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诈骗分子们的手段也在飞速进步,乐活君此前已经为大家报道过各种各样的银行卡诈骗消息,受害者从留学生到新移民再到老年人,简直防不胜防。
而就在近日,一起与加拿大华人有关的案件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名华人女士在遭遇诈骗损失了$69000加币之后,将中国银行加拿大分行告上了法庭。

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
根据法庭文件记录,事情发生在2018年。

这一年,Zheng Li向位于香港的一个不明账户汇款了69000加币,据她本人解释,这是因为她收到了一个自称是中国领事馆的电话,对方告知她被卷入了洗钱案件,正在被国际通缉。
-----我是一条可以扫的广告位-----
-----我是一条可以扫的广告位-----
当时诈骗犯告诉Zheng Li,她面前只有2个选择:要么在调查期间回到中国境内并被关押在监狱,要么就把资金转移到香港接受调查,在调查结束后这笔钱就会归还给她。
(这个套路。。。简直眼熟的不能再眼熟了。。。。
被震慑住的Zheng Li选择了打钱,她告诉媒体自己是在Richmond中国银行柜员的帮助下完成的转账,总金额达到6.9万。
事情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钱一打出去,就再也拿不回来了。
愤怒之下,Zheng将中国银行告上法庭。
在最初的诉讼中,Zheng表示银行在协助她完成转账的时候已经对这种普遍存在的诈欺行为有所了解,但却没有对她发出应有的警告。
不过这个指控暂时并未在法庭上得到证实,随后银行方面申请了Summary Dismissal,并且得到了法庭的批准。
Zheng并不满意下级法院的这个判决结果,并向BC省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BC省最高法院在裁决中指出,如果银行确实知道这种诈欺行为属于普遍现象,却没有及时告知Zheng,那么的确是可以构成审判的依据。
然而,由于银行存在免责条款,Zheng的索赔无法成立,所以最高法院仍然维持驳回判决。

2022年10月份,Zheng再次将此案告到BC省上诉法庭,由3名法官共同主审。

本周一,BC省上诉法庭公布了有关此案的一项重要裁决,其中一位法官Susan Griffin在裁决中指出,银行是否在对诈欺现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没有警告Zheng,这是的确是一个需要审理的问题。

Susan Griffin法官表示,在此前的审理中,银行方面并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他们从未了解过此前的其他类似案件,也因此没有警告Zheng。
“如果银行当时这样做了,Zheng可能就会意识到自己遭遇诈骗,选择停止转账。”
Susan Griffin指出,目前审理的重点就在于,银行的免责条款,是否能在Zheng的案子中生效,使得银行免于担责。

上诉法庭判决指出,这起案子的索赔并不是基于转账处理过程的错误,而是基于银行未能履行欺诈警告义务的做法。
现在,Zheng女士将有权继续对中国银行发起诉讼。
这起案子最终会怎么判,目前暂时还没哟定论,不过Zheng女士的经历的确是具有很强的警示效果。
其一,针对陌生人提出的转账要求,一定要高度警惕,如果不能核实对方身份,切勿打钱;
其二,如果你是银行工作人员,在处理客户需求时不妨多一句提示,一定程度上这样也是在规避责任风险。
那么对于这起诉讼案件,大家咋看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