼爱的参宿找不到倾诉与分享的人,她开始给自己的内心上锁。
那件她整日套在身上的红色连帽卫衣,就像一条红色的锁链一样,她把自己囚禁其中。
她的心被困在了一个灰暗、压抑、失落的世界中,妈妈临走前随风飘动的长发和她不断回眸的眼睛,纠缠幻化成了她在这个封闭世界里的黑色梦魇。
整部动画对现实的交代其实所占篇幅非常少。这些背景基本上都是靠闪回穿插在剧情中的,大部分的剧情其实刻画的都是参宿选择坠海结束生命之后,她陷入昏迷的那段弥留状态。
其实,女孩的名字就已经暗示了她的遭遇。据导演介绍,“参宿”取自一颗“濒临死亡”的星星的名字,她的命运早已在故事的开头就被写下了伏笔。
尽管参宿的生活中充满了灰暗,但导演却特意用一种梦境的方式来诠释和展现她弥留的状态。
大片大片铺满屏幕的绚烂色彩,像调色盘被打翻了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就像宣纸上的水墨晕开了一样,彩虹颗粒一般的在观者眼前跳跃着、翻腾着。
导演要营造的是一个极致绚烂的梦。这个梦是发生在参宿一跃而入的深海中。
一般我们常识中的大海深处,应该是漆黑无光的。但导演就塑造了一个不一样的深海,那里集齐了世界上所有的颜色,五彩斑斓。
他要给参宿暗淡的生命注入一些闪着光的色彩,所以我们在动画中看到密集的光影,“水的倒影,光的折射或是灰尘在空中翻滚的时候那种亮晶晶的闪烁。”
但看久了这样铺天盖地的颜色,无序的、大体量的、甚至有点疯癫的颜色向我们倾泻而来的时候,我们突然又觉得,这种狂欢式的彩色梦境又有些不那么正常。
看着这些导演用“粒子水墨技术”堆砌的色彩,我总是会想到梵高的画。
色彩冲突强烈的色块彼此碰撞,仿佛在燃烧,又仿佛在呐喊,即使没有导演对参宿抑郁疾病的背景交代,我也能感受到女孩复杂强烈的感情和她想要冲破自我的冲动。
我想,这也是导演不惜花几十亿的资金,想要向观众传递的那种感觉,他希望不用文字、不用言语,而像画家一样用颜色表达情绪和心理。
深海之眼,是人们心中最隐秘的地带
在深海梦境中,参宿来到了一个叫做深海大饭店的地方。
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个叫南河的叔叔。从觉得她充满晦气想要赶她走,到决定留下她让她在大饭店做工,再到救了她一次性命之后带着她一起去寻找深海之眼,这个陌生叔叔给了参宿在现实没有得到的关怀和温暖。
她与这个陌生人,产生了如家人一般的感情联结。在深海大饭店中,她协助南河利用一种叫做“笑口常开”汤的食物,让来饭店的每一个顾客都特别满意,大大提高了饭店的高赞点评率。
这种对顾客“求赞”,利用充满魔法的食物“讨好”顾客的方式,正隐喻了参宿在现实中总是习惯说“都是我的错”,把错误都揽在身上,为了让爸爸全家高兴,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藏在内心的讨好型人格。
而作为饭店管理人的南河,想出了这样提高饭店“星级”的方法,也证明了他其实和参宿同属一类人,都在辛苦地不断讨好着周围的人。
他太知道那种委曲求全、言不由衷的感受,所以他也懂参宿的苦。
现实中,面对参宿的抑郁情绪,参宿爸爸告诉她只要多笑笑就没事了。但南河却告诉参宿,“你不想笑,可以不笑;但是如果你要笑,希望你是真心的。”
这句话,一下子让我在银幕前哭了出来。
黑暗中,我似乎也听到了后面有人在抽泣。想哭、想笑,随心随性。不用伪装,也不用迁就别人,拥有表达情绪和感受的权力,这应该是每个人都渴望的自由吧。
但其实,接纳自己的感受也需要很大勇气,特别是那些不好的情绪。
就像剧中,那个南河和参宿奔赴的深海之眼,如此幽闭、难觅,在靠近的时候,还会出现一身红色的“丧气鬼”,那不正象征着人们内心深处最最隐秘的情绪吗?
那种情绪,可能是低沉的、消极的、压抑的、痛苦的,在我们抵达内心的“深海之眼”时,会被开启。
那种感觉非常糟糕,就如动画中那个从四面八方无限延伸,要缠住参宿身体,直至让人窒息而死的“丧气鬼”一样,让我们喘不过气来。所以,我们会逃避,会封锁,会假装对它视而不见。
这就是为什么,在剧中深海之眼如此难以抵达,因为那里有足以把我们吞没的情绪风暴。但如果你要开启一段新旅程,或者要为自己解不开的心结寻一个答案,你只能选择穿越深海之眼。
在片中,对于参宿来讲,她的心结就是重新找回妈妈。动画中那个反复出现的海精灵形象,有着数不清的眼睛和像发须一样的触角,其实就是参宿梦魇中不断闪回的妈妈临走前的模样。
而抵达深海之眼,是参宿能找回妈妈的唯一方法。这个情节,其实也在隐喻着,想要改变自我,你首先要面对真实的自我。
沉到你自己心底的最底处,去体验那种被淹没的感觉,在濒临绝望之际学习如何冲破那层墙壁。
如果说南河是参宿的生命之光,那也应该是帮参宿点燃“自救意识”的那束光。在与深海之眼的丧气鬼搏斗的时候,南河危在旦夕,想要战胜丧气鬼,成功到底深海之眼,只能靠参宿自己。
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我想,这也是导演通过多层梦境的迂回,想要告诉每一个人的事情。就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那本书中所说的那样:
“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你向自己发问。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人生这个剧本,你是编剧,也是改写者
直面自己,有多难呢?导演用参宿抵达深海之眼的过程,带我们真实地感受了一番。
但比直面自己更难的是,突破原有的那个自我。在动画中,导演用最后一层梦境来刻画。
深海梦境在参宿大喊着“坚持”,摆脱丧气鬼的那一刻结束了。参宿从昏迷中醒来,现实中,她的病床前有妈妈的哭泣声。但她也清晰地记得,深海梦境中那个曾经给过他真实光和热的南河。
导演用参宿决定再次返回梦境的这场戏,来暗示她终于接受了父母离婚,妈妈离开的现实。
上一次是妈妈选择了离开她,让她的内心留下了解不开的结。而这一次,参宿主动选择离开,并非是真的离开妈妈,而是斩断妈妈还会回来和她团圆的幻想。
有时候,心结的解开并不非要依靠外部现实的改变。接受现实,重新根据现实调整自我,才是解开心结的密码。
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自救。
当我看到参宿为了返回梦境,冲破次元壁时脸上的皮肤被割伤,直至血肉模糊的那一刻,我深切的体会到了想要冲破原来的自己有多难,需要经历怎样扒皮削骨的痛。
那一刻,我甚至产生了起立鼓掌的冲动。为参宿,为每一个自己曾经努力改变过的瞬间,也为导演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关怀和理解而鼓掌。
其实,要论这部电影的良莠,去看看它两极分化的评论就可以感受到它并不完美。
有人说,它太过于追求画面的绚烂,而牺牲了故事感;有人说彩色颗粒感太过于铺满,让人看了疲惫;有人说,几层梦境看得人晕晕乎乎,有些不明所以;还有人说,它对于抑郁症患者的理解太过肤浅。
但我却觉得,这部《深海》能像《头脑特工队》一样,把抽象的情绪和感觉通过色彩具象化,让人对自我修复、自我接纳产生共鸣,它就是值得被关注和看见的。
那些感同身受的人,在两个小时的大银幕中,找到了支撑自己面对现实的“南河”。
而那个“南河”正在你耳边轻声对你说:
“不要害怕袒露自我,我们因真实而被爱着。”
在《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中作者曾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魔,或大或小,或新或旧,或安静或吵闹,不管以什么形态出现,这些不速之客总会找上我们。”
但愿,当我们发现像红色丧气鬼一般的心魔追上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能像参宿那样勇敢,去挣脱、去搏斗。
也愿每个人,都如片中南河所说的那样:
“希望你今后的每一次笑,都是真心的。”
心之所往,皆为所愿。
-END-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游记】日本、迪士尼、长隆、三亚、滑雪
【阅读】科学、英语、古诗、思维、语言 
【心理】分离焦虑、安全感、T2、慢热、专注 
【睡眠】抱睡、奶睡、夜醒、安抚、小睡短 
【情绪】戒吼、管教、抑郁、听话、 情商
【养育】牙齿、性教育、厌奶、如厕、喂养 
【游戏】玩具、绘画、早教、儿歌、陪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