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人瞰世界
ID:abcmedia
WHO宣布:
紧急状态持续!
之前,世界卫生组织一直都表示,新冠疫情已经过去,并表示会开会讨论是否延续新冠疫情全球紧急状态。
大家普遍认为,
这个状态会彻底结束!
可是,情况和大家想象的并不相同,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发布报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同意委员会就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提供的建议,确定该事件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情况。
也就是说,新冠疫情仍未结束,世界卫生组织表示:
新冠病毒感染还处于过渡期,
可能正在接近拐点!
如果现在就将紧急状态结束,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但毫无疑问,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病毒仍将是人类和动物体内的永久性病原体。因此,迫切需要采取长期的公共卫生行动。
并向临时缔约国发出7条建议:
1.强化新冠疫苗接种和数据检测
定期收集和报告新冠疫苗基础免疫及加强针接种数据,继续强化新冠疫苗接种,根据SAGE加强剂量建议,实现高危人群的100%覆盖。并且应计划将新冠疫苗纳入全民终身免疫计划中。
2.改进向世卫组织报告新冠病毒检测数据
提高数据获取质量,检测、评估新出现的新冠变异,确定新冠流行病学是否发生变化,了解新冠的疾病负担。建议缔约国利用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对呼吸道传染病进行综合监测。监测应包括:代表性哨点种群、基于事件的监测、生活污水监测、血清监测和动物-人类环境监测的信息。
世卫组织将加强与各个缔约国的合作,确保新冠检测的质量和覆盖的范围,以迅速发现病毒或流行病学和临床影响的重大变化,以便世卫组织在必要时触发适当的全球警报。
3.强化医疗对策的更新,确保其可用性
加强获得新冠病毒疫苗、诊断和治疗的机会,并考虑在紧急用途清单程序之外、常规国家监管框架内批准。
4.保持国家强大的应对能力,为突发事件做好准备,避免出现“恐慌-忽视”循环。
成员国应加强应对新冠疫情的准备,包括关注卫生工作人员的能力、感染预防和控制,以及为呼吸道和非呼吸道病原体的准备和应对提供资金。
5.做好疫情相关舆情应对
实施有效的、基于疫情风险的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及时处理新冠疫情相关的错误和不实信息,强化公众、媒体对疫情的正确认识,以便更好实施基于现有证据的疫情防控措施和政策。
继续监测公众对实施疫情防控政策以及新冠病毒疫苗接受度和可及性反应,并及时实施相关措施保障其适当应用。
6.放宽国际旅行要求
根据风险评估继续调整,国际旅行不要求提供新冠疫苗接种证明。
7.支持新冠相关科研
支持疫苗改良、疾病谱、发病率的相关研究。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的警惕还是有原因的,因为又一一种全新变种开始快速蔓延。
中国疾控中心1月31日发文,新变种CH.1.1出现。
奥密克戎变异株 CH.1.1 是什么?
CH.1.1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2.75的第六代亚分支。最新研究显示,由于新增多个突变位点,增加了CH.1.1的免疫逃逸能力。同时,新增的一个突变位点(L452R)曾经是德尔塔变异株的特征性突变位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突变位点也存在于许多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中,如BA.5.3和BA.5.1.3等。
2022年11月至今,CH.1.1在美国新冠病毒流行株中占比呈上升趋势。2023年第4周,CH.1.1在美国流行株的占比为第五位,仅次于XBB.1.5、BQ.1.1、BQ.1和XBB变异株。
CH.1.1 致病性会更强吗?
目前,未见CH.1.1变异株的致病性增强,仍需进一步关注。一般新毒株出现后,感染病例需达到一定规模并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初步判断新毒株的致病力是否变化。
CH.1.1 全球流行特点
根据GISAID数据库收录序列显示,CH.1.1于2022年7月8日在印度首次采集发现。近1个月,CH.1.1及其亚分支在全球序列数占比超过6%。截至2023年1月30日,已在67个国家或地区监测发现,主要在英国、丹麦、新加坡等国流行,在英国近一个月内上传的新冠病毒序列中占比约为25%。
CH.1.1中国检出情况
2022年11月13日,中国通过基因组测序首次从天津市报送的1例泰国输入病例样本(2022年11月10日采样)中检出CH.1.1进化分支。截至2023年1月30日,共监测发现24例CH.1.1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输入病例来源地涉及15个国家或地区。未监测到CH.1.1及其亚分支的本土感染病例。
CH.1.1能引发第二轮感染吗?
尽管CH.1.1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风险增加,但中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脆弱人群(65岁以上老人、基础病患者和未接种疫苗者)以及未感染人群仍需加强个人防护。
如何面对CH.1.1?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不要相信未经证实的网络报道。

我们会继续关注以上最新更新,

👇 第一时间内容请点下方关注获取 👇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