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华商韬略出品人 毕亚军
华商韬略出品ID:hstl8888
音 频点击小程序边听边看
企业家,尤其大企业家全世界飞来飞去原本是家常便饭,但最近这两年,一些人对国内知名企业家的行踪特别敏感,无论其出国,还是归国,往往都会被搞出一个大新闻:不该是新闻的大新闻。
今天就又有一条这样的大新闻:刘强东已回国工作。其潜台词好像,他已出国多久,不工作多久似的。
刘强东回国工作不该成为新闻,是因为,他不是回来了,而是从来没有离开过。
看看京东这些年的发展,你会相信他没有工作吗?甚至会像一些总想搞个大新闻的人说的那样,会跑路吗?
2020年6月,京东集团正式回港二次上市,募集资金近约300亿港币;
2020年12月,京东健康正式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超过260亿港币;
2021年5月,京东物流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超过240亿港币;
所有这些募集资金,都被投入到相关企业的基础设施、关键技术与实体业务领域,而所有这些设施、技术、业务,都是深深扎根中国,开枝散叶地遍布在中国各地……
最近这些年,包括疫情爆发以来,京东持续坚定信念和信心,持续加大投资与发展,无论业务规模,业务质地,还是整体发展布局与格局,都取得了历史上的最好成绩,而且是完全以扎根和服务中国为核心,以高质量新型实体经济为着力的成绩。
这些成绩包括但不限于:2022年前三季,京东实现了近60亿元的净利润,走到了全面盈利的重要时刻;在2022年9月全国工商联的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京东则凭借2021年实现9515.92亿元营业收入首次排名第1,同时也是员工人数最多的民营企业。
截至2022年底,京东体系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员工数已达到54万人。
从自营到物流,京东一直以干最重、最累、最难的活儿闻名。
一家企业为什么要去做最重,最累,最难的?这背后包括了一份决心:它真正将这个事情当成一个事业,而且对这个事业抱着很长很长的打算、很大很大的期待。否则,大可以用最小的投入,最容易的方式,捞几把快钱,赚一些财务收入。
做了20来年的重活儿,累活儿,难活儿,终于走到了种子开花结果,公司开始全面盈利的门槛上。
在这个门槛上,从企业家到企业,理性的选择一定是继续坚守,守到云开月明,黄金始见。
除了自身发展,过去这些年,京东也更进一步地在社会责任,公益慈善上积极主动承担。
从疫情爆发之初集中核心资源与能力紧急驰援武汉,创造抗疫防疫的京东效率与品质,到去年疫情严峻时,哪里有困难,就主动到哪里去。不惜力,不算账,以有责任的供应链支援各地抗疫保供。
仅2022年上半年在支援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地抗疫保供期间,京东累计投入及商家减免费用就达20亿元,京东物流运送物资超15万吨。
而在更多的层面上,京东这些年的利国利民,为国为民是有目共睹。
2022年一季度,京东自营商品的库存周转天数达到30.2天,这个全球领先的水平,带动了全行业供应链效率的提升,通过协同创新的方式,对中国制造业形成了最强的助力。
近两年,京东零售仅在用户服务方面,投入超过400亿元,因此形成的全链路的服务与保障,也帮助京东快递在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中,跃居行业第一。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京东体系在基础科学和技术研发上的累计投入已超过900亿元。用数智化技术实现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助力城市、企业客户在数字化转型中提升韧性。过去一年,京东云以超110%的高速增长,服务超95%的大型央企、100座城市、2048家大型企业、914家金融机构和超207万家中小微企业。
截至2022年8月底,京东乡村振兴“奔富计划”用22个月的时间,带动农村实现产值超6200亿元。在全国,京东打造了一批“奔富村”,帮助数百万农户大幅增收,有望提前实现三年产值超万亿的目标。在家国情怀和担当奉献面前,京东从未缺位。
事实上,从刘强东的管理者意志,到京东的战略,都没有任何离开互联网经济舞台中心、离开中国经济舞台中心的可能。反而还在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加码投入,加倍努力。
2022年11月底,由刘强东亲自召集的4小时内部管理会,正是一个强烈信号。
这个会议上,过去几年持续大放权的刘强东,不仅痛批了京东内部的一些不良风气,甚至还用“骗子”来形容一些高管:“拿PPT和假大空词汇忽悠我的人就是骗子!”
此次会议之后不到48小时,刘强东还发布了全员内部信,核心议题包括,对2000多名京东中高层降薪,给集团一线员工增加福利,给并入京东的十几万德邦快递员工缴齐五险一金;拿出100亿元为所有员工设立住房保障金,以及他本人捐一亿扩充“员工子女救助基金”。
了解刘强东的人因此预言,2023年,他会更多参与日常,带领京东再冲锋。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一个前景可期,但现实问题多发的关键时期。
对于前景而言,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人口与市场,拥有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商业模式与设施,这些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进一步普惠,以及科技成果应用与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中国经济重要动能的互联网平台大企业,这些都构成了京东看多未来前景,坚定做实自身的信念。
但从宏观上看,中国经济也已经到了必须切换发展模式的时候,要在保证相当经济增速的前提下去完成切换,其挑战和难度犹如踩着油门换发动机,过程中的问题与阵痛也是在所难免。
从微观上看,经济模式切换之下,企业和企业家也会遇到新的挑战,爆发新的问题,曾经在旧模式风云高光的企业可能转眼就楼塌了,曾经正确的可能会变成不够正确,甚至错误。
还有,当经济发展推动物质财富丰富到一定程度,社会上对如何发展经济,如何分配财富,对财富创造与创造者的态度,也都会有一定的改变。
最近这些年,上述的问题就体现格外明显。其中,既有经济转型现实之痛,也有转型之下的观念之争。比如,对民营经济与一些民营企业的争论,比如曾是经济增长动力,并被视为国家经济荣耀的互联网平台大企业,在这几年的特别遭遇和起起伏伏。
最近,网络上依然充满着关于民营经济的讨论,很多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人都在呼喊提振民营经济信心,但也依然有人再讲“发展民营经济是为了消灭民营经济。”
如此种种,再叠加疫情冲击之下的各种社会情绪迸发,最终让整个社会都感受到民营经济面临的寒气,不少民营企业也的确都在主动龟缩,淡出舞台,远离聚光灯。
抑制民营经济发展,这显然不是国家希望看到的。事实上,1992至今,国家政策一直都是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而且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二十大支持力度就最大,第一次在党的大会报告中明确——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二十大之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显然也是注意到了社会上对民营企业的阴阳怪气,因而特别强调:要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如此环境之下,民营企业该如何自处?当然是坚定地相信国家:相信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方针不会改变。
事实上,不只是今天,社会上一直都有人隔三差五就会把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拉出来公开批斗。而且基本上都有一个特点:每当国家经济发展得更好一点,老百姓日子更好一点,民营企业的经营更出色一点,就有人出来对民营经济喊打。
典型事件包括,早在1995年,有人以“万言书”之名攻击民营企业,称当时的民营企业已发展过度,并且会影响国家安全;2001年初,又有人发文章警告党要“谨防资本主义复辟”,并且坚决反对民营企业家入党……
但这些年下来,中国的民营经济显然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而不是受到了打压。
相信国家政策,坚定信心发展的也都成了赢家。
通过这些历史看未来,没有理由不对未来有信心。真正有远见,并且对自己有信心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们,事实上也都在抢抓新的机遇,以行动表达信心。
比如,京东这些年,就以实际行动和实在业绩,体现着民营经济和平台经济大好机遇与前景,增进着更多人对中国经济,对民营经济,对平台企业的信心。
如果非要用跑不跑来形容,那也是,他们不但自己不会跑,而且会让更多人不跑。
自《别让李嘉诚跑了》以来,网络上常常充斥着各种谁要离开,谁看衰中国经济,谁远离舞台中央的内容。
事实上,这些所谓的离开、看衰,绝大多数都是不成立的。
包括李嘉诚在内,也都是撤出一些业务的同时,也在新增着投资。
去年以来,配合民营经济质疑论,以及一些公司创始人公司任职的变化,这种论调更是达到史无前例的高潮,其捕风捉影,小题大做,甚至到了企业家出趟国就是要跑路、就是看空唱衰的程度。
这也是连刘强东都会被质疑是不是要淡出的大背景。
虽然不是事实,但这种今天别让这个跑了,明天谁又看空唱衰的捕风捉影,小题大做,危言耸听,对民营企业家们的社会形象,以及社会对民营企业家印象,都是很有现实摧毁力的。
如果梳理这些年对民营经济信心有冲击,对民营企业家感情有伤害的舆论,这类动不动就跑了,就别让人跑了,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这一轮对民营经济的质疑乃至否定舆论风波,基本上也就是从《别让李嘉诚跑了》开始的。从那时起,一个又一个曾经受推崇的企业家,被拉下神坛。

全球化时代,普通个人出国买点东西,出国旅行旅行都已越来越是家常便饭,更无论企业与企业家。出去投点资不是企业就要跑了,创始人在国外露个面不是就要淡出中国经济舞台了。如果总是有人想用这些搞大新闻,大家要对这些有个基本的常识,基本的认知。
何况,那些真正要离开的人,又岂是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能管住的?甚至,只要人家合法合规,如果人家真的离开,又岂是应该去阻止,去批判的?
民营企业们,也是要守住自己的理性、决心和信心,别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甚至风言风语,就被打击了信念,看不清形势。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视频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欢迎关注创牌者【视频号】· 
THE  END
欢迎
【星标】
华商韬略
出品人:毕亚军
主编:陈斯文  责编周怡
美编刘彦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虫创意,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华商韬略旗下公众号,欢迎关注
投稿、约稿、商务合作及建议
敬请联系:010-65580525
[email protected]  周总监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成长计划】
签约账号【华商韬略】原创内容
◆◆◆
点赞”是喜欢,“在看分享”是真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