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上午十点,胡鑫宇事件调查情况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上公布了胡鑫宇事件调查最新情况,并在答记者问中详细回应了大众的一些疑惑。
时隔100多天,大众终于等来了真相。
没有魔幻的故事,没有脑补的阴谋,没有器官的买卖,真相就是:胡鑫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
以下是发布会的几个重点,能详细解答网友的绝大多数疑惑:
1
 为什么判定胡鑫宇是自缢死亡?
主要依据两点:尸体现场勘验情况和胡鑫宇的生前心理状态。
在中心现场没有打斗、拖拽痕迹,胡鑫宇尸体符合长期暴露在室外空间的各种特征,全部器官在位无缺失。
胡鑫宇生前有明确的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
经心理学家分析,胡鑫宇缺乏情感支持,缺少情绪宣泄渠道。到新学校就读后,成绩不理想,加上人际关系、青春期冲动带来的压力,造成了胡鑫宇失踪前的睡眠问题和无意义感的情绪问题等。
2
录音笔具体情况?
录音笔内容无合成、无篡改。
胡鑫宇离开学校的时间是2022年10月14日下午5点51分58秒,录音笔内发现14日17时40分、23时08分他录制的两段录音,清晰地表达了自杀意愿。
在尊重家属意愿的情况下,官方摘录了录音笔里的部分内容:
“说实话没有理由,只是觉得没意义。”
“现在我好想去死,感觉已经没有意义了。”
3
为什么100多天才找到胡鑫宇?
警方先后于2022年10月20日、21日,11月26日、27日开展四次搜寻。但尸体缢吊地点位于院内约9300平方米树林区域内,该区域植被茂密,在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后,就没有继续深入搜寻。
尸体为什么很难被发现?现场3D模拟视频,一目了然。
在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到,爬上去的地方有沙堆,爬墙后,另一面墙体是梯墙,有踩脚点和树枝。这也解释了胡鑫宇是如何进入粮库的。
4
两根鞋带能否承载胡鑫宇缢吊重量?
经侦查试验,胡鑫宇同款鞋带在缓慢拉伸状态下最大承重量为85公斤。
随时间推移,尸体腐败后水分丢失、体重会变轻,延长了鞋带的承重时间,所以没有发生断裂。
发布会结束,胡鑫宇事件来龙去脉被缕清,网友质疑的问题一一得到解答。
但比起预料中的真相,师兄更想跟大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一起青少年自杀事件,何以发酵至此?
此事件中,主流声音外的发声是如何被忽略的?
胡鑫宇事件,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反思?
2
从2022年10月14日胡鑫宇失踪,网友一直在关注此事。
该事件在尸体被找到的第二天,即2023年1月29日,再次迅速发酵,连续多天在网上引起热议。
一起青少年自杀事件,何以发酵至此?
师兄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
事件本身的离奇
一个高中生居然避开所有监控,在学校无端失踪;
在遍地是监控的现代社会,一个人居然能失踪100多天;
地毯式搜索、5000群众自发搜山,居然毫无结果。
在网友丰富的想象力下,事件本身的离奇给网友提供了阴谋论的空间,给谣言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当离奇的事件遇上真假难辨的信息,越传越离谱,越传越魔幻。
在事实之外,大多数网友心中都有一个自以为的“真相”。
在失控中带着“真相”寻找真相,网友的发声和质疑,只会让事件发酵得愈演愈烈。
2
媒体的推波助澜
胡鑫宇尸体被找到后,媒体:发现胡鑫宇的金鸡山紧邻其高中,距最近处仅十米。
网友反应:距离这么近,搜索100多天都找不到,一定有“问题”!
实际上:尸体发现地是在金鸡山区域的粮库,通报之所以写金鸡山而未通报粮库,是因为粮库是特殊单位。
媒体不知道粮库的存在,但媒体知道网友的敏感点在哪。
又比如,胡鑫宇的尸体是被粮库管理员找鸡时发现的,但热搜话题是:村民称找鸡时发现胡鑫宇。
刻意不提村民的粮库管理员身份!
结果就是,网友质疑,“别人进去都要申请,他找鸡可以随便进。”
再比如,胡鑫宇有一支录音笔,厂家说这一款录音笔数据删除后无法恢复,一些媒体便发起话题#胡鑫宇购买录音笔数据删除后无法恢复#,进一步误导网友。
为什么某些媒体要如此不负责任、毫无职业道德地误导网友,推波助澜?
也许从一个话题8.5亿的阅读量中,可以得到答案。
事件本身的离奇,加上部分媒体的推波助澜,一起高中生自杀事件,逐渐朝着“悬疑”“魔幻”的方向发展。
3
胡鑫宇的录音笔中有他明确自杀倾向的录音,但他的自杀倾向,在今天的通报之前没有一点显现吗?
事实一直存在,只不过当主流声音形成时,有些声音被忽略了。
1
不愿接受真相的家属
2022年9月27日,胡鑫宇曾与母亲三次通话,共43分54秒,当时胡哭诉不想读书、想回家。
10月1日凌晨,母亲和哥哥专程从福州赶回予以安抚。
10月5日,胡某宇又与母亲通话三次,共39分47秒,其母亲未透露通话内容。
今年1月2日,在跟家属沟通后,警方就表示:胡鑫宇可能是有厌学情绪,自行出走。
家属的态度是:不认可、接受不了。
未公布的谈话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不管胡鑫宇家属心中有没有预感,让他们接受胡鑫宇主动失联都是很难的。
孩子的哭诉在很多家人眼中可能只是一时的情绪问题,过一过就好了。
但很多时候,孩子向父母的求救得不到回应,反而会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不能说胡鑫宇的家属不爱孩子,但因为他们在心理问题上的不专业及自身的局限性,让他们在胡鑫宇失踪前“看不见”孩子的痛苦,在胡鑫宇失踪后“逃避”孩子失踪的真相。
于是那些本该被听到的声音,被主观忽略了。
2
不接受真相的部分网友
不单单是家属,绝大多数网友也对警方的怀疑是不买单的,在他们看来,这是甩锅,这是不负责任。
带着“真相”寻找真相的网友,对于不支持自己想法的声音,是充耳不闻的。
3
刻意忽略真相的媒体
胡鑫宇生前的笔记,师兄是在一些博主那里看到的。
但凡看过笔记的人,都能从笔记中感受到胡鑫宇生前的绝望和无助。
(前几日师兄看到笔记与朋友的对话)
但这些笔记,你在热搜上看不到,在媒体的报道中看不到。
因为主流的声音与之相悖,真实在媒体面前变得不重要。
家属因不能承受真相,不愿接受事实;
网友因为事实与“真相”不符,不愿相信事实;
媒体因为事实不符合主流声音,刻意忽略事实。
事实一直存在,但事实的声音被忽略了。
4
通报出来之后,一切尘埃落定。
但除了惋惜,我们该从中思考和反思些什么:
1
关注青少年健康
这次的胡鑫宇事件,很难不让人联想起四十九中事件。
在孩子多次表达情绪问题之后,不管是从家长还是从学校那里,都未得到应有的情感支持。
在孩子自杀后,家属都不愿相信孩子会想不开。
家长永远想不通,一个好好的孩子,为什么会自杀呢?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压力,很多时候,在孩子向家长求助前,孩子可能已饱受精神和心理上的折磨。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厌学、失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负面情绪,如果孩子已经开始向家长求救、倾诉,这个时候,一定要让家庭成为孩子的一个退路。
也许家长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能力,但是不要否定孩子心理问题的存在,让孩子后退一步,这很重要。
学校同样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有注意到胡鑫宇的心理情况,但未加以重视。
“试着销声匿迹,原来真的无人问津”的胡鑫宇,在被忽略中一步步走向死亡。
2
媒体坚守职业道德
媒体的力量是一把双刃剑。
好,它可以为大众刨根问底、揭露真相;
坏,它会推波助澜、把舆论场搅得天翻地乱。
任何一个媒体人都该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尊重真相。
为博流量,误导大众,唯恐天下不乱,这不是一个媒体该有的行为。
3
网友关注事实
师兄相信在任何热点事件中,绝大多数网友的出发点都是好的。
但现在的舆论环境变成,一旦主流认识形成,很多网友容不下相反的声音。
凡是与主流认识不相同的声音,要么被忽视,要么被攻击。
很多时候,主流认识看似是“正义感”,但背后往往不以事实为依据。
从一次又一次的热点事件中,网友保持热情和关注是合理的,因为围观就是力量,围观才能改变。但围观的同时,师兄希望,网友能看到事实,尊重事实,哪怕事实与预想的“真相”不符。
◆◆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至20%。
青少年抑郁症的背后,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问题。
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会觉得当下的痛苦是永恒的,意义感是寻找不到的,自己永远被困住了。
但师兄想说,生命是很长的,长到足以容纳所有痛苦和挫败。
“你的声音可以被听到”,师兄希望每一个青少年在生死这堂课中,都能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
胡鑫宇事件热度终会褪去,但师兄希望胡鑫宇的悲剧能不再重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