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备份号防失联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文丨漫天雪
胡鑫宇的遗体被找到,这是一个预料之中的令人痛心的结果。一个花季少年,这样离开人世,总是让人唏嘘不已。
像每个轰动全国的舆论事件一样,胡鑫宇案引发了公众的持续关注,各种传言满天飞。随着遗体被找到,更多的质疑声音充斥网络,例如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死亡时间是什么时候?这是不是第一现场?为什么地毯式搜寻了却没有找到?当地有没有故意隐瞒真相?录音笔里到底记录了什么?等等。
我们作为旁观者,并没有深入到事件之中去,对许多情况并不了解,不应当就此冒然判断下结论。事情的真相,最终要靠权威机构给出的调查结论,从常识和逻辑上判断结论是否真实。看看这位前律师的说法:
简单说说几个看法。
首先,官员是行动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政府”,并不是一个行动主体,它自己并不会行动,不论什么样的组织,总是由人组成的,任何决策和行动,都是个人或者几个人做出的。
既然是人,不是神,那么他们的行动必须遵循人的行动逻辑:用一定的手段达成对自己有利的目的。
不可以在思考问题时,一方面说那个玩意儿是好的、全能的,像个宗教一样崇拜它;另一方面说到具体的人时,就说都是些坏蛋。这逻辑不通的。也不可以说,上面怎么好,下面怎么坏,上面和下面,都是人组成的。
这表明,他们跟普通人一样,做事情时总是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例如要考虑升迁、考虑少承担责任、考虑首先要保住自己,考虑做事的代价和收益。
风险可控,是任何人行动时的基本考量。不能图一时之快而将未来全部牺牲,这也是人的行动的基本逻辑。那么对自己风险太大的事情,代价太高,会危及自身,他是不会贸然去做的。
在胡鑫宇案中,你说他们可能懈怠,可能延误,可能不认真不走心,而且耗资巨大成效不佳,这都有可能。因为公共服务,必然质次价高,这是定律。但是你说他们故意造假,恕我眼拙,也说句得罪人的话,我实在看不出官方在这件事情上故意作假的动机在哪里?
举国关注,能尽快找到人,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才是平复舆论的最好办法。这个时候去造假、去包庇谁,对他有什么利益呢?
其次,公众舆论,永远是情绪宣泄大于理性。
网络上的发言,最大的特点是不用付出代价。因此为了吸引关注,就怎么离谱、怎么激进、怎么迎合受众,就怎么说。反正说错了也没有什么后果。
所以很多人看似非常同情胡鑫宇,但实际上不过是借机在表达情绪偏好。你说一个人真的会关心自己的房贷或者明天晚餐吃什么,会胜过远在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胡鑫宇吗?
有人说,关心胡鑫宇,就是关心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问题在于,这个话本身就预设了一个前提,胡鑫宇的死,绝对另有隐情。然而这仍然不过是猜测,自己手里有任何证据吗?没有的。另外,太过高尚的言辞,都值得高度怀疑。人,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高尚,关心自己胜过他人,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公众对权力保持怀疑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但是应当明确的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谣言,并不能倒逼真相。毒树之上,结不出好果实。如果要靠谣言来达成自己的某些目的,我们就必须怀疑,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正义的?因为若是正义之事,光明正大,何必求助于谣言呢?
目的要正当,手段也要正当。那些信奉“谣言倒逼真相”的人,“翻译”过来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从网上的众生相看,到底有多少人关心真相?有些人,到底是要真相,还是要符合自己目的的“真相”,凡是不符合自己价值偏好的,就不是真相?
稍作观察就不难发现,许多人,目的一点都不单纯。他们从来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有一些不可言说的动机,真相在他们看来,其实并不重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才重要。
那么在这个时候,他们只是把胡鑫宇案当成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这才是大型“人血馒头”现场。
还有的人,更直白,希望社会越烂越好,其目的是什么,我们也很清楚。这些人就是最坏的坏种,他们从来不考虑,这样做会有多少人生活变差、甚至付出生命代价。为了他们的目的,他们从不惮于牺牲他人。
第三,真的有破不了的案子。
认为所有事情最后都会水落石出,实际上也是一种宗教心态,背后的心理就是国家是万能的。
网上随便搜一下,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国都有许多破不了的迷案,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事人的纷纷离世,真相最终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
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从1988年至2002年,持续了14年间,一直无法侦破,直到2016年,在公安部和省市警方的协力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启用最新技术手段,而且是很偶然的机会,才得以告破。时间已经过去了28年。
我们必须承认,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警方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你说到处都是摄像头,怎么一个中学生就消失了呢?可是,许多事件的发生就是一连串的偶然。现在技术手段这么发达,怎么能侦破不了呢?技术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你的侦查技术先进了,犯罪的手段也先进了,所以总有漏网之鱼。
如果一直坚持“命案必破”,结果真的就比破不了要好吗?不一定,那只会出现更多的佘祥林和呼格吉勒图。你说那难道受害者就白死了?受害者当然非常值得同情,世间总有许多不幸发生,然而佘祥林和呼格吉勒图又何辜?让一个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很不安全;可是,让一个无辜的人受到惩罚,那所有人更不安全。
“一次错误的判决,其恶果胜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污染的是水流,而错判污染的是水源。”
如果由于某些案件侦破困难,再去呼吁增加警力,就更是走向歧途。
把纽约警局的预算提高三倍,招录数倍于过去的警员、购买数倍于过去的设备,纽约的治安会好转吗?
当然会。
可是问题在于,官僚管理与市场经济完全不同的是,它没有利润管理,无法衡量其价值。哪个会计师可以确定,一个警察局的活动是否成功呢?没法衡量的。因为没有价格,无法经济计算,无法展示每个人的真实偏好。
治安良好,无疑是重要的。然而人总是在不同的价值之间权衡取舍,任何资源,都有许多竞争性的用途,必须节约地使用,将其运用到最迫切的用途上。那么,人们愿不愿意把收入的一半都拿来维持治安和命案必破,而牺牲其他的欲望满足呢?
满街都是警察,治安的确好了,可是吃饭穿衣更差了,要不要权衡呢?再说了,真的满街都是警察了,你的内心就真的安全了吗?未必,可能恰恰相反。
第四,再也不见主流媒体。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现在非常大的社会事件,也不见了主流媒体的身影和声音,直接下场的,就是官方和自媒体。
胡锡进,一个真正的建制派,今天也说了这样一段话:
这种现象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因为这样做,对官方的要求非常高,就必须经得起任何质疑,然而他们并没有媒体应对的经验。而且直接将自己推向了前台,连个缓冲都没有。想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举动。
但是,这又让人思考另一个问题:那些主流媒体和记者,就真的靠谱吗?
媒体在西方被称为“第四权力”。媒体人是靠“说话”生活的,也是靠“文字”来掌握权力的,从根本上上说,话语权,就是最大的权力,其影响力,绝不亚于总统和国会。因为若从观念塑造来看,媒体正是塑造公众观念的主力军。而观念最终会影响决策和历史走向。
因此,媒体也是呼吁“言论自由”的主力军。因为只有那样,他们才能生存得最好。而要生存得更好,就必须坚持流量为王,迎合广大受众的观念。所以他们传递出来的信息,往往是民粹主义的。
可是我们知道,并没有抽象的独立的“言论自由”这种东西,所有权利的根基,都是财产权。
然而媒体从业者,基本是什么样的价值倾向呢?
社民主义、福利主义。
这些价值倾向的最终指向,恰恰就是对他人的财产主张权利。这是一个毁灭自由社会的根基的教条。
我们当然也希望一个更加宽松的舆论环境。管制下的媒体,必然走向“质次价高”,有今天没明天的处境,也只会让他们的行为短期化,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只有真正的市场化媒体,才能以自己的财产为自己的报道负责,才能为人们提供多角度的调查和分析。
不论怎样,所有调查,都应当不偏不倚地建立在事实之上,而不是先入为主地用自己的价值倾向代替事实。
这很难,但是,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题图:Rubens Santoro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
学习一课经济学❶1-4 季课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