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砺剑
流浪地球2整个制作过程里,一共搭建102个科幻类主场景,置景展开面积超过90万平米,一共制作了9.5万件道具、服装制作。

剧组有1189位拍摄期间常驻工作人员,超过22000位参演群众演员。

球2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工业电影。

其实从电影产业发展角度来说。

某电影那样的小制作电影,通过资本和流量炒作,获得超高票房,也只是固化一些小圈子。

而大投入的重工业电影,带动的是整个产业链,可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形成更多经验和人才沉淀,这对于我们整个电影工业化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电影产业,在十年前,有过一段长期呈现小圈子化的现象,这并不利于电影产业百花齐放式的发展。

一直到最近几年,一些电影学院之外的导演,拍出一些高票房电影,才慢慢打破了这样的“固化”。

所以,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说,不能让我们的电影产业,习惯于小制作投入,把主要经费花在一些流量明星和宣发上,然后通过资本炒作流量,就能大赚特赚。

这是不利于我们电影产业发展的“甜蜜温床”,但这个温床,会让我们的电影产业不思进取。

因为,小投入高回报,能轻松赚钱,谁还愿意高投入高风险呢?

那球2只能是靠郭导这样真正热爱科幻的人,去坚持。

但球2的制作,特效和物理特效制作团队那么多,不可能只靠流浪地球一个系列就能养活,他们需要更多电影,来让他们保持团队规模。

如果资本习惯于小制作,那这庞大的电影工业,要靠什么来支撑呢?

我们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电影工业化人才,不要让他们因为没有活干,最后又流失掉了。

电影产业想要跟其他娱乐载体抢夺时间,只靠这种小制作的流量电影、饭圈电影,是杀鸡取卵行为。

所以,我还是希望院线可以有点长远目光。

培育电影市场,需要的是球2这样的特效大片。

特效大片才能更吸引人,走进电影院。

如果我们在电影院看特效大片,只能看国外的好莱坞电影。

那么我们电影产业,也只沦为好莱坞的陪衬。

小制作的一些剧情片、喜剧片,再怎么样都不会缺。

我还是希望以后能在电影院看到更多达到球2品质的国产特效大片。

其实球2的票房已经算很不错了,只是稍微有些遗憾而已。

我是觉得球2,并不需要跟某电影去对比。

因为某电影大概率只会成为我们众多喜剧片中,不是最起眼的一员,过个几年就很容易遗忘在观众的脑海里。

而球2,是作为承上启下的一部里程碑式电影,作为目前国内屈指可数的顶级科幻特效大片,哪怕再过个十几年,球2也仍然会印刻在观众的记忆中。

反正球2的票房回本是肯定没问题,有球3是肯定的。

所以票房胜负无所谓,能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的一笔,成为经典,才是最重要的。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欢迎转发分享到群聊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