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部菌
来源:西部城事(ID:xibuchengshi0518)
人口千万、GDP万亿,俨然成为当下“大城”的标配。截至2021年底,全国范围共有24座GDP超万亿城市,它们可谓是国内“大城”的第一梯队成员。
其稀缺性从一个数字就可以直观感受到——在全国687座城市中,万亿城市占比仅3.5%左右。
并且,万亿俱乐部的扩容,也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
2022年,万亿城市阵容就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无新增情况。截至2022年底,全国万亿城市数量依然维持在24个。
2022年部分万亿城市 来源:界面新闻
好在,2023年,这个数字大概率会被刷新。新年伊始,就有两座城市迫不及待官宣,吹响了决战万亿大关的冲锋号。
并且,随着它们站上经济总量的新台阶,有一类城市的发展,已经愈发不容小视。
01
在两地年初的重要会议上,江苏常州和山东烟台分别官宣——2023年“是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要“争取(GDP)突破万亿元大关”。
2022年,前者GDP达9550.1亿元,后者旗鼓相当,GDP也达到9515.86亿元。可以说,距离万亿均仅一步之遥。正常情况下,这两座城市在2023年跻身万亿俱乐部是板上钉钉的事。
届时,全国万亿俱乐部成员,将达到26个。
这两座城市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都来自东部经济大省;都是工业重镇。
像常州是苏锡常都市圈的三大主力城市之一,早就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并且县域经济非常发达。
烟台作为老牌工业城市,是1984年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2018年,烟台还与济南、青岛一道被列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城市。
所以,它们冲刺万亿俱乐部,算不上什么“黑马”,一直以来的实力就摆在那,几乎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
实际上,它们身上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共同点——都是普通地级市
中国主要城市按照行政等级划分,可以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准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及普通地级市。
一般而言,城市的行政等级越高,意味着发展能级越高,获得政策、资源分配倾斜的能力就越强。
与此一规律形成明显呼应的是,在目前的24座GDP万亿城市中,只有苏州、无锡、佛山、泉州、南通、东莞共6座普通地级市,占比仅四分之一。
而随着常州、烟台在2023年的大概率晋级,届时将明显提升普通地级市在万亿俱乐部中的比重。
02
实际上,常州、烟台作为地级市代表的晋级,只是近年来一批优秀的普通地级市城市集体跃升势头的一种延续。
要知道,在目前的6座普通地级市万亿城市中,除了较早一些的苏州和无锡率先突破万亿,其他四座城市的突破就是近两三年的事。
2019年,佛山晋级;2020年,南通、泉州晋级;2021年,东莞晋级。2022年,新增万亿城市缺席。2023年,又将是常州、烟台。
也就是说,在短短四年时间里,万亿俱乐部中就要新增6座普通地级市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常州、烟台之后,最接近万亿的城市为唐山、徐州、大连、温州。它们中,除了大连,其他同样都是普通地级市。
也就是说,未来几年,万亿俱乐部的扩容,依然将以普通地级市为主
当然,随着直辖市和大省省会城市基本都已经破万,现在轮到一些实力较强的普通地级市,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这一点确实是事实,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总量的普遍增加,未来的万亿城市也未必像今天这般有含金量。
但是,经济总量的升级,就必然会伴随着城市能级的提升,会使得城市谋求更大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省出现多个万亿城市,会不会对原有的城市格局产生影响?进而言之,个人对城市的选择又会否发生变化?这些问题,其实都值得关注。
比如,前不久常州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到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说法:
真正把城市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力、价值创造力、发展持续力做优做强做特,不仅满足一城一域生产生活之所需,更能辐射周边更多城市、服务更大区域之所需,真正体现城市价值、城市担当
由此可见,更多的“超级”地级市成长起来,它们就必然不会止于只是产生“一城一域”的影响。
03
对这个问题,可以与近年来的一些区域发展政策联系起来看。
一是,2020年,《求是》杂志刊发的《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提出:
东部等人口密集地区,要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二是,持续5年的撤县(市)设区热遇到了政策收紧。如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要求:
慎重从严把握撤县(市)改区,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确需调整的要严格程序、充分论证,稳慎优化城市市辖区规模结构。
再加上近几年,多地都提出了要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
如此多的避免“一市独大”和城市盲目扩张的政策、行动密集出炉,显然不会是巧合。这样一种趋势,实际也就给了一些本身具备发展基础和发展特色的普通地级市,更多的“出头之日”。
比如,不管是已经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南通、泉州、东莞等,还是未来大概率晋级的常州、烟台、唐山、温州等,这些普通地级市,虽然级别不高,往往被省会城市的风头盖过,但都有着鲜明的发展特色和不俗的实力
把它们身上的发展潜力激发出来,或者说给予它们足够的发展空间,实际也就是要让城市发展形成更协调的梯队,由此为经济增长开拓更多的动能和空间,为城镇化、工业化释放更强的带动力。
2021年普通地级市GDP30强  来源:第一财经
在这个角度说,强省会对一省的发展作用依然很重要,但在强省会之外,能够培育一到两个可以独当一面的“次中心”,对于省域经济的长远发展而言,可能更有利。
比如,可以给人提供更多的选择,有利于留住更多的人口;产业分工、协作和腾挪,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这些实际都是一个地方的综合竞争力所在。当然,这一点也要看具体情况。主要是对一些经济大省、人口大省而言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区域竞争,必定不会是头部城市唱独角戏,“次中心”的角力,将更为明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