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上图二维码即可订阅喜马拉雅平台老牛读书会)
一些外国人对我们批判日本政要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言行往往不理解。他们认为,英国和法国已经同德国实现了和解,为什么中国对日本总是揪住不放,不依不饶。
对此,前驻英大使刘晓明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跟英国受众解释,如果德国总理去参拜安放纳粹战犯的神社,英国民众会原谅吗?不是我们不依不饶,而是日本领导人拒不反省。如果日本首相能像德国总理跪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忏悔那样,跪在卢沟桥或者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忏悔反省,中国人民也会原谅日本。
针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刘大使进一步在英国主流大报《每日电讯报》发表文章写道:“如果把军国主义比作日本的伏地魔,靖国神社无疑是藏着这个国家灵魂最黑暗部分的魂器。”
由于小说《哈利·波特》的反面人物“伏地魔”在英国家喻户晓,读者很容易对“军国主义”和“靖国神社”有生动的认识。一些英国媒体评论说,这个比喻通俗易懂,既鲜明地表达了中国的立场,也易于被西方民众接受,在传播上有很强的穿透力。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力量对比和全球格局正在经历深刻演变。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我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相互激荡。一颗冉冉升起的东方新星,必然吸引世界各国人民的目光。因此,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刘晓明大使把自己多年驻英公共外交实践经验,浓缩到其新作《大使讲中国故事》一书,用自己宝贵的外交实战经验,告诉我们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刘大使深耕外交事业49年,先后在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四大洲常驻,曾任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副司长、驻美国使馆公使、驻埃及大使、甘肃省省长助理、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驻朝鲜大使、驻英国大使。现任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在谈及40年外交经历中体会最深的一点时,刘大使表示,外交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国家行为;外交的成功、外交官的成功,离不开祖国的繁荣与强大。”而谈及“讲好中国故事”的心得,刘大使自己的经验总结是12个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听而信。”
老牛精选
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重磅新作

《大使讲中国故事》
中信出版社
点击下图直接购买
《大使讲中国故事》由中信出版社最新出版,精选了作者出使英国11年间发表的700余场演讲中的35篇,收录了30余张珍贵的照片,内容涵盖如何认识中国、治国理政、和平发展、中国外交、中国国防、改革开放、中国机遇等方面。
作为一份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的宝贵记录,本书也是一部系统展现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教材,特别适合外交、新闻、国际关系领域的莘莘学子和广大关心国际时政的人士、及海外留学工作群体阅读,而中英双语的演讲稿呈现形式也让本书成为从事外事宣传的工作人员、英语专业学子的一本必读好书。
相比于时间短、节奏快、由采访者或是主持人掌握发问节奏的直播采访,演讲完全由演讲者自行把握演讲具体内容和速度,因此在内容上可以就一个主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论述,在文字表述上也可打磨得更为精细和严密。
如果你想读懂当代中国、领略领袖风范,想知道我们国家最高领导人外交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想知道“天下大同”、“何衷共济”等传统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想知道中国政治体制是如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一步步地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又会把中国引向何方?这本书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中美如何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避免贸易战殃及世界经济?如何理解中美之间“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对于这些问题,刘晓明大使的这本书都有充满睿智的诠释。
相信读者在书中寻找到这些问题答案的同时,也能见识到大国外交家的思维方式和行文智慧,对中国共产党这一路走来的不易、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与成就、中国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以及对如何用西方的语言讲中国故事会产生更为深刻的体会。
多发声、广发声、全覆盖
“听得到”,是刘大使讲好中国故事的第一个心得,也就是多发声、广发声,全覆盖,让中国声音传到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外国民众听到中国故事。
英国是国际舆论中心,拥有一批世界级媒体。刘大使充分利用英国媒体覆盖广、受众多的优势,积极投书撰文、接受采访、发表演讲。
11年里,刘大使共发表700多场演讲,在主流报刊撰文170多篇,接受主流媒体采访170多次,几乎所有英国大报都刊登过刘大使的文章,所有主流电视台和电台都采访过他。刘大使也被英国舆论界和外交界称为“上镜率最高”、“被媒体引用次数最多”的外国驻英使节。
他发表的公开演讲数量也超过了任何其他国家驻英国大使。翻看本书中35篇演讲,可以看到刘大使的演讲足迹更几乎遍及英国的政、商、法、学、新闻、文化界各个领域。
这些演讲地点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这样老牌流世界名校、有欧洲最好的军事院校美誉的“英国国防大学”、被誉为“精英摇篮”的伊顿公学、以及走出过拜伦、丘吉尔、尼赫鲁、侯赛英在内的无数世界知名人士的私立学府“哈罗公学”。
有成员皆为颇有声望的外交官、银行家、贵族,建筑师等的英国改革俱乐部;有拥有百年历史、由英国军队将领创立的查塔姆俱乐部;有向来以入会严苛著称的牛津、剑桥校友会——牛津剑桥俱乐部;有成员皆为英中知名企业家的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还有各种知名智库、学术团体:全球知名的国际关系研究机构——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欧洲最大的民间公益性学术团体——英国基尔国际事务论坛
2013年11月20日刘晓明大使在英国改革俱乐部发表主旨演讲
上至
英国议会
,下至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举行的、针对英国普通民众的
春节庆典活动
,在英国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彭博新闻社的欧洲总部等各类英国文化新闻机构,也都曾留下了刘大使的侃侃而谈的身影。

这些演讲场合不同、时机不同、受众不同,刘大使抓住每一次演讲机会,有的放矢地地就中国发展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序观和全球治理观等方面发表演讲。
即使是同一主题,针对不同受众时也会从不同角度、侧重和切入点,对演讲内容进行打磨,对如何用西方人接受的方式讲中国故事不断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善用当地民众的话语体系
“听得懂”,在刘大使看来就是使用当地民众的话语体系,让人听得懂,听得明白,进而找到“精神的共通点、思想的共享点、情感的共鸣点。” 比如把日本军国主义比作英国人人尽皆知的“伏地魔。”
研读刘大使的很多篇演讲,就会发现他在论述中非常喜欢引用中英两国谚语,更善于找出那些在中西方文化中共通的谚语来阐明或者引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发受众共鸣。
比如在英国皇家事务研究所谈到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抓住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时,刘大使先援引中国古谚:“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并称这段话其实有个非常简洁和传神的英文译文,“I hear, I forgot, I see, I remember. I do, I understand.”
谈到中文的“危机‘’ 二字,是危和机两个字组成,即“危中有机”、危可化机,”,刘大使注意到丘吉尔也有一句类似的名言:“克服困难就是赢得机遇。” (Difficulties mastered are opportunities won.)以此说明中西方文明其实有许多相近和相同之处,并引出自己的倡议:中英携起手来,提振信心、共克时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除了中英谚语,善用报章、典故、诗句等一系列贴近当地民众话语体系的表述,也在刘大使的演讲中比比皆是。在牛津大学演讲时,刘大使以伦敦《旗帜晚报》一位专栏作家的有趣发现作为开场,瞬间拉近与每一位与会者距离。
原来这名作家发现:每个在牛津上过学的人都会在与他人交谈开始后的11分钟内提及这一事实。这听起来虽有夸张,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牛津大学是每个毕业生一生的骄傲。
在年利达律师事务所晚宴上就中国法治的主题演讲中,刘大使从自己在英格兰南部索尔斯伯里大教堂看到的《大宪章》的手抄副本聊起,谈到《大宪章》在英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对美国《独立宣言》以及《权利法案》的影响,并由此一步步引出自己的演讲主题——法治思想并非英国或西方独有,中国早在两千年就又来了自称体系的成本法典。
不过,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人治多于法治,法治往往受到这样那样的束缚和干扰,这也显得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如此之重要,因为它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
在英国“青年破冰者”组织成立五周年晚宴上,刘大使热情洋溢地介绍了“中国梦”的内涵以及三步走战略之后,自然地谈及自己近期对英吉利海峡根西岛的访问,那是大文豪雨果被流放期间的故居所在地。
刘大使讲道,雨果在他的传世名作悲惨世界中,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梦想更能创造未来;今天看似乌托邦,明天却将是活生生的现实。”(There's nothing like dreams to create the future. Utopia today, flesh and blood tomorrow)然后话锋一转地表示,中国梦其实也是这样,今天是梦想,明天将是现实。
从“宣传思维”向“故事思维”转变
“听得进”,就是要转变传播思维,从“宣传思维”向“故事思维”转变,而且不能只讲自己的故事,还要讲人家的故事。
刘大使称之为“三加一”故事,即中国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加中英合作的故事
比如,在讲“中国梦”的时候,刘大使回顾了近百年来,中国人对自己国家做的不少“梦”:有梁启超先生在20世纪初就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下的“太平盛世梦”: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有孙中山先生在其著作《建国方略》中提出的”现代化梦”,还有中国人的“三峡梦”、“奥运梦”、“世博梦”、这些梦想如今已成现实。
大使讲中国故事》一书内页
谈到中国为何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为什么中国对外关系始终将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视为外交的根本原则和信条,刘大使则动情地回忆起中国驻英国使馆的前身——清朝驻英国公使馆建立的故事。
这个建于1877年的机构,是中国第一个驻外机构,但其创建的历史并不十分光彩。1875年,一支英国远征队从缅甸进入中国云南,随团的翻译马嘉里在和当地居民的冲突中丧生。英国随后强加给清政府不平等的《烟台条约》,除了赔款、增开通商口岸之外,还要求清政府派钦差大臣向维多利亚女王当面道歉。于是刘大使的第一位前任郭焘在1877年作为使臣赴英道歉,为冲淡他专程道歉的色彩,清廷决定郭道歉后留英作为常驻使节。
结果,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的使命是道歉;中国首任常驻外交使节向外国元首递交的第一封信函不是国书,而是道歉信。
2014年是“一战”爆发百年,这使刘大使想起他的另一位前任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外交家顾维钩,他也曾任民国政府驻英公使和大使,并作为中国代表出席巴黎和会。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之一,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却在会上被列强私相授受。尽管顾维钧据理力争,无奈国力不济,他能做的仅是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而改变不了丧权辱国的事实。
这些历史让中国人深刻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在中国近代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这对于中国人、对于中国外交家来说都是撕心裂肺的伤痛。
再比如,对“一带一路”倡议,英国人开始并不积极。有一些人认为,英国不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没必要参与;还有人觉得,“一带一路”是搞基础设施建设,这并非英国的长项,英国没办法参与;更有甚者,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与美国争夺势力范围的工具,英国不应参与。
针对这些问题,刘大使带领使馆同志制定了讲述“一带一路”故事的方案,让英国各界看到“一带一路”在英国蕴藏的巨大机遇。一旦英方听进了“一带一路”故事,态度就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并在西方大国中创下多个“第一”:
第一个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向亚投行特别基金注资;第一个签署《“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第一个任命“一带一路”特使;第一个设立“一带一路”专家理事会;第一个宣布支持250亿英镑“一带一路”亚洲项目;两次派财政大臣作为首相特使来华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听而信是公共外交的最高境界
“听而信”,这是公共外交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不断实践、持续参悟、逐步实现的过程要通过讲中国故事,让世界理解和认可中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相信中国是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
在一次牛津大学的演讲中,校方提出让刘大使讲讲中国的外交,对于这一相当宽泛的议题,刘大使并没有照本宣科,干巴巴地介绍中国的外交政策为何,而是将演讲的侧重点放在中国为何要实行和平、发展和合作的外交政策,以此加深听众对中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和认可。
刘大使首先从中国文化讲起,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就崇尚“和为贵,”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珍惜和平,和平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刻进中华文化的基因。6个世纪前,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7次远航,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带去了贸易和文化,但没有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更没有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

接着,刘大使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说明,中国饱受欺压和侵略,深知战争的伤痛与和平的可贵。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100多年里,中国遭受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就有6次之多,被迫签订了大大小小343个不平等条约。刘大使接着援引孔子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既是中国人崇尚的做人准则,也是中国外交实践中的重要理念。
刘大使表示,从现在讲,中国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和平也促进了世界和平与稳定,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增长动力和发展机遇。而未来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也都无意取代谁,都永远不扩张、永远不称霸。
对于英国媒体十分关注的中国的军费问题,刘大使则会用数据表示,中国军费占同年GDP的比重在世界各国中处于较低水平,不仅低于美国、英国、俄罗斯等传统军事强国,也低于印度、巴西这样的新兴大国。
而且中国增加的军费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于提高军人的生活水平。因为他们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之人,是承担家庭责任的人,适当改善军人生活条件,理所当然。
在诸如这些以及更多的公共外交实践中,刘晓明大使以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清晰的解读、孜孜不倦地为英国及西方民众介绍中国的过去和现在,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展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解读中国政策的要点重点,阐述“中国梦”的美好愿景。
《大使讲中国故事》一书内页
诚如刘大使所言,过去他在英国讲中国故事,为的是不断缩小中英之间的“了解赤字”和“认知赤字;” 那么出版这本《大使讲中国故事》,则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讲中国故事的行列,希望这本书对大家讲好中国故事有所帮助。
在刘大使看来,讲中国故事,不只是领导的事,也不只是外交官的事,而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每个中国人到了国外,不论是旅游、经商、留学,都是中国的形象代言人,外国民众期待着从你哪里了解中国的情况,听到中国的故事,遇到抹黑中国的情况,每个中国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站出来说话,维护国家的尊严。
从这一意义而言,本书不仅是我们自己和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部生动教材,对外事工作者、海外工作、留学的人士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可以为他们和外国人交流时增加谈资,积累更多讲述中国故事、家乡变化的宝贵素材。
经我们的努力,刘晓明大使特别为我们的读者
提供了10本亲自签名的《大使讲中国故事》
,今天我们也一本不留全拿出来,回馈一直支持我们公众号的粉丝,前10名下单读者即可拥有大使签名版《大使讲中国故事》,数量有限,
只有10本,先到先得哦!
老牛精选

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重磅新作

《大使讲中国故事》
中信出版社
点击下图直接购买
温馨提示:扫码添加下方客服小哞微信,咨询商品和订单详情。书籍推荐、商务合作,请添Zoe微信。下单扫码添加“牛的每周推送”可随时随地了解订单状态,让您做到购物全程无忧。
关注服务号“老牛的每周推送”
即可查询订单跟踪物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