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代人聊天越来越爱用表情包了?
无论是与亲朋好友的交流,还是同甲乙方的斡旋,只可意会不可明说的潜在含义,往往需要通过表情包来表达:
搞怪的表情配上各式各样的文字,比起敲响“冰冷的”拼音26键(打字),更足够生动形象地表达人类的一切情感——甚至它可以让人“直观地”联想到是你在做出相同的行为。
正在努力码字的小编
而这种表情包文化,已经作为一种人类的新型语言形式在全世界范围扩散,甚至跨越了语言文化壁垒。
比如已经有日本玩家开始了中国表情包讲座:
日本玩家正在介绍“菜狗”的含义
又比如某外国厂商用众多海外流行的沙雕表情包素材,做出了一款卡牌游戏。
梗图“打出去”,一手定胜负
初见《Meme Challenge: Dank Memes》(以下简称Meme)时,你一定想不到,这含有无数英文梗图的超休闲手游居然是由一家名为MagicLab的土耳其公司制作的。
土耳其,一个不说英语的国家,做出的表情包游戏却在前几日跃进至欧美多地iOS游戏排行榜前列,最高甚至坐在了榜一的位置。
因此,笔者也机智地以体验游戏为由,带薪玩了半小时,找到了它的“上头”点与“下头”点。
卡牌抽换+卡牌收集,集卡的快乐谁能懂
《Meme Challenge》,顾名思义,它就是一款用表情包进行卡牌对战的游戏(Meme俗称表情包)。
在系统随机为你分配形象之后,就可以开始与AI进行人机对战了。
一局有三回合,每回合系统会随机指定一个情景,你和AI需要针对情景打出合适的表情包,判定方式就是看围观群众笑得声音有多大,动作表现有多夸张。根据表情包与情景的契合程度,围观者们有不同程度的笑(大笑、爆笑、笑得人仰马翻)和嘘声(你实在太不懂梗了),三回合结束累计得分高者获胜。
说到这,可能是为了给玩家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力,Meme的角色建模都丑的十分有特点:香肠嘴,四方头,以及永远露在外面的大白牙......为了不误伤,笔者还特地去看了下这家厂商的其他游戏,emm,画风确实一脉相承
《Text And Drive!》
(温馨提示:现实中不要一边开车一边玩手机!)
其中的情景也分为比较现实的和较为奇葩的两种,比如:
“当你公路旅行前忘记给耳机充电......”
“当你看见大姨妈在你朋友身后时......”
当你不断战胜AI后,就可以通过积攒的进度条开启盲盒卡包,这也是获取表情包的主要来源,形式有抽卡包、9选3,或撕盲袋等。
获取的表情包卡牌也有着品质区别,分为普通白卡、金卡、较为珍稀的彩卡,连续获取三张一样的卡牌可以使其升级到更高等级,而这些收集到的卡牌则会被纳进专门的图鉴中——可以说,完成图鉴对玩家起着极高的激励作用,而可以升级的设定也让玩家在反复获取相同卡牌时厌烦情绪不会过于激烈。
除主玩法表情包pk外,足有137M大小的体量也表明这款游戏并不仅仅是这么简单。在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赢得对局所收集的金币及看广告来做更多的事,比如解锁更多的小游戏,通过这些小游戏直接白嫖新表情包。
(图注:一定是我太聪明,才不是AI太蠢)
又或者装修房屋,每个场所装修度达到100%后就可以解锁新的场所,对于喜爱装修的玩家来说,这也是个不错的留存点
(图注:广告密集症都要犯了)
整体来说,Meme有着不错的可玩性和留存潜力,“有梗”的表情包,魔性又令人上头多种玩法,使其在英语国家及地区有着病毒式的扩散能力。
但另一方面,Meme也存在着一些令人“下头”的因素,这对其转化多少也造成了一些影响。
极简玩法+过多广告,还有点过于粗糙
说“下头”可能程度还不够,但确实存在着一些可能会导致该游戏的生命周期不会太长的硬伤。
首先就是过多的广告要素:装修要看广告、解锁图鉴要看广告、获取更多金币也要看广告,广告充斥着该游戏每一个可互动的地方——一眼看过去广告密集恐惧症都犯了。
虽然说免费游戏唯一的盈利来源就是广告,但如此密集的广告插入还是对游戏体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该游戏的差评也多集中在此了。
其次就是过于单机的游戏体验:该游戏并没有设置排行榜或PvP匹配玩法等,玩家在游戏中只能与AI勾心斗角,且这个AI还不怎么聪明的样子。这对社交属性要求较高的欧美玩家来说很容易产生倦怠感
最后,也是最大的隐患,就是版权问题了。
虽然我们在聊天时往往会使用大量的表情包,但最近频频等上热搜的表情包侵权事件似乎在提醒我们——表情包真的有版权所属
早在2017年Meme梗图火爆海外各大媒体平台时,社媒娱乐品牌Fuckjerry创建的kickstarter众筹产品《What Do You Meme》就已经成了亚马逊的热销单品,但热销两年后,该卡牌游戏由于涉及到表情包侵权问题而被冻结了。
而与《What Do You Meme》同样使用了大量不知版权归属表情包的Meme,在火遍欧美地区之后难免也会让人产生同样的担忧(甚至Meme使用的真人表情包更多)。
但是已知MagicLab Turkey的的坐标在土耳其,且其制作的包括Meme在内的众多超休闲游戏几乎都为清一色的流水线游戏(粗犷的建模+简单上头的玩法),所以若真的因版权问题被告的话...有没有懂的大佬在评论区给笔者科普一下?
《What Do You Meme》
不过尽管有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作为一款超休闲游戏,Meme的出圈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预期,至少在短时间内,凭借有梗的玩法迅速产生了裂变,获得了不错的转化。
广告素材也“有梗”,真人演出更对味儿
在如此魔性有趣的玩法下,其广告素材的选择自然也十分“有梗”。
根据AppGrowing上统计的广告素材投放来看,Meme投放了大量短视频风格的素材,通过真人演出及展示表情包制作过程等,并与玩法相结合,从而引发玩家共鸣。
①真人演出。
真人KOL针对不同情景当场作出相应的表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真人表情包的制作过程,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刺激,产生下载的冲动:
②表情包绘画制作。
与当下较火的涂画游戏玩法相结合,直接描绘表情包,展示其制作过程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引导下载。
③多个广告位植入。
根据AppGrowing广告投放的媒体广告位来看,Meme在233个游戏及媒体中均有投放,自今年10月全球上线至今,投放的广告数量达643个,且近七天就加大了广告投放力度,共投放了269则广告。
(图源:AppGrowing)
频繁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以及具有较强传播性的玩梗素材,再加上符合欧美玩家胃口的题材选择,无一不表现出了这家名为MagicLab Turkey的土耳其厂商对英语国家及地区玩家喜好的精准定位。
写在最后
作为“最懂英语地区”的土耳其厂商,MagicLab Turkey的这款超休闲游戏确实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若是能够更多了解海外地区的流行文化,或许我们也能够“复制”甚至发掘出更多打造爆款产品的路径。
因此,当下一流行趋势来临时,又会有多少厂商能够抓住机遇,成就下一个爆品呢,我们拭目以待。
12月9日16:30-18:30扬帆出海将举办2022GICC|线上泛娱乐分论坛
在线上泛娱乐分论坛中,我们特意邀请泛娱乐出海行业一线大咖到场,针对泛娱乐产品出海的广告投放、运营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作出最深度的分析。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多泛娱乐分论坛相关信息。
EVIE
往/期/回/顾
REVIEW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