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图源网络
目睹又一份报纸停刊,我庆幸当年没投奔它
文/潇湘棋客
2022年的最后一天,大清早,两位共过事的朋友不约而同地在朋友圈发了当天一份报纸的头版截图,整个版面只有一个短短的文字稿,那是以编辑部名义发表的一份“悼词”——报纸停刊了。
两位朋友都曾是这家报纸的“开报元勋”,其中小我三岁的东北哥们与我一样性格内向,“这一刻的想法”就短——“江湖不远,再见已难,为那些青葱岁月干杯!”上下两行分别配上三杯啤酒和三个合掌表情。下面评论区唯一的评论“令人叹息,希望每个人都有个好归宿。”是与我们三人都在另一家报社共过事而后回了老家的另一位东北哥们的一厢情愿。
另一位小我一轮的苏北汉子性格外向,想法就长——“当年只有20多岁。这份报纸创刊号以及连续三天的头版头条稿,都是我写的,同时担任头版编辑,有好多个夜晚,是睡在办公桌上的。当然,这份报纸后来堕落的痕迹也很明显。我曾在报纸上发过一篇民营医院院长的报道,后来就跳槽了。不曾想,他们有人居然拿着报道去敲诈那位院长,硬生生要了10万刊登费回来,那个院长还以为我主使的,不跟我做朋友了。不走正路,又何以为继?能撑到今天,就算不错了。但依然令人感慨。”末了再配一个愉快的表情。字里行间,很有一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味道。
我读后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心情复杂,既为当年没有去投奔这家报社而庆幸,又为自己从事了25年的纸媒这些年普遍大踏步下坡而痛心,还为“逝者如斯”而伤感。

图源网络
1999年底,浙南一地级市准备创办第五份报纸,好像市委机关报等媒体上登了招聘启事,与我一同受聘在地级市代管的一家县级市日报社工作的5名同事赶去应聘,被一网打尽。我虽也看到了启事,但无动于衷。我从小就是惰性元素,童年时期,父亲发现我做事主动性不强时就骂我是“算盘珠子——拨一粒动一粒”。如今既然没人拨,我又何必动?
县市报折腾了两三轮从全国各地招聘来的采编人员一下子被拉走七分之五,仅剩我和开头提到的那位比我略大的东北哥们岿然不动,地市报“挖墙角”的行为在县市报社掀起了波澜。县市报原本就与地市报存在“亮瑜情结”,因为在发行、广告及新闻源等方面存在激烈竞争。县市报甚至明确禁止记者向地市报主动供稿。先就有了四个对手虎视眈眈,如今又要多一虎来争食,更可恶的是还在娘胎就学会了伤人!县市报班子十分震怒,普通员工也议论纷纷——外来的和尚不一定会念经,但一定会走路。
五人走后半年多,2000年9月15日,我和妻子坐公交车到市区,在火车站送她踏上返回老家的车次后,在好奇加想念的双重驱使下,我去实地考察昔日同事的境况,在报社临时租用的办公楼里与他们聊天。办公场地狭小,因缺电脑而重回纸笔时代……五人都满脸失落,显然都对“筚路蓝缕”这个成语缺乏深刻的理解,对新东家的期望值过高,言谈中又都有了跳槽的念头。耳闻目睹,我暗自得意——看来主动性不强也不见得完全是坏事,倘若和他们一道去应聘,此刻我大概率也在唉声叹气。
得意过后我也为这家新办的报纸今后的命运感到担忧——创业功臣尚在半年时间里就感到寒心,后来者能在这里持续安心工作吗?采编骨干都感到前途渺茫,报纸又怎能茁壮成长?
后来他们也果然把念头付诸了行动,如今在朋友圈“报丧”的两位和另一位东北小伙去了杭州,一对安徽情侣去了重庆。
后来者不能在这里持续安心工作也得到了验证。
结束这次实地考察后,我以为与这家报纸擦身而过后不会再有任何瓜葛,间接联系也不会有了,不料不久就间接向它推荐了一名人才。

图源网络
10月份的一天,一名比一米七五的我还显高更显魁梧的帅哥走进报社找到我,自称是我的湖南老乡。我立马生出一种亲切感——那时在那座城市遇到湖南人不容易,我因为参加湖南省县市报年会还专程去拜谒过屈子祠;当年我在县委大院工作时一手提拔我的部长也是那里的人。帅哥参加武警后在某重要部门站岗,服役期间在两家大报等发过一些稿件,退伍后上级的女儿介绍他到一家行业报社工作,后又因故回了老家,前段时间来这里投奔曾采访过的朋友,听说报社招人就过来试试运气。
我听了他的简历自述,浏览了一遍他发表的文字,觉得是块可塑之材,就把他引荐给报社,办公室让他留下相关资料,领导研究后再给他回复。
过了四天,帅哥到报社询问情况,报社婉拒了他。我并不感到意外,关键问题或不在于他的文字功底和跑腿能力,而在于“集体叛逃”事件让报社觉得受伤太重,对外地应聘者失去了基本信任。看着帅哥满脸的失望,我想到了那份新办的报纸,并给已是摄影部主任的东北小伙打电话,请他引荐。帅哥依计而行,东北小伙穿针引线热情帮忙,报社看过帅哥的资料,并让他实地采访考察后聘用了他。
不过,那家报社留下了帅哥的身,却终究没有留住他的心,纵然帅哥不久就赢得了某县级法院一名女法官的芳心,他还是决心告别报社,北上寻找更大更好的舞台。一年多后,我收到他寄自中国妇女报社的贺年卡——他也跳槽了。
物未必是,人已确非。
当报人、读者的心共同成为“已灰之木”,报纸成为“不系之舟”也势在必然。生老病死是人生四步曲,又何尝不是万事万物的四步曲?那么,一份既不能把自己的员工真正放在心上,也不能把自己的客户和“上帝”真正放在心上的报纸,也确实是该停刊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