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收听音频
10分钟音频揭秘
2023年的年货消费九大趋势
春节期间全国楼市成交同比下降14%
1月30日消息,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今年春节成交同比下降14%,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跌幅仍达到3成以上。报告称,2023年春节假期房企推盘积极性普遍不高,除了青岛、长沙、梅州等少数热点城市在春节周(2023年1月21日—1月27日)供应量达2万平方米以上,多数城市几乎0供应。
数据显示,40个重点城市在春节周成交量仅为35.7万平方米,环比下降75%,同比下降14%,与疫情尚未开始的2019年同期相比降幅也达到了32%。分能级来看,一线购房需求相对“坚挺”,虽然春节周成交量同比下降72%,但仍显著好于2021年、2019年同期。二线成交表现略显逊色,9个典型城市春节周成交仅为7.1万平方米,环比下降86%。(澎湃新闻)
|点评|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颓势,在2023年依旧得到了延续。全国各地对楼市松绑的政策力度正在加大,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接连下调,然而对市场的提振效果有限。一方面,各大企业年终奖发放金额总体有所下调,居民对于未来收入的信心有待恢复;另一方面,今年春节假期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出行旅游人数增多,推迟了买房时间。
具体来看,房地产局部复苏的迹象已经出现。部分热点城市的成交额开始回暖,主要是由于当地豪宅市场火热,部分稀缺房源价格已经刷新历史新高。不过,即便是在一线城市,刚需房市场整体仍较为冷清。总体上看,国内房地产市场正在缓慢地“自上而下”复苏,对购买房产持有观望态度的居民需求释放需要一定时间。
去年地方债偿债利息首次突破1万亿
1月30日消息,近些年由于发债规模攀升,债务余额明显增长,而受近些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影响,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快速攀升。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50618亿元,同比增长15%。2022年全年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合计为38969亿元,同比增长约8.4%。其中,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支付利息首次突破1万亿元关口,达到11211亿元。
财税专家指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同时也推升了偿债压力,而相比于本金,利息支出更为刚性。对于一些财力紧张的地方挑战更大。不过总体来看目前风险可控,而且利率下降也减轻了偿债压力。(第一财经)
|点评|2022年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难”。不仅企业遭遇经营困难,民众收入下滑,地方政府的钱袋子也大幅收紧。但各项开支还要维持,只能增加发债。这就使得原来“债台高筑”的地方财政雪上加霜,偿债利息也水涨船高。
要堵上地方财政的“窟窿”,一是要看房地产市场的复苏程度,二是看社会消费能否回暖。不过,有关地方债的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并于本月初给出了两点指示,一是化解隐形债务风险,二是开展地方债务置换。如果认真落实,地方债的风险或有望维持在可控范围之内。
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
1月30日消息,据发改委监测,1月16日—20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48:1,连续三周处于5:1—6:1之间,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设定的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
据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1月第2周的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9.97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4.4%,同比上涨11.3%。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6.29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5.8%,同比上涨4.0%。全国仔猪平均价格35.33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2.5%,同比上涨31.8%。全国29个监测省份生猪价格全部下跌。事实上,生猪价格已经连续11周回落,低于16.7元的养殖成本。(华夏时报)
|点评|自去年10月以来,猪价便一路走低。尽管春节期间,猪价跌势暂止,但总体价格仍不及往年同期。不过相比于2021年,2022年猪价总体走势良好,2022年3月—10月期间还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
当前猪价再次徘徊在16元/公斤的盈亏平衡线,而市面上养猪成本价在16元/公斤以下的猪企寥寥无几。这就意味着,大部分猪企再次临亏损的风险。如果政府能启动收储,猪价或有望获得短暂提振,但这或许也改变不了“猪周期”的区间振荡。
春节档票房斩获影史第二
1月30日消息,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档(除夕至正月初六)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同比增长11.89%,仅次于2021年春节的78.42亿元,位居中国影史同期票房第二名。观影人次为1.29亿,同比增长13.16%。据猫眼数据,今年春节档全国平均电影票价52.4元/张,比去年春节档52.7元/张小幅下降0.3元。
今年春节档总场次共计116.26万场,相比于2022年同期减少50万场,同比降低17%,距离2021年同期也有22.4万场的差距。今年春节档观影总人次为1.29亿,相比2021年同期减少3100万。(综合每日经济新闻)
|点评|春节贺岁片票房的总收入,对于因疫情而“沉寂”三年之久的电影行业来说,这份成绩单已经很亮眼了。不过,全国影院尚未全部开门营业,再加上今年贺岁片的平均时长相比往年更长,影院总体排片场次的数量有所下滑。许多影院为了让用户恢复线下看电影的习惯,选择了用各类活动让利,总体票价不升反降。在此基础上,场均观影人数的显著上升,令2023年春节档取得了国内春节档票房第二的成绩。
总体来讲,各大影院前期为今年春节档大力宣传,制片方在电影质量上也苦修内功,有的影片争议不断,恰恰也说明了电影市场的关注度在提升。只是院线要真正修复业绩,摆脱困境,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去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创最大跌幅
1月29日消息,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降13.2%,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时隔1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再次回落到3亿以下市场大盘。
具体到各大厂商方面,2022年vivo国内市场份额保持第一;2022年主要厂商中,只有荣耀实现同比增长,增幅达到34.4%,全年总出货量上升到第二位;OPPO在2022年国内市场出货量超过4800万台,排名第三;苹果在2022年国内市场总出货量位居第四位,全年同比下降4.4%;小米新品红米Note 12系列市场欢迎度高于预期。(中国网)
|点评|2022年可以说是智能手机市场的“阵痛期”。受疫情冲击和经济放缓的制约,已进入存量博弈的智能手机市场也陷入低迷。加之智能手机厂商普遍创新不足,导致消费者“换机”热情不再。不过,低迷中也不乏一抹亮色,比如靠X80系列一举夺魁的vivo,借助高端机的优势弥补了销量下降的短板,而荣耀的业绩增长则得益于完善的智能周边产品。
尽管2023年国内经济预期有望回暖,春节期间电影票房和旅游市场表现不错,但这在多大程度上提振智能手机市场,恐怕难言乐观。归根结底,智能手机已经走到了一个迭代的瓶颈期,下一个蓝海在哪里,尚未显现。
百度或推出类似ChatGPT人工智能应用
1月30日消息,百度公司计划推出一款人工智能(AI)聊天机器人服务,可能会成为中国在聊天机器人竞争中备受关注的一款产品。据悉,百度计划在今年3月份推出一款ChatGPT风格的应用,最初会把它整合到主要搜索服务中。该工具的名称尚未确定,它将允许用户获得类似于ChatGPT的对话式搜索结果。
百度已经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研究AI,多年来一直努力从网络营销向更深层次的技术转型。此前,百度搜索宣布将基于百度自研的生成式模型,升级“生成式搜索”能力,并指出,生成式AI和搜索引擎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还说搜索底层技术和AI底层技术是相通的,从2021年就开始尝试把AIGC与搜索两者结合起来了。(凤凰网)
|点评|人工智能应用,一直是百度技术探索的重点项目之一。早在2014年,百度就推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度”,并将人工智能助手广泛运用于音箱、学习平板等产品上。不过,和ChatGPT相比,小度在“智能”方面仍然还有很大差距。
近年来,随着网民对于搜索引擎多样化需求的产生,在某些细分领域中,百度正在逐渐被抖音、微信等软件的搜索功能所替代。百度急需在搜索引擎业务中推陈出新,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亚洲首富一周身家缩水480亿美元
1月30日消息,印度第二大综合性企业集团阿达尼集团针对此前做空机构兴登堡(Hindenburg)对其存在欺诈行为的指控,发表了一份长达413页的愤怒声明。该公司表示,这份报告“对我们的投资者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和前所未有的不利影响”。据悉,亚洲首富、全球第三大首富高塔姆·阿达尼的身家在做空报告发布后的短短一周内,缩水超过480亿美元。
此前,卖空机构兴登堡发布了一份将近100页的长篇报告,题为“阿达尼集团——全球第三大富豪如何实施企业史上最大的骗局”,称其为期两年的调查发现了“无耻的股票操纵和会计欺诈”。报告还指出阿达尼的公司一切都是靠债务支撑的:“这就是一个纸牌屋”。(综合财联社)
|点评|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由国际做空机构引发的个股暴跌并不陌生,瑞幸咖啡就是典型的一例。这次兴登堡盯上的目标,是印度国内数一数二的知名企业。阿达尼集团业务线几乎遍布印度所有的基础产业,其涉及的上市公司股价近年来一路飙升。
兴登堡认为,阿达尼集团利用旗下跨国“空壳公司”之间的财务往来,捏造出虚假的利润增长,并且不断通过借贷、股权质押等手段,为公司提供现金流,扩大集团总体杠杆规模。近三年来,阿达尼集团部分子公司股价上涨超过10倍,令这些传统能源及基础设施公司的估值比肩泡沫时期的科技公司,过于“夸张”的估值或许是引起国际做空机构关注的最大原因。
周一指数全天高开低走创指涨超1%
1月30日,兔年首个交易日两市早盘大幅高开,随后冲高回落,指数持续红盘震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创指涨超1%。板块方面,汽车产业链全天强势,一体化压铸板块领涨,教育板块午后冲高,军工板块走强,消费电子板块集体活跃;航运、旅游、酒店等消费板块低迷,医药医疗股走弱,证券、银行等大金融板块全天走低。总体来看,个股涨多跌少,超3600股飘红。
截至收盘,沪指报3269.32点,涨0.14%,成交额为4532亿元;深成指报12097.76点,涨0.98%;创指报2613.89点,涨1.08%,成交额为2085亿元。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10621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3130亿,成交金额突破万亿,为2022年12月9日以来首次。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86.14亿元。(新浪财经)
|点评|春节假期期间,外围市场持续走高,再加上春节期间国内票房、旅游等消费数据出现些许回暖迹象,两市大幅高开。但是,部分投资者仍对国内经济复苏持较为悲观的看法,选择获利了结,由此产生的场内抛压致使指数全天走弱。从板块上看,未来业绩较为明确的军工板块表现突出,消费电子板块延续节前涨幅。
春节期间的居民消费表现出一定的潜力,却没有释放出很强的复苏信号,令国内投资者对未来行情的预期显得更为犹豫。反观北向资金,维持了对中国经济复苏的强烈看好态度,再次呈现出大幅流入态势。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看待今年国内经济的运行轨迹,将成为不得不回答的一个问题。
文中股市、期货内容仅供参考
不构成投资建议
栏目主编魏英杰
责任编辑 |何梦飞主编 |郑媛眉
2023年有哪些投资趋势
从宏观、基金、机构、行业逐一解析
点击下方图片▼加入投资日日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