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第5021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土哥涅夫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应该是三年来国人过得最舒心、最欢乐、也最“放肆”的一个年。漫天的焰火、热闹的街市、如织的人流似乎预示着,摆脱了疫情束缚后的2023年,真的将像人们拜年时说的,一切“兔”飞猛进,人人前“兔”似锦。
但正如俄国思想家赫尔岑所言:“充分地理解过去,我们可以弄清楚现状;深刻认识过去的意义,我们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向后看,就是向前进。”
当我们开始憧憬2023年的美好未来时,似乎有必要先盘点清疫情三年,特别是2022年留给我们的经济账本,这样才能有比较、知进步。
正巧,赶在春节前,全国、各省及部分主要城市去年的GDP数据陆续公布了。据初步核算,2022全年GDP为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了3.0%。
其中,福建、江西以4.7%的实际增速并列第一。另外,湖南、甘肃、山西、湖北、陕西、云南、内蒙古、宁夏、山东、河北、安徽、新疆、浙江、河南等14个省份GDP增速也都跑赢“全国线”。
而如果看名义增速的话,全国GDP则比上年增长了5.82%。湖北、福建、陕西、江西、云南、广西、山西、内蒙、新疆、黑龙江、甘肃、青海等12个省区超过平均线,数量比实际增速少了4个。
这些枯燥的数据背后,隐藏着哪些区域经济的变化?它们是特殊时期的暂短起伏,还是将长远影响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势?
不出意外,今年的第一名还是属于广东。自1989年起,广东已经在“第一省”的位置上坐了整整34年。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该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29118.58亿元。以去年人民币平均汇率6.7261计算,约合1.92万亿美元。这个成绩放到全球来看,高于韩国、低于俄罗斯——由于俄乌战争、西方制裁,2022年俄罗斯经济预计下降2.5%,但因通胀高达11.9%,GDP数值不降反增至2.1万亿美元——相当于第十一大经济体。
不过相较“全球第一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广东还有不小差距。后者去年的GDP(3.63万亿美元)是广东的1.9倍。另外,德克萨斯州(2.4万亿)、纽约州(2.07万亿)的经济总量也都超过广东。但真正令广东紧张的,并非这些远在天边的国际对手,而是近在眼前的江苏。
2022年,江苏GDP突破12万亿大关,达到122875亿元,成为继广东之后第二个迈过12万亿线的省份。GDP同比实际增长2.8%,名义增速更是达到5.6%。反观广东,由于广深两大一线城市受到疫情的冲击,拖累全省经济发展陷入低谷,两项数据分别比江苏低了0.9和1.78个百分点。
不仅省域层面与江苏的差距被大幅拉近,由2021年同期的8005亿元收窄至6243亿元。在城市排名中,省会广州GDP更是被重庆反超,“第四城”易主。
这是新世纪以来,四强争霸赛中首次出现内陆城市的身影。虽说重庆无论是面积还是人口,都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并且在经济发达程度、人均GDP等方面,跟广州仍不能比。但总量上的赶超,毕竟释放了一个信号,预示着中西部内陆城市的整体崛起。
这种崛起,也体现在成渝“双城记”的另一核——成都身上。2022年,成都GDP突破两万亿大关,达到20817.5亿元。
过去,万亿GDP被视为城市发展的一条分水岭。但随着万亿城市数量不断扩容,目前已增至24座,其指标意义逐渐被两万亿所取代。两万亿是个什么概念呢?折算成美元约是2900亿。
参照2021年各国GDP数据,相当于芬兰(2991.6亿)、罗马尼亚(2840.9亿)、捷克(2823.4亿)的体量,在全球经济体中大约能排到45名左右的位置。
目前,中国共有七个GDP过2万亿的城市。从分布来看,京津冀1个(北京)、长三角(上海、苏州)、珠三角(广深)、成渝地区各有2个。这表明,东南西北四大国家级城市群的格局已然形成,沿海崛起、内陆塌陷的局面正在改变。
|广州新春年味
2022年实现历史性突破的,除了江苏、四川(成都),还有河南和福建。前者GDP突破6万亿,达到61345.05亿;后者则超过了5万亿,为53109.85万亿,跟排在第七位的湖北的差距,缩小至仅剩625亿。
鄂闽之争将成为未来几年,前十强省份中最大的排名变数。
究竟是一城独大模式(武汉)更有利于集中资源、引领发展,还是三驾马车形态(福厦泉)更灵活、更有后劲,鄂闽之争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观察的样本。
另外,安徽GDP虽然维持在4万亿档,但总量上反超了受疫情严重冲击的上海,成功挤进前十。这是安徽省首次以全年的形式进入全国GDP前十。
此前的2020、2021年中,安徽都曾超过上海,但年底又被反超了回来。而2022年从一季度开始,安徽GDP就一直保持着对上海的领先。前三季度优势一度扩大至2746亿元,最终则以392亿元的优势跑赢2022年。而这也跟上海过去一年经济运行所呈现的V型走势有关。
从3月28日到6月1日,上海经历了长达75天的“全域静态管理”。这导致一季度还正增长3.1%的上海,二季度经济直接掉头向下,出现了13.7%的负增长,为过去40年来表现最差的季度之一。好在随着下半年复工复产的加快推进,到三季度末,GDP降幅已收窄至1.4%,全年降幅更是进一步收窄至0.2%。
而如果看名义增速的话,去年上海甚至实现了3.33%的正增长,与北京持平,远好于另一个同样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省份吉林。后者去年的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均为负值,分别是-1.9%和-1.25%。
当然,吉林乃至整个东三省的衰落,也不能全怪疫情。比如前不久引发热议的奥迪营销总部从长春转移到杭州,据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石柏涛说,主要是为了更靠近市场份额最大的华东区域。而这话里隐藏的,则是大雁南飞、人口南渡的残酷现实。
从2010年到2020年,整个东北流失了1099.73万人,而浙江正好增长了1014.07万人。一减一增的背后,气候是一个相当重要,却并不怎么经常被提起的原因。
事实上,如果我们以更宏大的世界眼光来看待这事,就必须承认,所谓的“东北衰落”是具有全球共性的。即便是有北大西洋暖流滋润的美国东北部、发达的新英格兰地区,人口也在流失。自2010年以来,已有超过100万人从寒冷的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纽约州迁移至加州、德州、佛州等温暖的南方地区。
而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包括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日本北海道在内的整个东北亚地区,冬季平均温度远低于同纬度的欧洲与北美,像今年春节期间,黑龙江局地就出现了零下50多度的极寒天气,有的小区单元门直接被冻成了“冰窖”。
如此恶劣环境,确实不适合人居。所以过去几十年,不仅东北人口在减少,北海道人也在加速外流。像经典电影《幸福的黄手帕》的拍摄地夕张市,随着年轻人的流失,当地的出生率已接近0。
最夸张的俄罗斯远东地区,620万平方公里仅剩629万人。这么看,中国东北人口不是少了,而是仍旧太多。未来,东北维持五千万左右人口、四座主要城市是比较合适的。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
当然,作为奥迪营销总部迁入地的杭州,也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根据春节前武汉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披露的数字,2022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4.5%左右,总量达到1.9万亿元左右。这就超过了杭州的18753亿元。
它意味着,自2019年底疫情偷袭武汉以来,“杭八汉九”的城市座次被重新颠倒了过来,回归到疫情前的“汉八杭九”。杭州的尴尬和压力可想而知。
好在省内二把手宁波足够给力,不仅下辖鄞州区取代杭州余杭区,登顶“浙江第一区”,全市GDP也迈上1.5万亿大关,跟前一名天津的差距从2021年底的1100亿,缩小到607亿。去年一年就缩小了500亿。甬津位次互换看来只是个时间问题。
不过,天津的疲弱并不代表整个北方的式微。恰恰相反,如果要说疫情三年中国区域经济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南强北弱的趋势得到遏制,两者的GDP之比逐渐稳定在35.4:64.5这个区间里。
特别是随着俄乌战争以来全球能源价格高涨,北方几大能源省份的经济表现一个比一个亮眼。比如2022年名义增速超过10%的4个省份——山西(13.51%)、内蒙(12.89%)、宁夏(12.1%)、新疆(11%),全部位于北方。
而如果我们将时间跨度拉大到过去3年,这点就更明显了。其中,山西以超过50%的累计增幅位居全国第一,宁夏、内蒙古的GDP也都增长超过了30%。
具体到市级层面,作为北方资源城市代表的榆林,光2022年GDP就暴涨了1108.47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放到全国看,它仅次于北上渝苏,和宁波(1109.38亿)持平,超过包括广州、杭州、成都、天津在内的一众一线、新一线城市。
当然,北方内部也存在分化。自从2018年第四次经济普查,东北GDP大幅挤水,西北五省(陕甘宁青新)经济总量反超东北三省后,两者的差距越拉越大。2019年时,双方还只相差3029.76亿,约等于一个青海。到2022年,差距已经扩大到12448.94亿,超过了一个甘肃。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和中亚商贸联系的更趋紧密,更多中欧班列的开设以及中吉乌铁路的开建,西北对东北的优势只会越来越大。相比南强北弱、东强西弱,这点目前还不为大多数人所关注,但对未来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乃至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或许更大。
靠着日本垦殖、苏联援建发展起来的东北,正在伴随日本的停滞、特别是俄罗斯的衰落,退回到晚清开关以前的经济地位。相比“衰落”这个词,我更愿意用“回归”来描述目前东北的处境。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