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权主义政体的逻辑
文:包刚升
极权主义政体是另一种政体类型,是指国家试图“完全”控制国民和社会的一种政治体系。当然,这里的“完全”需要打引号,思想上没有哪一种政体国家能真正做到完全控制国民和社会,但极权主义试图这样做。
与传统的威权主义政体不同,极权主义政体的出现是比较晚近的事情,兴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按照美国学者汉娜·阿伦特的说法,该种政体的主要特征是:
极权统治的手段不仅比较严厉,而且其极权主义形式与我们所知的其他政治压迫形式(例如专制政府、僭主暴政、独裁)有本质区别。凡是在它崛起执政的地方,它建立全新的政治制度,摧毁一个国家所有的社会、法治和政治传统。
无论它的意识形态来自何种具体的民族传统或特殊的精神根源,极权主义政府总是将阶级转变为群众,撤换政党制度(不是用一党制,而是用群众运动来替代政党制度),将权力中心从军队转移到警察,建立一种公开走向主宰世界的外交政策。
当然,究竟哪些国家符合极权政体的标准,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1933年至1945年希特勒统治的纳粹德国一般被公认为极权主义政体的类型。
极权主义政体的兴起与现代的技术和组织条件有关。一个重要的技术条件是媒体与通信技术的革新。在古代君主专制国家,即便是皇帝或国王要想监控一个人的行为,从技术上是很难办到的。他如何可能监控每一个臣民呢?
另一方面,皇帝或国王想让臣民了解他自己的思想,想把他自己的思想灌输给臣民,也是很难办到的,因为缺乏有效的政治传播途径。但是,媒体与通信手段的革新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所以,对政治来说,媒体和通讯手段是双刃剑。
一个重要的组织条件是诞生了军队之外的大规模组织。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大规模的政治组织和普遍的大众政治动员成为可能。在此之前,人们很难理解在军队之外还可以建立起一个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的政治组织,并能实现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比如,希特勒出任总理之前,他领导的纳粹党已成为魏玛德国动员能力最强、规模最大的政治组织了。

那么,极权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呢?简单地说,卡尔·弗里德里希和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认为,极权主义包括了六个基本特征:一个包罗万象的意识形态;单一政党;有组织的恐怖;传媒垄断;武器垄断;经济管制。
当然,总的来说极权主义的国家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是,由极权主义政体引发对自由的破坏,在西方世界引发了极大的恐惧,由此诞生了很多与此有关的文学及影视作品。
2006年英国拍摄了一部名为《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的电影,这部电影改编自艾伦·摩尔等编绘的漫画《V怪客》。这部电影的场景设定在未来的伦敦,而当时的英国被设想为一个极权主义社会。
这部电影有一个重要情节,就是戴着面具的自由斗士V利用极权主义国家控制的国家电视台播放了一个自己录制的演讲。这是V对当时假想的伦敦市民所做的一场演讲,其内容实际上是对极权主义的反思和对抵制极权主义的呼吁。这个演讲词写得非常好,反映出人类对极权主义统治的深刻思考。V在演讲中这样说:晚上好,伦敦。
首先,请允许我向你们道歉。我和你们很多人一样,欣赏有规律生活的舒适、熟悉面孔带来的安全感以及日复一日的平静。我跟每一个人一样享受这些,不过,就节庆角度来讲,这节庆是从美好的角度来庆祝过去的重大事件,这通常和某人的死亡,或者血腥残酷的斗争结束有关,我想我们可以通过抽出一点时间坐下来聊聊的方式来纪念今年的11月5日,一个被可悲地遗忘了的日子。
当然,有些人不希望我们讲话,我怀疑就在此时此刻,电话里吼叫着命令,全副武装的人很快就会上路,为什么?因为沉默代替了谈话,言语总能保持他的力量,言语提供了表达见解的方式,而且它也可以告诉那些愿意倾听的人们真相,而真相是,这个国家有些事情不正常的可怕,不是么?
残暴,不公,歧视和镇压,在这块土地上,你们曾经有过反对的自由,有过思考和言论的自由,而你们现在拥有的是胁迫你们就犯的审查制度和监视系统。这是怎么发生的?又应该怪谁?
当然,有些人要背负比别人更大的责任,并且他们也会为此付出代价。但是,说实话,如果你们要找罪人的话,只需要照照镜子好了。我知道你们为什么如此,我知道你们害怕,谁不害怕呢?战争、恐怖事件、疾病……
无数的问题企图要摧毁你的理性,剥夺你的常识,恐惧控制了你,你在慌乱中投向了元首亚当·苏特勒。他许诺给你们秩序,给你们和平,所要的回报就是你的服从和沉默。昨晚,我决定结束这沉默。昨晚我摧毁了老巴里街,来提醒这个国家他所忘记的事情。
400多年前,一位伟大的公民打算将11月5号永远刻入我们的记忆之中,他希望以此提醒世界,公平、正义和自由不只是口号而已,他们应该是我们实现的目标。所以,如果你什么也没有看见,仍然对这个政府犯下的罪行一无所知,我建议你让这个11月5日平淡地过去;可是,如果你见我之所见,感我之所感,而愿求我之所求,我请你一年后的今晚和我并肩站到议会大厦的外面,我们将一起给他们留下一个永生难忘的11月5日。
这篇精彩而简短的演讲词是对极权主义的反思。其中最有力的话语,是V对于这种极权主义为何能够延续的检讨。他讲到,众人因为恐惧而奔向元首。每个人都被恐惧所包围,所以没有人站出来说出真相。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脱不了干系。这篇演讲的台词并不深奥复杂,却难以置信地有力。
在《V字仇杀队》这部电影中,有很多表现极权主义统治的重要信息。
比如,国家电视台是直接连接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酒吧和每一个娱乐场所的,而且所有地方的电视节目都是一样的。
又比如,警察们随时出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他们元首领导下管理和控制着整个城市。此外,除了很多穿制服的警察,还有大量的、随时会出现的秘密警察。
再比如,每个家庭的客厅里都挂着元首苏特勒的头像。这部电影恰到好处地设想了极权主义统治下一种可能的生活状态。
有理由相信,电影《V字仇杀队》的漫画底稿《V怪客》是借鉴了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著名政治小说《1984》中的精巧构思。奥威尔在《1984》中构思了一个极权主义统治的国家,并生动地描绘了极权统治的种种细节。在该书中,世界由三个巨型国家构成——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奥威尔描绘的正是大洋国极权主义下的政治生活。
该书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比如,读者会看到无处不在的老大哥头像,老大哥就是大洋国的元首。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老大哥在看着你。”
又比如,在主人公温斯顿的家中,有一个被称为电幕的电子装置,它既是一个可以观看元首讲话和国家电视台节目的接收终端,又是一个随时可以监控每一个人的电子装置——相当于一个360度的摄像头。温斯顿只有在家里的某个特定位置才能避开电幕随时的监控。这就意味着,大洋国的任何公民都没有私人空间。
再比如,这个国家的街头还有不停歇的负责巡逻的警察,警察不仅要负责巡视街道,甚至还要负责窥探每个家庭的窗户。此外,大洋国还有负责管理思想的警察,称为思想警察。
▲(左图)由奥威尔的小说改编的电影《1984》剧照。(右图)7月4日,美国波特兰市,反对者举着“老大哥已经知道得够多了”的标语抗议政府的监控计划。美国“复兴第四修正案”团体选择在独立日这天发起全美示威活动,抗议国安局(NSA)藐视宪法搜集情资。美国法律第四修正案规定,民众及其财产享有免受“不合理搜查的权利”。
在《1984》中,大洋国只有一个政党,即英社。该党的著名口号是:“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这个国家有四个政府部门:真理部、和平部、友爱部和富裕部。“真理部负责新闻、娱乐、教育、艺术;和平部负责战争;友爱部维持法律和秩序;富裕部负责经济事务。”
在《1984》中,一个令人暗笑皆非的细节是不断重印报纸。党的一句口号说:“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为什么要不断地重印报纸呢?因为从今天的立场看,历史上所发生的一些事情政治上是不正确的,所以需要把过去的报纸重新拿出来印刷,印上过去的时期和今天认为适宜的内容。
实际上,奥威尔这里作为政治调侃发明的很多细节,在个别国家的历史上就真实发生过。所以,(1984)愈发显示出其作为讽刺极权主义政治小说的重要地位。
与传统的威权统治不同,极权主义统治试图让每一个人都卷入政治,并最终能控制公民和社会的一切。这种统治方式既不同于传统的君主专制,又不同于20世纪后来的很多新式独裁。一般的威权统治都无法像希特勒和纳粹党一样获得对整个社会如此之强的控制能力和动员能力。因此,极权主义显然是不同于威权主义的一种政体类型。
政治是一个被人们误解最大的词。澄清对“政治”的误解,读包刚升老师的《政治学通识》就对了。
本书豆瓣9.2分,同类作品中,基本没有对手。
  • 中国最好的政治学入门书籍,没有之一!
  • 最好的政治启蒙书
  • 这才是真正的政治第一课,上学学的那叫“宣传手册”
  • 满分通识
翻遍评论,赞誉比比皆是。
包刚升老师是国内政治学领域的青年翘楚,是北大博士,现执教于复旦大学。他视野开阔,认知清晰,观点温和,没有意识形态色彩,而且有勇气,敢于去碰“民主”这种大问题。
说了这么多,那什么才是政治呢?政治其实就是让人们共同过一种良善的生活。以人与人之间必不可少的合作为例:
◎ 政治让广泛合作成为可能
宗教曾是解决合作问题的一种方式,因为它让人类形成超越血缘群体的认同,从而促成大规模的合作。
然而这种认同,还不能有效保证组织效率和秩序,这时候就该政治出场了。
◎ 政治能够确保合作有效进行
政治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权力。人都有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在合作中背叛也就可能随时发生。那该如何避免呢?这时就该请出“权力”了。
权力给背叛者施加严重的惩罚,提供达成合作的强制保障,因此,权力也就成为人类自我组织的第一现实前提。
◎ 政治赋予合作一种善的价值
权力虽能制衡人性中的“魔鬼”,但掌权者也可能是“魔鬼”,他们有可能用权力做更大的恶,这时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就该靠理念了(比如自由、民主、法治等等)。理念为人们提供精神凝聚力:我在参与一项有价值的事业,愿意为其奋斗,甚至牺牲。
这些理念也成为约束掌权者的标尺,假如他们言行不一,再要求别人服从,就难了。这些理念最初来自于宗教,但在现代社会,政治成为这些理念的直接来源。
对于一个文明来说,政治是支持其良续发展的硬壳;对个人来说,政治不仅帮助建立全新的思维模式,看透不合理现象背后的根本动因,更是捍卫个人权利的思想武器。我们生活在一个政治的触角无所不在的社会,亟需要对政治多一点了解。
本书不仅提供了一份良好生活的政治指引,同样也能帮你结识重量级的思想家,包刚升老师还专门为那些有更多求知欲的书友提供了拾级而上的参考书目。
读此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结构化的认知,建立思考政治问题的框架,建立全新的思维模式,理解不合理现象背后的政治动因。结识重量级的思想家,体验领袖如何艰难做出抉择,获得真正的领导力的启迪。 
建议每个人都拿上一本。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本书。
来源 | 文章摘自《政治学通识》,作者包刚升,图片摘自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好书
防失联,请点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