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节期间,跟家人去看了一部电影《阿凡达:水之道》。尽管已经上映一段时间了,但这部影片人气还是蛮高的,可以容纳数百人的IMAX影院中,目测上座率有六七成左右,这已经是相当高了,很多时候排片末期的影片影院中观众寥寥无几,宛如包场。
可能是影片上映的时间正好与疫情封禁取消时间重合,那段时间很多人都阳了,大家都不敢或者是不想去出门直到形势好转之后才去影院吧。
《阿凡达:水之道》上映之初票房收入不太理想,并未大爆,很多影评人士觉得这一次导演卡梅隆翻车了,廉颇老矣,十三年磨一剑,结果却不被观众认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第一部全球票房高达28.47亿美元(196.39亿),超过《复仇者联盟4》,史上票房第一;《泰坦尼克号》全球票房22.01亿美元(151.77亿),史上第三。
泰坦尼克号是讲了一个好的爱情故事,而阿凡达第一部则是开启了3D电影的先河,从而取得了好成绩;而《阿凡达:水之道》是阿凡达系列中承前启后的一部,在很多人看来故事平平无奇,而在阿凡达之后,3D和特效已经成为大制作电影的主流配置,不再是阿凡达系列所独有,很多人觉得《阿凡达:水之道》没啥出彩的地方。
但《阿凡达:水之道》延续了卡梅隆一贯不计成本、精雕细琢的理念,动作和特效美轮美奂、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和享受,精品总会受到欢迎,《阿凡达:水之道》票房出现长线效应,不像商业大片在上映后第三周出现加速下跌的“普遍规律”,第三周票房相对第二周不但没有下跌,反而出现上涨,这些因素助力《阿凡达:水之道》票房稳步上涨,在农历新年之后全球票房突破20亿,成为史上第六卖座电影,看来卡梅隆的阿凡达三、阿凡达四可以继续拍摄了,不至于《阿凡达:水之道》票房成绩不佳而被砍掉续集。
《阿凡达:水之道》延续了前一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西方绿党环保理念,片中的水之道有几分禅宗的意境:
水之道,无穷无尽,无始无终The way of water is endless and endless
水之道,连接万物,超越生死,亘古不变The way of water connects everything, transcends life and death, and remains unchanged
海洋包围着你,充盈着你,海洋是你的家,见证你的到来,也目送你归去The ocean surrounds you and fills you. The ocean is your home, witnessing your arrival and seeing you back
我们的心脏在世界的子宫中跳动,我们的呼吸在黑暗的深海中灼烧Our heart beats in the womb of the world, and our breath burns in the dark deep sea
海洋给予一切,也剥夺一切,水连接世间万物,从生到死,从黑暗到光明The sea gives everything and deprives everything. Water connects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from life to death, from darkness to light
有网友评论,为何主角杰克.萨利在第一部获胜后不将部落联合起来,建立帝国,发展科技来对抗蓝星人的再次侵犯,其实这与他们的理念不符。潘多拉星球是有“共享意识”(爱娃)存在的,阿凡达人是这个星球的一部分和一个环节,并非生态链占据顶端优势的生物,可以为所欲为。
“爱娃”显然源自“盖亚地球”理论,盖亚是古希腊中的大地女神,众神之母,科学家用盖亚来指代地球。
盖亚地球理论是上世纪60-70年代西方科学家提出的一个假说,他们认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有机生命体,能够选择进化的方向,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为了这个有机体的健康,假如她的内在出现了一些对她有害的因素,“盖亚”本身具有一种反制回馈的机能,能够去除有害的因素。
按照这个理论,人类的进化是盖亚母亲的选择,如果人类对自然破坏过大,就会遭到盖亚的反噬,就像生物体内用白细胞清除病毒一般。《黑客帝国》中也有过类似的观点,电子特工史密斯就直斥人类是病毒,是地球的癌症和瘟疫,而他们则是解药。
盖亚假说同样是无法被证实或者证伪的,只能是一种信仰。《阿凡达》系列中的潘多拉星球,则是出现了实体化的“盖亚”——“爱娃”。
从这个角度而言,影片中智商高、体型巨大的海洋生物图琨为何不反抗捕琨船?也是被和平理念所束缚,只有那条被排斥的出群体的图琨才敢于突破理念,打翻了捕琨船。
可见和平主义逻辑上有个漏洞,能战方能言和,没有自保之力奢谈什么和平?那烂陀寺佛法无双,最终还是毁灭在屠刀之下,武器的批判代替不了批判的武器;张伯伦的绥靖主义带来的也不是和平而是世界大战。
盖亚地球母亲、人类自然和谐共存这些绿党环保的理念,曾经在西方风靡一时,跟白左理论成为主流思想,瑞典环保少女格雷塔一度成为媒体的宠儿。但随着科技浪潮的衰竭、世界经济发展停滞,西方国家乃至东方大国开始出现一股右翼的思潮,美国红脖子、茶党要求重返孤立主义;法国、意大利右翼选票大幅度增长,要求退出欧盟;大国从《战狼》《流浪地球》等一系列电影大卖就可以看出支持者众。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事实上挽救了西方左翼,让他们有了共同的威胁和敌人,否则欧盟也许陷入了解体危机也尚未可知。就像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各自以邻为壑,深陷孤立主义之际,德日的挑战让他们重新整合起来,在战后形成一个经济共同体。
2
《水之道》故事情节受到很多国人的诟病,他们不理解为何萨利要放弃森林部落首领的位置逃亡到海洋部落,不理解为何蓝星人对于反抗的部落不赶尽杀绝,而仅仅是烧了他们的房子了事。
其实,任何科幻、奇幻电影都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折射,星球大战之类的太空歌剧,其内核其实是骑士小说、冒险小说的翻版;《魔戒》的中土《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跟英国和欧洲封建社会类似,《水之道》中的捕琨则是影射日本人捕鲸鱼,那些水下扑鲸船只的操纵者显然是日本人的外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水之道》在日本的票房不佳。
而卡梅隆的阿凡达人和天空人的冲突,其实就是套用西方殖民者和印第安人的冲突,阿凡达人脸上的花纹跟印第安人几乎一模一样;搜捕逃亡的印第安部落酋长,烧掉其支持的房屋,这些事情在真实的历史上均发生过。
很多人觉得《阿凡达:水之道》剧情不合理,是因为对于西方殖民新大陆的历史不了解,他们觉得是一种国家行为,派大军去征服当地人,如同鞑靼人对外征战一般,动辄屠城灭族,抢夺战利品。
事实上,西方对新大陆的殖民更多是一种商业行为、私人行为,而非国家行为。
历史上有两种殖民方式:一种是类似于鞑靼人的,军队出征,打的是灭国之战,以抢夺土地和财富为目的;另一种是英美和欧洲以商业和私人为主的殖民模式。英国、荷兰在东方殖民都是以公司模式进行,东印度公司而非国家是殖民的主力,在北美,最先建立殖民地的也是冒险者和旧大陆逃离者,西班牙、葡萄牙国王也只是出资资助新大陆探险者,并参与分成,类似一个商业项目。
因为是商业和私人行为,赚钱是第一位的,所以英国和欧洲国家在殖民的过程中通常都跟当地势力和土著合作,北美洲也不例外。很多印第安部落都跟英国人有合作关系,在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时,这些部落跟英军一道同美洲殖民者作战。因此美国建国之后,对与英国合作的印第安部落进行了报复。印第安部落在英国北美的另一块殖民地加拿大的地位很高,有“第一民族”之称,有不少优待政策。
在过程中有杀戮,但并不像一些白左历史学家说得那样,是系统性的种族灭绝。对西方批判最狠的,莫过于白左。
对印第安人的被杀数量的估计,在白左当道之下节节攀升。整个美洲大陆被屠杀的印第安人,从1000万到1500万到2500万,甚至有些文章估计在北美地区就有2500万人遇害。
其实美洲印第安人,尚处于渔猎阶段,只有部分地区进入了农耕社会,整个北美地区印第安人没有进入农耕社会,可能只有150-200万;墨西哥和南美洲地区进入了农耕社会,人数稍多,但估计也不会超过2000万。大国春秋时期人口估计也就在一千万左右,更不用说美洲印第安人农耕技术远远落后,没有青铜器,尚处于石器时代了。
这里并不是全盘否定白左思想理论,白左思想源自进步主义运动,男女平权、福利提高、对少数族裔和群体的保护……这些都与进步运动息息相关。白左的问题是矫枉过正过了头,对黑人等少数族裔的保护甚至形成了逆向歧视。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头,过犹不及。反对白左不是要反对进步主义运动,保守主义也不是要回到中世纪。
对于新大陆殖民事件,很多人用白左的理论跟风批判,但首先得认同白左的价值观才能在同一逻辑下评判,很多人认同的是丛林原则社会达尔文主义,却也跟着白左鹦鹉学舌,前后矛盾,殊为可笑。既然认为“落后就要挨打”“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那么技不如人受人欺凌又有何怨呢?
关于新大陆殖民事件同样要放在历史背景下分析,哥伦比亚发现新大陆为1492年,欧洲还处于中世纪末期,清兵入关是1644年,尚在百余年之后,用后世白左理论来评判数百年前的历史事件是不合适的,可以说是用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历史事件需要放在当时的环境下评判。
3
关于印第安人的一些真实的谎言。
何谓真实谎言?就是看上去有一定道理,也夹杂一些真相,但细究之下离事实相去甚远。
很多人觉得印第安人是一个整体,这就像西方人觉得天下亚裔是一家一般可笑。不说东南亚,就是东亚中日韩三国,虽然都是黄皮肤,但差异甚大。印第安人从来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甚至都没有建立过一个国家(中美洲和南美洲有国家的萌芽),而是处于部落阶段,彼此互相仇视。
印第安人的发展水平如何?极其落后。印第安人依据发展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三块:北美印第安人、中美洲印第安人(包括墨西哥)、南美洲印第安人。总体上,印第安人没有进入青铜器时代,还停留在石器时代。
从大历史角度来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畜牧农耕、工业文明三大阶段。大约在1万年前,亚非拉大陆上的人类开始从渔猎进入了畜牧农耕阶段,这是一次大飞跃,也是文明的开端。在渔猎阶段,其实人类比起群体捕猎的狼群狮子群高明不了多少,一个狮群10多头狮子,领地面积达到数千平方公里,需要相当大的面积才能养活捕猎者,而且还处于温饱阶段,每天为食物奔波。进入畜牧和农耕阶段后,单位面积上能够养活的人口大幅度增长,剩余出现,社会分工大幅度提高,国家和文明的建立成为可能。
而在1万年前由于冰川融化,白令陆桥断绝,印第安人跟主大陆交流中断,并未进入畜牧和农耕阶段,美洲大陆上原本是有马的,但这些野马被印第安部落捕杀殆尽,而美洲野牛性格暴躁无法驯服,所以印第安人并未驯服任何一种大型动物作为帮手,没有进入畜牧阶段。
没有牛马等大型动物,也影响了农耕。大多数印第安部落都没有进入农耕阶段,只有中美洲阿兹特克帝国和南美洲的印加帝国一只脚跨入了农耕阶段,但由于没有大型动物,没有青铜器,所以这两个印第安文明最先进的地区农耕水平其实也相当原始落后,比起三千多年前的殷商帝国技术还要落后。
还有,虽然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冠以“帝国”之名,但事实上还算不上国家,只能算部落联盟。
两个“帝国”虽然开始使用金属铜,但还没发现青铜,主要还是使用石器;而且没有发明文字,比殷商落后,殷商有青铜武器、有战车、甲骨文,全方位碾压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这两个“帝国”发展水平大致跟儒家推崇的尧舜禹“三代之治”相当,实施的是“禅让”制度,强势部落成为部落联盟盟主坐庄。
印第安部落并非像卡梅隆描绘得那般温情脉脉,而是杀人祭祀剥头皮取心脏,这种文化信仰比起后来的殷商“人牲”祭天有过之而无不及。
阿兹特克神庙落成一次用数万人祭祀,阿兹特克人的图画显示,其杀人行为是每日的必行之事,人的心脏是奉献给太阳神的,尸身则抛弃在金字塔形庙宇的陡峭阶梯上,头颅则割下来陈列在庙宇附近的颅架上。印加帝国也与阿兹特克帝国类似,都信奉同样的神灵,不过祭祀的规模稍小些、对外相对温和些。
儒家言必称三代之治,真实的尧舜禹时代大致类似于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所谓的“三代之治”不过是利用历史迷雾构建的一个虚幻的乌托邦罢了。
在西方人来到美洲之前,美洲大陆上有多少印第安人?一些白左学者为了夸大对印第安部落的屠杀,在对印第安人口的估计上越吹越大,从1500万到2500万甚至估算北美大陆上就有8000万到1亿印第安人,比同期大明人口还要多,想想这也不可能,以印第安落后数千年的史前文化水平,怎么可能比大明的人口还多?
比较靠谱的估计:北美印第安人,由于处于石器时代渔猎状态,整个地区估计是100-200万人,中位数150万人左右。
北美其实对史前人类相当不友好,由于美洲大陆的山脉都是南北向的,没有东西向类似秦岭的山脉阻挡寒风,北美从南到北冬天都很冷,前段时间美国得克萨斯都陷入严寒之中,要知道德州可是跟广州纬度相当。渔猎状态需要广袤的地盘提供猎物,养不活太多人口。
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一只脚进入了农耕社会,印第安人文明程度最高,人口最多的地区。中美洲墨西哥一带是美洲大陆最适宜生存的地区,其次是印加帝国的安第斯山脉地区,而且这些地区有丰富的金银矿产,所以西班牙人首先占领了这两个地区。南美其余地方是亚马逊热带雨林,哪怕是现在都是人类生存的禁区,人烟稀少。
以殷商帝国作为对比,这两个帝国估计有数百万人口,其余地区相对于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而言是“野人”部落,人口不会太多。所以,估计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整个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口1500万人左右,不会超过两千万。所以说屠杀数千万是无稽之谈,印第安总人口还没这么多。
对美洲的殖民主要有西班牙人和英国人。西班牙人占领和征服了印第安人建立的阿兹特克和印加两大帝国,但来美洲是为了财富,不是为了灭绝印第安人。历史上记载数百人、上千人的西班牙冒险者就征服了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真相是这些西班牙人得到了当地印第安部落的帮助才得以成功。
阿兹特克和印加并不是国家,而是部落联盟,联盟中的其他部落对阿兹特克和印加不满,因此跟西班牙人合作,推翻了阿兹特克和印加人的统治。不然,哪怕再落后,西班牙人也无法以数百人征服一个数百万人口的帝国,对付一个部落还差不多。
这些跟西班牙人合作的印第安部落成为西班牙殖民地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冒险者而言,美洲大陆地广人稀,最重要的是人口,所以后来陆续都给予了这些印第安人公民的身份,而且与之联姻混血。
今日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印第安土著和混血血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有的国家九成以上人口都是印第安混血,除了阿根廷。
阿根廷是美洲最白的国家,这是因为阿根廷本身比较偏僻,原住民人口较少,而在独立后大量的欧洲移民涌入,加上阿根廷采用反向的“一滴血”原则认同身份,即只要你有一丝白人血统也认定为白人,大幅度稀释了原住民的数量。
英国则有所不同,英国占据的北美殖民地本身印第安人数量就较少,英国对于北美殖民地居民也不信任,因为其中有大量的不满英国当局的“反贼”飘洋过海来到新大陆,类似于明末清初大量反清复明组织下南洋,满清对南洋侨民一向是警惕防范为主。
英国的国策是在旧大陆维持势力均衡,在新大陆也不例外,所以英国对印第安部落以扶持为主,下过禁令禁止北美十三殖民地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向西进入印第安部落发展。美国独立之后,废止了这一规定,美国一度想要吞并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加拿大,但英军与印第安易洛魁部落合作,打得美军丢盔弃甲,甚至连华盛顿都被英国和印第安部落给烧了,只得熄了吞并加拿大的心思。
因为这个原因,美国在西进运动中对印第安部落进行了杀戮,但也有不少印第安部落转而跟美国合作,直到1924年,美国给予了印第安人美国公民的身份,美国和印第安部落之间的战争告一段落。
关于印第安人,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言是西班牙人征服不了印第安人,于是故意传播天花,用疾病消灭了80%以上的印第安人。
西班牙冒险者在征服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的过程中,确实遭遇了不少败绩,1539年西班牙军德索托在墨西哥湾几乎被印第安人全歼,1000余人仅300人生还,德索托也被击毙;到1576年,西班牙殖民者在墨西哥湾的据点几乎全部被印第安人夷平。但西班牙人分化瓦解了印第安人,在跟西班牙合作部落帮助下,西班牙人最终征服了中美洲和南美洲。
这跟天花没什么关系,天花疫苗牛痘的大规模应用,是19世纪初的事情了。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在1796年发现了牛痘疫苗可以防治天花病,1802年,英国议会大规模推广,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然而,却没多少人记得詹纳,以至于鲁迅先生写了一篇《拿破仑与隋那》的文章为之鸣不平。
“杀人者在毁坏世界,救人者在修补它,而炮灰资格的诸公,却总在恭维杀人者。这看法倘不改变,我想,世界是还要毁坏,人们也还要吃苦的。”
西方摆脱天花的困扰,已经是19世纪初,这个时候,墨西哥土著已经再闹独立了,西班牙跟印第安混血已经有上百年了。
在这之前,天花对于西方人乃至东方人同样是致死率很高的疾病,满人入关,很多人死于天花,康熙能够当上皇帝,一个重要的就是因为他出过天花,满脸麻子是免疫天花的象征。而且天花的死亡率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约为30%左右,会给印第安人带来伤亡,但最多也就跟入关的满人类似,灭族是不可能的。
再说,疾病的威胁是相互的,欧洲殖民者也深受美洲疾病的困扰,苏格兰在中美洲巴拿马建立殖民地就因为黄热病而崩溃,此举导致苏格兰政府破产,并最终被英格兰吞并。
4
欧洲对美洲的殖民导致了杀戮,但也给美洲印第安人带来了进步,使得他们从史前文明进入工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摆脱了愚昧和被献祭的命运。目前拉美地区就有4000余万印第安人,约占拉美总人口12%,这还不包括印第安混血儿,像墨西哥、秘鲁等印第安人较多的地方,90%是印第安和白人、黑人混血。据2010年统计数据,美国约有印第安人290万人。
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后,印第安部落也有了飞跃式发展,在英国和墨西哥的支持下,美洲西部的印第安部落有了战马和火枪,跟美国人打得有来有回,甚至在1876年小巨角河战役中歼灭了美军第一骑兵师第七骑兵团,美国南北战争中的英雄卡斯特中校被杀。
阿帕奇、黑鹰……这些都是让美军吃了大亏的印第安部落,他们的骁勇善战给美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把他们用在武器命名上。
对于被西班牙征服的印第安“野人”部落而言,虽然西班牙人奴役他们,要他们上缴农产品和矿物,但如果阿兹特克帝国武士抓住他们,可是要整个部落都进神庙被祭祀的,不然阿兹特克帝国一年上万的祭祀品是怎么来的?
印第安并非一个整体,部落之间的残杀从未间断过,其野蛮与残酷程度远甚于历史记载,哪怕是殷商帝国的“人牲”与之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
胜利了印第安部落把失败部落的男女老幼全部杀绝,这是印第安部落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尚处于渔猎阶段的印第安人不需要奴隶。失败者的价值对于文明程度高一些的阿兹特克、印加帝国而言就是祭祀,讨神灵欢心;对于北美印第安部落和“野人”部落则是割头皮,如果觉得俘虏勇敢、强壮的话则是食用,他们相信吃啥补啥。
处于两大帝国外大多数处于渔猎状态的印第安人居无定所,四处迁徙,并没有领土观念,更不用说建立国家了。这些以捕猎为生的印第安部落也没有私有财产观念,他们认为抢劫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殖民者种植作物他们并不会反对,因为他们并没有种植和土地私有的观念,然而到了收割的时候他们就下山来抢夺,因此屡屡跟定居点居民发生冲突。
随着殖民者的到来,印第安部落也与之开展合作,英、法、西、荷等殖民者之间的战争,均有印第安部落参与。例如17561763年英法两国为主体的“七年之战”,其北美战场易洛魁部落站在英国一边、北方其他部落在法国一边、南方印第安部落则与西班牙一起向英国开战。
南北战争中,印第安人也站在南方一边与美军作战, 在英国的暗中支持下,1862年印第安部落苏族和阿帕奇族对美军开战,这使北方军不得不调大军迎战北边的印第安人,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支援了南方邦联。所以美国人对印第安部落深恶痛绝,南北战争之后开始主动讨伐印第安部落,但在这些战争中,出于部落之间的仇恨,也有不少印第安部落跟美军合作,大量印第安人加入美军,西部印第安最强大的苏族部落酋长坐牛,就是被印第安人杀害的。
5
印第安部落最为恐惧的是谁?并不是西方殖民者,而是印第安同族。
举个太平洋岛国上的例子吧。新西兰的毛利人和附近岛屿上的莫里奥里人,本是同文同种。大约在1000年前,莫里奥里人从新西兰迁徙到500英里外的查塔姆群岛上,开始独立发展。18351119日,500个毛利人带着枪支、棍棒和斧头,乘坐一艘船来到了。接着在125日,又有船只运来了400个毛利人。一群群毛利人走过莫里奥里人的一个个定居点,宣布说莫里奥里人现在是他们的奴隶,并杀死那些表示反对的人。
毛利杀死了数以百计的莫里奥里人,把他们的许多尸体煮来吃,并把其余所有的人变为奴隶,在其后的几年中又把其中大多数人随心所欲地杀死。一个莫里奥里的幸存者回忆说,毛利人像宰羊一样屠杀他们,他们吓坏了,逃到溜木丛中,躲进地洞里,逃到任何可以躲避毛利人的地方。但这都没有用;许多人被发现了并被杀死——男人、女人和小孩,全部被杀死。
一个毛利人征服者解释说,我们占领了此地是按照我们的习俗,我们抓住就杀,我们还杀了其他一些人——但那又怎么样呢这符合我们的传统”
印第安人遇到殖民者是不幸的,但他们占据了一个富饶的大陆,却停滞数千年没有发展,犹如小儿持有千金过闹市,一旦被发现总会遭遇不幸;但印第安人又是幸运的,如果他们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前被发现,那估计真会被灭绝了。
工业社会的到来,将落后的文明纳入社会化大生产即可实现利益最大化,并不需要灭绝之。所以两个文明相遇,优势方的文明等级越高,落后方越安全。真正危险的,是处于同一文明发展阶段而一方掌握了新科技。例如莫里奥里人碰到了毛利人。毛利人跟殖民者先行接触,有了火枪,而他的文明还停留在原始社会,所以对莫里奥里人威胁巨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刘在《三体》中的“黑暗森林”假说是无稽之谈。除非文明的发展程度处于同一阶段,才会有“黑暗森林”现象,像印第安部落,就处于“黑暗森林”之中,丛林原则占据主导,每一个部落都是另一个部落的噩梦;如果一个文明远高于另一个文明,不可能出现类似“黑暗森林”的丛林法则现象,更有可能的是,像现代人发现热带雨林中的原始部落,建立国家公园或者设置保留地,将之保护起来。
 最需要警惕的,永远是同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