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有没有在追《狂飙》,这部电视剧天天都在微博上屠榜,我身边的小伙伴都在看,就连午餐都要去找猪脚面和肠粉来吃,实在太上头了!
昨天晚上迎来大结局,真的好不舍,虽然最后几集很多人都说烂尾了,远远不及前面26集精彩,但我真的很想看张颂文再演上100集,演啥不重要,吃早茶逛菜市场骑电瓶车训儿子都行,看他的表演真是特别的享受!
头一次在国产剧中看到这么有血有肉的反面人物,张颂文的演绎更是逼真到让网友“头皮发麻”,被大家调侃“建议查一查张颂文”。
他演得有多到位呢?
从一开始唯唯诺诺、杀鱼卖鱼养活弟弟妹妹的老实鱼贩,在被人欺负时委曲求全:
到第一次卷入命案、捞到快钱时的沉思、流泪,那是明知踏上不归路却无法回头的挣扎和痛苦:
以及最终彻底黑化后,嘴角的一丝抽动都带着狠劲:
真是演鱼贩的时候透着屏幕你都可以闻到鱼腥味,演大佬的时候浑身散发着古龙水味。
官博上的这张图,更是非常生动的展示了高启强在不同阶段的眼神区别:从卑微讨好,到冷酷无情。这才是无需暗黑口红、上吊眼线来辅助的真演技
记得在一档综艺节目上,当张颂文做出完美示范后,全场都被他的演技折服。李成儒更是借此评价那些年轻演员为什么总演不好,就是因为:
“没饿着,明白吗?能耐是饿出来的。”
而张颂文,恰恰就是这样一个“饿出来”的演员。
被“饿出来”的演员
张颂文的演绎之路非常之不顺。
他是直到24岁那年,才决定要走表演这条路的。在那之前,他做过许多工作。他卖过饮料、洗过碟子,也曾做过空调安装工、流水线工人、酒店服务员…而其中干得最久的一份工作是导游,一干就是五六年。
有一回他跟同事谈到梦想。张颂文说自己想当导演,想拍电影,只可惜离电影太远了。那个同事就鼓励他去学:“张艺谋都28岁才进的北电!”
这一句话激到了张颂文,他选择辞职,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只是不巧,那年导演系不招生,他阴差阳错的进了表演系。成了全校年纪最大的一个学生。
在学校学表演并不轻松。作为一个广东人,语言就是张颂文最大的门槛。因为发音不标准,连食堂打菜阿姨都嫌弃他。
他天天躲在球场角落苦练台词,认真的念着“四十四,十是十”。当时他每天在练习的时候,都有个学姐也在边上一起练。等练了一个月后,学姐说“你练的很辛苦,但没什么变化。”这个学姐,就是海清。
后来,张颂文的老师直接对他提出了严厉的要求:四个月内必须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过不了就自动退学!
在之后的几个月里,张颂文用尽了各种办法来练普通话。为了解决广东人不会卷舌的问题,他就把小石头含在舌头下面,哪怕磨出血泡,也依旧日复一日的练着。
那之后的结果,便是一口流利到完全听不出任何口音的标准普通话,甚至到现在都有很多观众不敢相信他是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
张颂文的专业能力非常棒,可即便他以全校专业第一的成绩毕业,也一直未能获得好运。
在那个年代,剧组是可以在学校授课途中进教室去挑人的,但张颂文因为个子矮,加上颜值不出众,从未被选中过。而毕业离开学校后,更是毕业即失业
在毕业后的三年,他共见了七八百个剧组,可这七八百个剧组全都否定了他。
甚至,他还曾被当众羞辱。
当时他跟同学周一围一起去试戏,副导演指着他俩向几位老板举例子,说什么样的人不能当演员:“一个长得像侏儒,大脑门跟个猿人一样(指张颂文),一个嘴巴像香肠(指周一围)。都不可能做演员。”
在北京的这3年非常难,心中怀揣的梦想一直受挫。好在还有以前当导游时期的积蓄,加上专业好,留在学校任教也有1800元的月薪。只是这点工资,对北京这样的城市来说根本只是杯水车薪。
为了节约开销,他每天只在晚上七点半以后才去菜场买菜。因为这个时间点,他们都要收摊了,所有的菜都是论堆卖的。
张颂文还有一段很著名的采访,他说:中国99.5%的演员收入极低,每天工作18个小时,但收入极低且廉价,4个月只能拿到几千块钱,还被不停压榨。只有0.5%的演员真的衣食无忧,而大家关注的也只有这0.5%的人,甚至以为他们能代表整个演员行业。
而他张颂文自己呢,恰好就是那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99.5%。
他回忆说,有长达10年的时间,他的年收入都不超过2万元。甚至四十多岁了,还依旧买不起一套房子。
可就算这样,他也愣是熬过来了。
把自己活成每一个角色
如果说张颂文生活上的清苦像极了卖鱼贩时期的高启强,那他在工作上那种执着和坚持,活脱脱就是安欣的翻版。
每拿到一个角色,就必须要把这个角色琢磨透。他说,自己在拿到剧本的时候,都会去寻觅一下,自己生活周围有没有跟他接近的人。如果有,那他就一定会去想办法接触那个人;如果没有,那他也会努力去亲身体验这个角色的日常。
“因为你不做他的日常,你就无法理解他的行为。”
哪怕只演一个小保安,台词拢共就三句话“找谁、干什么的、上哪儿去?”他也会在心里勾勒一番这个保安他穿什么衣服?他最近心情如何?他的家庭、爱情、他看过什么书?
他说:“没有小演员,只有小角色。再小的角色,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机会。不管你在镜头外50米、100米,我要去想清楚,这个角色,他是怎么来的,他去做什么,他怎么去做。”
而这种对角色的吃透,除了拿到剧本后的认真的揣摩外,让张颂文演技飙升的另一个杀手锏,是利用一切的空余时间,去观察真正的生活,去和不同人聊。
他最爱去的地方就是菜市场,十多年来,他早就跟家附近菜市场的商贩们混熟了。在横店拍戏的时候,只要得空,张颂文也一定会去买菜、砍价。
有一回他正在跟阿姨买菜,无意中看到阿姨正在看视频。就忍不住打听“你在刷什么?”得知对方是在跟别人通视频电话后,还忍不住多问几句“这是你的谁?”“你们每天都视频吗?”
还有一回,在走路去接受采访的路上,看到路边正在搬运绿植的工人,他也忍不住上去打听“这个海棠是不是叫四季海棠?”“这个是茶花吧?”“绿化现在是归园林局管吧?”
看到房子正在翻新外墙,又去问工人“那个瓷砖是怎么粘上去的啊?”
对张颂文而言,正是这些人,才是最有力量、最有劲儿、最有故事。
一次他在机场看到一个女生一脸焦急的回头张望,正好一个男生拎着行李向她奔去。张颂文便在心里猜这姑娘应该是在等待爱情。可没想到那男生赶到之后,把行李交给姑娘,两人就告别了。
张颂文偷笑说“原来等待的不是爱情,而是行李。”
等行李也很好,让我知道了原来等行李的人是这样等的。那么等爱情就应该是另一个等法。
也正是因为对生活、对人、对物如此细致的观察,才会让他演谁是谁。甚至能注意到很多普通人根本不会注意到的细节。你会觉得他完全没在表演,而是实实在在把自己活成了角色里的那个人。
比如在饰演李大钊的时候,李大钊腿中枪受伤,张颂文就把锋利的石头块放进鞋子,重心踩在石头上,一步一步去感受真正的痛。

李大钊受绞刑,张颂文也就真实的去受刑。用麻绳套着脖子,一次又一次的下坠。即便底下有保护,但依旧把脖子勒出血痕。
为了饰演好《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的拆迁主任,张颂文不光天天跑拆迁现场去体验生活,还特地增肥30斤来凸显常年坐办公室的中年干部的油腻感。甚至还专门拔掉了额头前的头发,来制造中年秃顶的感觉。
这贴合的形象和毫无表演痕迹的演出,一度被观众们误认为是专门请来客串的小领导。
在《狂飙》中,作为一个鱼贩,他杀鱼、刨鱼的操作行云流水。当有人去找他时,他顺手从鱼缸里捞一把水洗洗手,擦一擦再跟人说话。这种真实到不像话的剧情,就仿佛张颂文真的有卖过鱼。可其实呢,他就是在学他见过的市场鱼档老板的样儿~
《隐秘的角落》中有一段,朱永平本在跟朋友打麻将,全程广东话。但儿子进门后,他却突然换成普通话跟孩子沟通。我当时看的时候也不懂,干嘛换语言?后来看了他的一个采访,才发现这就是他真实的生活体验:现在的广东人就是跟孩子说普通话的。
到后来《隐秘的角落》已经开播且好评满天飞了,张颂文却还有个遗憾。他认为自己当时说的普通话还是太标准了一点,如果换成一口广普会更对味。
这就是他对角色的精益求精。演的时候做到最细致,演完后也还会反思当初做的是不是足够好。

一个温柔、细腻的人
张颂文这一路走来不容易,大器晚成的他一心执着于演好戏,从不肯向流量低头。
他其实也渴望红,可他只希望是通过角色红,而不是去走捷径、上综艺刷脸。即便是没戏拍的日子,他也是安心做好“演戏指导”这件事,是名副其实的“明星教父”
这么多年,他参加过的综艺只有两档教学员演戏类的。
我看综艺时就非常喜欢他。除了因为他本身出色的业务能力外,还因为他的豁达和包容,他的言辞从来不是犀利的,而是让人如沐春风一般。
即便学员出糗、演砸了,他也总是温柔而实在地给出有用的建议!或许他自己经历过太多,所以深知被拒绝的痛苦和打击,他总认为自己对于这些后辈是有责任的。
我印象中很深的一次,当太多人对马嘉祺的流量标签嗤之以鼻时,只有他的评价非常客观:流量本身不会是一个问题,而是应该成为榜样,榜样应该成为更多人的力量。
不仅对学员晚辈充满鼓励,他跟网友的互动也非常温暖。
他会在听到网友说要去见一个很好的男孩子时,回复说:希望他也同样和朋友说这样的话。
他会在听闻网友说自己还没见过大海时,安慰道:你比很多人多了憧憬。
而当看到网友说捡到小狗时,他会追着提醒:如果你决定收养的话,你就是它的一生。
他也会在网友回忆爸爸的摩托车时告诉他说:这样爸爸的手臂就是你的护栏。
这个尝遍艰苦、却依旧怀揣着最初的梦想,且内心还永远保持温柔的人,在《狂飙》之后,终于被所有人看到了,这真是可喜可贺的事啊
大家的感受呢?也欢迎评论留言处聊聊哟~
如果大家喜欢今天的推文,记得“点赞”“在看”双连击哦~
↓↓↓ 点击"阅读原文"  看过往历史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