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苏州淮海日本风情街,一女子穿和服拍照被以“寻衅滋事”带走调查的视频,引起网友关注。此事引起的争论不断,然而回到最本质的问题,这一事件争论的背后其实体现的是“文化”“与“文明”的冲突。
文化是历史的结果,一个地区的习俗,构成了传统,千百年积淀出来的传统,就是文化。而文明,是一种能被人广泛接受的普遍秩序,天然具有可拓展性。它是一种价值的追求与认同。它并非局限于某一族群的小传统,而是根植于全人类的大传统。越是处于转型的国家,这种冲突往往就更明显。
从文化的角度看,种种服装——汉服、和服、西服,其实都是不同文化在服装上的呈现,其往往具有特殊性。而从文明的角度来看,穿衣自由(特殊时间、场合除外),恰恰是文明进步的体现。
美国小说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如何厘清文化与文明,如何正确看待文化与文明,需要的正是这种智慧。
文化与文明都是一种反思的力量,只是前者更倾向于过去,后者更关乎未来。为此,本期诚荐:“厘清文明与文化底层逻辑二书” 《文明的两端》《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文明的两端》:从文明的两端入手,把握历史脉搏,看清当下。
人类文明过程并不仅仅只有单一维度,而是一个从“求同”到“趋异”再到“求同”的过程。
而何怀宏老师不仅在本书开头就厘清了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更通过历史、哲学与社会三方面视角,兼容中西,包含对当下中国社会现实与问题的思考,堪称是专为中国读者所写的一部“独特”的文明史。本书堪称当今少见的,从文明的两端入手,把握住历史的脉搏,从而看清当下,理解通往未来亟需思考的种种问题的全新力作。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弥补中国文化视野中最缺失的一环。
有人说,这本书将中国人赶出了几千年的精神温室。
作为罕有的具备世界视野和文化洞察力的学者,孙隆基先生跳出了中国视野,从文明的眼光重新审视那些总是看不懂的秘密,超越了体制和国民性的叙事。在文化的深层结构中,重新审视个人观念、精神危机、家国关系等根本问题。
本书笔笔见血,深挖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先醒来的人”身在其中、全力挣脱,又想唤醒沉睡者的痛感,这也是本书当年在地下被广泛传抄的原因——刺痛,却令人清醒。
以上二书,帮助读者厘清“文明”与“文化”的内在逻辑和关系,进而从这两个维度入手,求同存异,看清现实。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也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本套装+“文明史二书”/《民国思潮读本》,含先知独家书):
延伸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好书
防失联,请点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