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美国本科早申放榜,多位被美国名校成功录取的同学参与了公司组织的直播分享,其中一个小姑娘甜甜的笑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天很多参与互动的家长朋友们也纷纷被她活泼开朗的性格感染。
小姑娘是十一学校IB项目高三毕业生,早申收获了美国前十五名的杜克大学心理学/经济学的offer。她自信阳光,学习能力强,自主性高,乐于探索,对感兴趣的事物充满热情,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实例解读名校录取生家庭教育经验!
快转发给家人和其他家长!
这些美好的特质其实源自家庭的培养和支持。小姑娘的妈妈从来不会拿她去和其他孩子比较,所有的事情都“放手”让她自己做决定。当然,在重要的时间节点或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妈妈总会主动提供帮助。高三申请阶段,妈妈一直告诉小姑娘:“学校录取你是学校的荣幸。”这样宽松而自主的家庭氛围,成就了小姑娘热情自由、敢于表达并忠于内心的性格。
【备注:部目录+年级+
学校类型(国际校/非国际)
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
很多家长自孩子出生甚至出生之前就开始计划,“不能让我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其实反映了当今教育环境下,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浮躁心态。越来越多被戏称为“直升机式育儿(helicopter)”和“扫雪车式育儿(snowplow)”的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比自己的父母要多得多,恨不得全天候对孩子紧盯不放,把孩子的所有时间都安排得异常周密,试图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这样的家庭教育,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更多自由的空间,家长抓得越紧,越抓不住。即使抓得住,副作用也接踵而至。有些孩子在家长焦虑的重压下学习和生活,觉得没有一点自由空间,心理变得非常脆弱,抗压能力差。有些孩子变得非常功利,患得患失,未来在社会上难有大成就。还有些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厌学易怒,甚至失去人生目标,出现“空心病”。
著名诗人纪伯伦曾在诗中写道:“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耶莱娜·奥布拉多维奇(Jelena Obradović)曾在《家庭心理学》发表过一项研究成果:当儿童专注于一项活动时,父母过多的参与可能会阻碍儿童的行为发育。这项研究观察了学龄前儿童在尽情玩耍、收拾玩具、学习新游戏和讨论问题时父母的行为。当父母频繁介入孩子的活动来指导、纠正或者提问,即使他们的孩子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得十分正常,在其它时候这些孩子也会表现出更多行为控制和情绪调节上的困难。同时,他们在需要运用延迟享乐、执行、冲动控制以及切换注意力这些能力的任务中表现也更差。此外,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社会经济阶层。奥布拉多维奇教授认为,“父母过多的直接参与会损害孩子控制自身注意力、行为和情绪的能力。而当父母们让孩子在亲子互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时,孩子才能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独立能力”。
放手,不是完全撒手不管
现在的家庭教育往往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一种是前面提到的“直升机家长”,过度控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另一种则是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家长几乎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和表现,有的家长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扔给学校,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这两种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家长应该对自身角色进行正确定位,严格把控亲子关系的边界。
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教育和心理专业中学高级教师陈来秀老师2017年出版了《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陈来秀老师从事小学教育和专职心理教师工作近三十年,曾获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区骨干教师等诸多荣誉称号。同时,她也是一位母亲,在书中她以母亲的视角记录了她和儿子从出生、入学,直至成年进入社会,漫长二十多年共同相伴成长的点点滴滴。她以母亲的体验,讲述了父母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应该起到什么作用,承担什么角色。无论是“牵手”还是“放手”,父母是孩子人生之初的最好陪伴者、引导者和教育者。“放手”不仅意味着对已成年孩子的放手,还昭示着与先进教育理念的“牵手”。
在孩子人生的各个阶段家长需要做些什么,陈来秀老师给出了答案:在婴幼儿期(入学前)家长应及时呼应,构建孩子的安全感;在少年期(小学阶段),家长应走在前面,引领孩子的方向;在青春期(初中阶段),家长应陪伴孩子身侧,与孩子共情;在高中阶段,家长应站到孩子身后,守望相助;而在大学阶段或入职初,家长应与孩子并肩,聆听、分享、欣赏。
对孩子放手,对自我修行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就会有多谦卑。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
近年来,社会正在并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长自身过往的经历和经验其实已经不具备对未来的指导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状元父母的孩子很难成为状元。家长应具有全局观,不要随波逐流。不要看到别家孩子学奥数、学编程、学乐器,就非得逼着自己孩子也去学,生怕孩子落下了。每个孩子生而不同,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兴趣爱好和成长轨迹。很多时候,家长们将自己无处安放的焦虑投射在了孩子们的身上。其实,我们更应该担心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当家长开始改变时,孩子就会开始变好。家庭教育是一个漫长又艰辛的过程,做智慧家长不易。从现在开始,给孩子多一点信任,对孩子松松双手,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诚邀入群
国际选校•留学规划•兴趣培养
文章•文字•音频•PDF
丰富选校资讯•学习资源
尽在【新东方国际教育交流群】
扫码回复关键词领最新资源
部目录+年级+学校类型(国际校/非国际)
北京新东方国际教育
北京地区留学家庭首选!
【备注:部目录+年级+
学校类型(国际校/非国际)】
作者介绍
往期精选

编辑:赵安琪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