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吃好了吗?
红包都准备了吗?
还有,明天活动安排了吗?
Sir今天除了要给各位毒饭说声除夕快乐,还必须坚守好岗位。

比如说。

大年初一,有多少人都盼着它——
流浪地球2
已经买了票的,就当先做做功课,精彩翻倍。

还在犹豫的,这篇就是来打消顾虑——
春节档目前第一期待,Sir已经先替大家验过货了。

四年前的震撼仍余音绕梁。

那时本以为国产科幻即将千帆竞发,奈何之后几年,接棒者寥寥无几。

大家开始意识到工业基础仍不成熟,从人才到技术,各方面的短板都很明显。

这才有郭帆导演对第二部的评价:
本以为是从一到二,结果发现是从零开始
三层意思:
既说困难,一部《流浪地球》的成功还不足以直接支撑续作飞升;
也说决心,主创立下高标准,为避免重复上次的缺憾,必须全部重来;
更昭示了,全剧组立志为国产科幻夯实地基的巨大决心。

直到Sir看到了全剧组耗时四年交出的这份答卷后,才敢相信——
《流浪地球2》,再次刷新你对中国科幻片的想象。
(注:本文不含核心情节的剧透,可放心食用)
01
今天是除夕,此时此刻一定有万千同胞抬头望月。
用这种方式回应着中国人已在骨血里流淌了千百年的乡愁、牵挂和美好祝愿。

正如电影里的这家人、这些人,正如旁白中那句引自李白的诗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而《流浪地球2》将告诉你的是:

这颗围绕地球旋转了几十亿年的天体,即将脱离地球的“怀抱”,流浪太空。

在地球流浪之前,人类先把月球放逐了。

这项计划名为“逐月”,是“流浪地球计划”的一部分。
为此,人类在月球建造了三台行星级发动机,但跟地球上的略有区别。
地球发动机突出地表,巍峨壮阔。
月球发动机深埋地下,隐而不显。
但在点火的刹那,爆发出的威力同样毁天灭地。
很快,意外发生,发动机接连发生事故。
月球坠落危机袭来。
人类在地面火力全开,高速扫射着每一块拖着火尾的陨石,誓死捍卫每一条生命。

可惜,杯水车薪。

已经数不清这是人类启动“流浪地球计划”以来第几次“命悬一线”。
而命悬一线,是《流浪地球》世界中的常态。
对于这个词,电影里有一个格外形象的场景——

太空电梯。
宇航员们坐在轿厢中,一边忍受着8G的超重痛楚,一边在9万公里高的“九霄之上”感受着灵魂深处的眩晕。
而他们的全部安危,仅仅依托于那几根固定轿厢的线缆。

一切都看上那么让人
震颤

这可是人类只能在神话中建造出的“巴别塔”(通天塔),现在,它被科技的“魔法”实现了。
一切又看上去那么使人不安
似乎“一阵风”吹过,这座塔便会随风而散。

人类千算万算,大概也不会算到,这阵风由本该最唯命是从的无人机吹来。

这一天,太空电梯基地的无人机群“叛乱”了。

没有发出任何指令,但它们全部迎风而动。
仿佛裹藏着一种不能让人类亵渎天空之神的企图,无人机战队与人类开战。
机器人没有生命,在任何战争中,它们都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方舟空间站坠落地面。
人类死伤无数。
但越是在这种危难之中,往往越能锤炼出人性的质地。
《流浪地球2》聚焦的,正是这些星星之火——

在那生死存亡之际,有人下意识地就要豁出命去护住自己的心上人。

有人一息尚存,便绝不会让敌人得逞。

有人无论如何都要把女儿给抢回来。
即使对手是死神。

即使代价是他得穿透死亡毫无缝隙的高墙。

因为他无法看着女儿的眼睛,听着女儿要抱抱的呼喊却无动于衷。
就像我们也无法看着这个小男孩的眸子,心安理得地跟他说:
对不起,你们下一代的人生,与我无关。
我们能说的,只有周喆直(李雪健 饰)已经替我们说出的那句:

危难当前,唯有责任。
02
悲壮感将贯穿电影,却不能概括全片。

Sir三天前参加了《流浪地球2》的首映,看到主题“比一好一点”,心里有些忐忑。
当然记得看第一部时的感动:
外骨骼装甲、地球发动机、灾难场面……
以往在好莱坞大片里才能看到的奇观,终于出现在我们的电影里。
可兴奋归兴奋,必须承认,作为一部讲究精确的硬核科幻片,许多细节看起来还比较粗糙。
△《流浪地球》
大量远景镜头的运用,便能看出来创作团队的不自信。
郭帆导演承认,《流浪地球》在特效与制作上,与好莱坞的差距还有二十年。
四年过去,这“好一点”究竟能好多少?
事实证明,多虑了。
走出影厅后Sir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如果说看《流浪地球》时是感动,这次看《流浪地球2》便是震撼——
科幻效果上,有了全面的、质的升级
场面更大、细节更多、更逼真、想象力更丰富。
开场几分钟,就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一炸:
太空电梯!
自现代宇宙航行学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这个概念后,“太空电梯”便反复出现在阿瑟·克拉克等科幻巨匠的小说里,成为代表性景观。
它的作用和日常的电梯类似,但能够送人们到太空观光或运送货物
《星际探索》里,曾有过设想,宇航员可以沿着外壁攀上爬下,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
《流浪地球2》中,则是世界科幻片史上第一次正面、细致地表现太空电梯
电影里,这个超强交通工具十分贴合现实,它的轿厢是个四方体,里面可以坐人,外面有钢筋和四个助推器牵引。
一点火,就会像火箭一样直冲云霄,纵贯天地。
电影里,你看得到电梯从地面飞向太空的远景,也可以俯视、仰视它的高速运动。
轿厢腾空,那渺小的人类智慧与辽阔太空的对比,那升降的疾速与壮丽,满载着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对生存的渴望, 伴随轰鸣声与澎湃的BGM,让人热泪盈眶。
“扶摇直上九万里”“送我上青云”,仿佛听到古人浪漫的吟咏。
《流浪地球》里的特效大场面,主要集中在救援队在冰雪灾害中逃难,和大家合力点燃木星那几段。
《流浪地球2》则丰富得多。
由太空电梯危机、月球坠落危机引发的行星发动机过载、陨石、洪水、空战、爆炸、城市崩坏……
你在好莱坞大片里看到没看到过的,这里都有。
直接带来视觉冲击的大的奇观之外,还有许多充满设计感的小巧思。
记得预告片里这个门框机器人吗?
它既是安检门,能在检测到你身上有违禁物后直接对你动手。
又能被人操纵着到各种极端环境里执行任务。
还能当保镖。
有一幕,高坝上,周喆直坐着轮椅,忽然洪水滔天,一个浪打来。
它迅速扎根地面,从一个门框展开成一扇门,挡住巨浪侵袭。
△ 瞬间联想到《权力的游戏》里的“hold the door”
还有这些有点像瓦力的小机械狗,就像真实的小狗一样,忠诚、勇敢、蠢萌。
想不想要一只遛遛?
不过,熟悉科幻片的毒饭们想必知道,科幻大片最重要的,不仅是要视觉炸,还得让这些炸裂效果看着真
郭帆导演曾问刘慈欣:你心目中的科幻片应该是什么样的?
大刘回答:拍得像是未来的纪录片。
也就是说,得让观众相信,未来,这些构想都有可能真的存在或发生。

主创透露,为了做出逼真的太空电梯,从第一步画原型图开始,就困难重重。
因为它既要满足观众对“奇观”的想象,又要让人信以为真,更需服务于剧情。
拍摄时,难度更大了。
郭帆导演本以为,可以把太空电梯当成个房子去拍,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它会动啊!
于是,剧组给轿厢的底部铺满弹簧和电机,“开动起来跟拖拉机一样,手都在震。”
这“动”里,也分好多种,离地时怎么动,在高空时怎么动,加速、减速时怎么动,受到撞击时怎么动。
每一处,都得用不同的拍摄手法。
“看着真”的背后,是科学的支撑。
分段式动力推进,利用磁力抓取并与空间站对接。
而电梯轿厢在离开与进入地球时会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热量,对电梯造成伤害。
为此,他们借鉴了阿西莫夫小说里“冰盾”的概念,在太空中通过注水,瞬间把火焰融成冰,既解决了摩擦过热的问题,又能节省成本。
在团队精益求精的努力下,才终于有了我们所看到的,那个叹为观止的太空电梯。
从《流浪地球》里实在的上海电梯,到《流浪地球2》里科幻的太空电梯。
主创团队放飞想象,探索新的边界。
让人心潮澎湃的,不止是科幻世界之壮美。
还有我们电影人未来无限的可能——
我们或许,真的能拍出未来世界生活方式的先导片?
03
导演郭帆说:
“《流浪地球2》侧重的主题是‘陪伴’,这种柔软的中国式情感表达造就了电影打动人心的底色。”
陪伴,可以是家人、朋友、战友的相互扶持,共同进退。
也可以是超越肉身的存在。
图恒宇(刘德华 饰)的女儿幼年丧命,只留有一段意识,孤独地禁锢在一个小小的数码载体中。
他为了陪伴女儿,拜托上司马兆(宁理 饰),把他自己的意识也上传到那个空灵世界。
陪伴,也不只在此时此刻。
看完《流浪地球2》,周喆直这段话长久回荡在Sir的心头:
在一万五千年前,大腿骨折是致命的
只能等在原地,被野兽吃掉
这根股骨愈合了
它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
意味着它受伤以后
有人为他处理伤口,有人为他提供水和食物
有人保护他,不受野兽的攻击
团结,延续着文明的火种
一万五千年后的今天
又一根断裂的股骨,摆在了我们面前
危难当前,唯有责任
在如今标榜自我,认为感受高于一切,吹捧及时享乐的时代。
责任,这个闪耀着古典主义光辉的心灵法则,听起来居然有些陌生。
而责任,或许才是陪伴的终极注解。
源自一种已被当代人不屑一顾,甚至避之不及的精神:为了我秉持的信念,也为了你。
为了让你开心,让你幸福,让你活下去。
当地球行将毁灭,你会怎么做?
是干脆放弃抵抗,挨完这后半生。
还是加入“移山计划”、“流浪地球计划”,为延续人类的文明尽绵薄之力。
或许任何一种选择,都没有错。
《流浪地球》系列不是在说,这个以百代为单位的奋斗目标是多么优越,更不是在歌颂牺牲。
而是在说,这似乎,是为了让更多人活下去,保存人类文明唯一的选择——
如果想活,它就不以人的不喜欢、反感、讨厌、仇恨、消极抵制而改变。
你大概会说,其他人、人类文明,跟我有什么关系?
那换一种说法,如果是为了你的孩子,为了你孩子的孩子,为了地球上其他千万种生命呢?
《流浪地球2》提出了一个假设:
当人类即将遭遇灭顶之灾,要么所有人一起死,要么少数人为多数人自愿赴死。
该由谁去送死?
之所以要做这种选择,是因为别无选择。
《流浪地球2》没有那些俗套的“小我”与“大我”。
人物的动机很明确,也很现实。
情感。
刘培强(吴京 饰)报名,是为了儿子,因为儿子还在地球上,他想让孩子活下来。
把人从“英雄”的宏大叙事中剥除,让情感落在了能引发理解和共鸣的实处。
拯救地球,是为了那份对家人的责任感,那份爱。
这份羁绊,让贯穿两部的父子情感更生动可感。
而他的每次选择,乃至走向《流浪地球》的大结局,与木星同归于尽,都幻化成了一种“我在”的精神力量,陪伴着儿子刘启,直到永恒。
2019年,看完《流浪地球》,Sir说,“它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电影提升到了世界高度。”
它的背后,是他们整个制作团队。
郭帆导演说:制作《流浪地球》时,还用了许多土法炼钢,拍《流浪地球2》的时候,情况本来好了很多,但是没料到拍摄内容又难了许多,这让那个“好很多”就不存在了。
到底难在哪?

导演有野心,想要提高电影的“多样性”,使之达到好莱坞A级电影的信息密度,这就要求叙事、表演、美术、特效等等所有环节都有质的提升,这样才能让每一帧都经得起大银幕的检验。
举个例子,如何展现体积感,比如超出人经验范围的行星发动机?
他们想到用云做参照物。
△ 图源:B站@哔斯卡金像奖,下同
最难的,则是把人物变年轻,单单是让刘培强那张脸减龄20岁,就需要花许多精细功夫。
直观的统计更能说明一切。
从镜头、特效、后期公司、前期公司到摄制过程当中加入的外国团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
《流浪地球》2000多个特效镜头,而《流浪地球2》里,则是6000个。
其中包括102个科幻类主场景,置景展开面积超过90万平米;比《流浪地球》多了整整10倍,内容量比第一部多了2倍以上。
5310张概念设计,9989张分镜头画稿,以及95000件服化道。
宇航服,拿出来可以穿;车辆,可以正常开动。
每个小小的活动的机械臂,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构造,能够变成一个产品;中科院的顾问团队为电影把关,准备了长达十几万字的世界观梳理……
所以,尽管有了《流浪地球》的尝试,这次仍是从零开始,一点点摸索。
在幕后资料片中,剧组用一个“从入门到入门”的小细节诠释了一句古话:
日拱一卒,任重道远。
至于电影,《流浪地球2》真的“比一好一点”吗?
从点映的整体口碑来看,谦虚了。
《流浪地球2》还在制作之时,一位网友在预告片里发现了一处错误。
郭帆导演在微博上看到后,立刻接受,感谢,并修改。
事实上,拍摄过程中,已有二十多个实习生进组,专干记录错误的活。
“我们一定要把犯过的错误记下来,然后复盘整理,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不断去积累电影工业化经验,让更多学生,更多同行去使用。“
在为自己,为观众负责,超越自我的同时,他们自发地肩负起推动中国科幻片发展的责任。
从零开始,摸索出真正的工业化模式,并造福整个行业。
就像映后沙溢在现场说的那样:

“以前看好莱坞的科幻片,就像小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玩着变形金刚,自己手里只有小木枪。
现在,我们也有自己的了。”
《流浪地球》还会有第三部吗?
郭导亲口应承过了:不赔钱,就拍3。
Sir也把话放这,多久都等。
因为越来越多人将意识到,对于国产科幻来说,也许,从《流浪地球》的种子,到《流浪地球2》的萌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这群仰望着,不断汇聚着,让想象与星辰共舞的电影人。
一定会让绿树成荫,让鲜花开满枝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阿莫多瓦尼雅、哆啦C梦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