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本文看点
春节长假,亲人团聚其乐融融,但你有过这样的困扰吗:
“为什么忙前忙后的总是我?”
“怎么在亲人面前也停不下来数落?”
“为什么他不是玩手机就是打游戏,难得休息高质量陪伴孩子这么难吗?”
“辛苦一年了,通宵打打游戏放松放松就不能理解一下吗?”
……
普通人真实的婚姻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大都不是因为贫穷、疾病这样的大问题,而是因为生活中的小细节,而这些小细节就藏着生活的真相。亲密关系中除了相爱,更需要的是用心经营,本文只是列举了一些方面,但给了我们思考的方向,只有建立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互动模式,才能为我们的亲密关系保驾护航。
 周四
观点 🌏
全文共3676字,阅读时间10分钟
🌿🎨🌏
一家三口在公园玩,我穿得笨拙,想爬到一个过膝的台阶上,就和老公说:拉我一下。
他回:你炸毛,一炸毛自己就上去了。我回他:也是,你一张嘴我就炸。这是一段有点戏谑的对话,但道出了我们这段时间真实的相处方式,为了避免矛盾少说话。连不到四岁的孩子都深有感触的说:爸爸妈妈说话就像盖房子,妈妈说一句,爸爸顶一句。  
年底孩子流感,反复发热,我请假在家照顾孩子,本来就不爱吃饭,加上生病就更没有胃口了。我们的“战争”更频繁了。为了谁来带孩子,为了孩子退热后应不应该马上去幼儿园,甚至为了早晨谁做饭……平时不甚在意的话都能随时引爆我。
结婚整五年,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来自原生家庭的碰撞,买房还贷的压力,孩子生病,我自己体检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情绪上多重压力,堆叠到一起。孩子发热六天终于退热,我在一个早晨走出家门去单位的路上哭了一路。觉得很累,仿佛五年婚姻生活那些甜蜜的部分都是我的臆想。
“他太懒,平时忙我理解,为什么不忙时也是回到家就坐在沙发玩手机。”
“他太自私,啥也没耽误他每天晚上出去健身。”
“他总是批评我,从孩子不爱吃饭,到不点灯玩手机,无论是不是为我考虑,说出来的永远是不好听的那句。”
就这样想了一路,越想越难过,为什么世界上会有一个这样的人,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踩在了我的痛点上。
元旦,他带孩子去公园玩,我鲜少一个人在家,一边做家务,一边听陈海贤老师的《亲密关系》,竟不知不觉间豁然开朗。
陈海贤劳老师在其中一章提到:有些人想要改变对方,不是因为放不下理想伴侣的标准,而是因为不满意夫妻之间的配合和家庭分工。
有时候,家庭中的某个成员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希望伴侣也能帮自己承担一些。就像有个妻子说的:“我也不想成天唠叨,如果我老公自觉一点,我也会乐得清闲的。可是他什么也不管,洗衣服、做饭、看孩子都是我来。他就每天回家,拿着手机往沙发上一躺。我说说他,他还不让我管。”这多像我自己说的啊。
他说:伴侣之间糟糕的关系模式有两种特征。一种是消极对称。在消极对称的模式中,一方会从另一方的言行中解读出很多消极的关系信息,而一方的反应,又刺激另一方释放更多消极的关系信息。
比如妻子指责丈夫说:“每次你都这样,从来不考虑我的感受!” 而丈夫就会回击:“那你呢,你有想过我吗?”两个人越说越气,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我每次埋怨他修理水管下水道这种费时费力,他都会提我每次出门也是一样的磨磨蹭蹭。我如果提到他办游泳卡、健身卡放过期,他就会说我买了一堆穿不了几天就过时的破衣服。
另一种是无效互补。如果说有效的互补中,两个人之间是一种默契的配合,从本质上他们还是在交流的,而无效的互补会导致交流的中断。
比如,当妻子指责丈夫说:“每次你都这样,从来不考虑我的感受!”的时候,丈夫却默不作声。
想起几年前,闺蜜曾经处过一个男朋友,在朝夕相处三年多后,闺蜜最终还是分手了。我们都挺为她可惜的,但她自己说,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每次在她情感需要慰藉的时候,总是吃闭门羹,她不是那种敏感矫情的,但在一次又一次需要呵护时抱有期待等对方给予及时反馈的愿望还是一次次落空,他们吵架时,他的男朋友从来不问为什么,她深夜跑出家门也不会等到一个关心的电话,一个有怨气,一个总是在回避。
如果陷入了这种消极的关系模式,该怎么改变呢?
他提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配合”,另一个是“循环”。“配合”与“循环”这两个词意味着关系模式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的事。就是一个人的行为,是在另一个人的刺激下产生的。你的行为,是循环里的一个环节。我们在期待对方改变的同时也应该想想自己在对方身上的影响,看看自己能改变什么,来改善这种关系模式。
如果你希望对方改变,应该怎么做呢?有两条原则很重要。第一个原则是,不要从改变对方开始,而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包括改变自己脑子里“想改变对方”的念头。改变不是一个人的事,但改变确实常常是从一个人开始的。而伴侣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存在着微妙的相互影响:如果一个人改了,另一个人也常常会有一些改变。
第二个原则是,想要改变对方,就先试着认可对方。如果你对伴侣是欣赏和认可的,那你提出的很多改变的要求,通常都能得到回应。
我开始尝试在生活中首先作出改变。
先生的手工活真的不敢恭维,婆婆也一直诟病他从小就笨手笨脚。宝宝出生前,我挺着大肚子和他一起组装婴儿床,装了五个小时后发现,两侧板子装反了,两个笨手笨脚的人走到一起了,我竟在他的表现中找回了一点自信。
后来孩子出生后,凡是涉及组装的玩具、工具等能我大都自行解决。玩具车、平衡车,去年的脚踏车,实在完成得不好送到了修车店。先生的手艺可想而知。
这几天晾衣架里面的线缠在一起了,去年出现这种情况找了售后,今年他自告奋勇地要表现一下,已经全程看过人家怎么处理了,用不着花这个钱。晚上八点半,他打开了线盒。要是以前,我一是可能会阻止他,二是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不情愿还会数落,三是忍不住旧事重提揶揄他。
我在反思他无心的话对我造成的影响后,也反思了自己对他说话的方式。他想尝试就让他尝试,也许这次不成功,但再出问题时说不定就可以驾轻就熟了。他需要帮助,及时赶到,在一旁“嘘寒问暖”,时间一点点过去,就以往他收拾下水道水槽、收拾踢脚线、收拾水龙头的时长我已经预感到今晚他要出去散步的计划泡汤了。
线终于捋顺了,但在把线盒装回到墙上的时候又出了问题,多出来一个内部的零件。十点,我终于决定心平气和地退出战场陪孩子睡觉了。
这次的修晾衣架事件终于还是以失败告终了,第二天还是找了售后,但是修到这个程度维修费只收了30元,还比去年省了20元。而最重要的是我全程都坚守了自己的底线,没有多说一句抱怨的话,也许明年还能再省20,说不定再过几年等他到了不惑之年,这些家庭维修方面的小事儿他都可以搞定了呢。
年轻的时候可能每个人心中可能都存在理想伴侣的样子,当伴侣之间存在差异时,一个典型的做法是,想要把对方改造成自己期待的那样,来消除这种差异。可是这么做,对方不仅没变,反而会缩小关系的空间。我们生活中尤其老一辈那些既在一起又停不住埋怨对方的夫妻并不少见,但是当我们尝试放下一点执念,从改变自己开始,也许效果会很显著。
再回到我之前的抱怨,“他太懒,平时忙我理解,为什么不忙时也是回到家就坐在沙发玩手机。”他工作压力大,有时忙起来需要跑多家单位,做表核数据,可能回来只想休息吧。
“他太自私,啥也没耽误他每天晚上出去健身。”他在没有去健身房,没有用任何减肥产品,完全靠少吃多运动的自律用了两个月减肥30斤确实是靠这样的坚持。
“他总是批评我,从孩子不爱吃饭,到不点灯玩手机,无论是不是为我考虑,说出来的永远是不好听的那句。”他的理由是,好好说话我不会听,只有疾言厉色才好用,我想想也是,甚至开解了为啥总有文章分析家人之间不能好好讲话,这点我也需要作出改变。
我和朋友私底下抱怨他总是管我,大大小小的事儿,朋友说那都是爱,都是因为在乎,还有想让你变得更好。想想还挺有道理。
我们的争吵终于渐渐偃旗息鼓。他是从事勘查工作的,年底突然忙起来,十二月份的几天气温降到零下十一二度,每天天不亮就出门了,穿的是工地上穿的厚底翻毛鞋,回来通常是五六点了,在外面一站就是一整天,我中午本来出去散步都取消了,太冷了,在温暖的办公室里突然想到他还在外面,忍不住打个电话送送“多喝热水”的爱心,想到他从来不抱怨工作的辛苦,想到他承担了家里水电、煤气、物业、还有个闲置房子一直在出租的种种琐事,忽然就释然了。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求跟爱人在情感上的联结,也渴望从爱人身上获得亲近和回应。但也要常常想起纪伯伦那智慧的话语:
你们的结合要保留空隙,
让来自天堂的风在你们的空隙之间舞动。
倒满各自的酒,但不可同饮一杯酒;
分享面包,但不可同吃一片面包。
生活总有一地鸡毛,但我们总能让它变得更好一点点。原则就是——

保持独立,才能维持亲密。
如果你已经陷入糟糕的情绪,无法自洽,那不如加入我们——
童行「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父母们的共学社群。在这里,我们共同探讨、思考、总结……我们一起自我成长。

如果你觉得各类家庭关系让你疲累或迷茫,那就加入我们吧!
下方扫码,1元即可体验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什么?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童行书院建立的父母共学社群。希望在喧嚣世界里营造一个安静的角落。在这里有共同学习的心理学内容,有温暖共建的思考氛围,也有日常育儿的有益沟通。希望让父母获得更多有关成长的知识,获得自我剖析的方法,也希望孩子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获得更长远的学习方法。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如何学习?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采取“领读书籍+共学讨论”的方式,每两周围绕一本心理学、教育学书籍展开共学。课程内容包含书籍领读音频、原文精选阅读音频、讨论总结音频,理解问题、学以致用、学而思辨内容讨论,思考作业。更重要的学习来源于俱乐部队友之间的讨论和思考。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包容环境,可以让平时得不到疏解的困惑得到聆听、理解、肯定和解决方法。
作者 | sky
四岁男宝的妈妈,躬耕法律,沉迷育儿,遇见孩子,希望成为很好的自己。
互动话题
你平时会和伴侣发生争吵或者矛盾吗?你又是如何调整心态并且去解决呢?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