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940年8月20日,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出动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与日军作战,史称“百团大战”。
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单从这场战役的角度来看,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战处于最困难、妥协投降空气甚浓期间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沉痛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并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对日正面战场上的作战,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除了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从历史的整条发展脉络来看,更可以说是抗战塑造了现代中国。
抗战之重要,是因其决定了中国近代史中,中国之演变。但是,这一时期却有六个相当重要的历史视角常常被人忽视——
● 国军:许多读者对敌后的游击武装耳熟能详,而对抗战正面战场的主力部队的情形则所知有限。国内也罕有相关书籍,能以客观的眼光看待抗日战争史,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意识形态因素对学术研究的干扰。
● “攘内与安外”:人们常以为“攘内与安外”只是战前“国共”双方的事,但其实抗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被迫“团结”的结果,而非一开始就同仇敌忾的协作。中国实际上仍处于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状态,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倾轧。所以完全可以说,是抗战塑造了现代中国。
● 沦陷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史学界在抗战研究领域可谓深耕细作,然而,对于沦陷区的社会状况和民众生活的真相,大多数人却讳莫如深。沦陷区中的政权组织形态如何?日本人组建占领政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非常重要的问题被长期地忽略了。
经济与外援:对于抗战,人们常常误以为中国只靠自己就取得了胜利。而事实上,打仗,就是打钱,一切的前提都需要资金和物资的支持。战前中国的恶性经济体制和通货膨胀,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抗战初期。
因此,在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全被日本占领之后,外援就成了当时中国的生命线。只不过这段历史,被有意无意“隐藏”了。
● 日本之选择:作为战争受害方,我们对战争的审视,往往会被民族主义情绪蒙住双眼,结果仅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战争的残酷影响上,而对战前两国步步交恶的历史却鲜有提及,所以,理解日本视角下,日本人选择战争的种种缘由,则是填补以往理解的抗战史的空白。
为此,本期诚挚推荐“解读抗战历史六书”套装:《山河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军队战力》、《走向最后关头:日本侵略下的中国(1931—1937)》、《秩序的沦陷》《抗战外援》《通胀螺旋》《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本套装恰恰对应上述几个抗战中最重要却被忽视最深的问题。看到抗战时期的另一面,看到历史学家对那段历史更高维度的解读与分析。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好书
防失联,请点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