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北风很喜欢《流浪地球》。
有许多时政大V喜欢用《让子弹飞》的一些细节与隐喻来写中美斗争,被戏称为“让学”。
只有我,在过去几年中美博弈与国内救灾的文章中,多次引用《流浪地球》“带球跑”与“饱和式救援”的概念,来体现中华文化,中国选择对比西方的优势。
我一直都对《流浪地球2》充满期待,希望它能带来更丰富而完善的世界观背景,从而补充我未来时政写作的“球学”。
我在大年初一的早场就第一时间看了期待许久的《流浪地球2》,然后在大年初二,发现《满江红》实现了票房反超,抱着“看它强在哪里”的想法,我又看了《满江红》。
大年前三天,两部电影票房的“坚挺走势”,不说国内过去数年少有,在好莱坞也很难见到这种“同日上映”的双强对决。
万万没想到,从昨天开始,《流浪地球2》与《满江红》哪部是更好的电影,哪部更应该拿下票房冠军的争议,居然超越了电影,上升到”骂战“的程度。
作为两部电影都看过的观众,北风在这里说“两部都是好电影,都应该高票房”,那也未免太“和稀泥”了。
因为我在春节之前就希望《流浪地球2》春节档夺冠,所以一直有关注“春节期间哪部电影票房冠军”的各平台热帖,我清晰地看到有一批“女拳号”,从初三开始,在两部电影的热评区轮番挑衅,最后甚至引得许多爱国号下场,卷入“为了电影工业化未来,抨击资本套路电影”的漩涡。
我很理解一些爱国号的“愤怒”,因为我们都是大年初一,被“独特中国科幻叙事”震撼的一群人,我们都认为这么“牛逼的电影”,应该就是全民选择,打破诸多纪录。
要戳破“女拳号”引战的阴谋,我们就得“解释清楚几个争议问题”。
争议之一:《流浪地球2》在下沉市场被《满江红》腰斩,都是“偷票房”么?
在春节假期看电影,只在电影厅里,就能见到“最全面的大众电影反馈”。
这次看完《流浪地球2》之后,我自己感觉很震撼,可是确实听到影厅内有伸懒腰的中年大叔和大婶,感叹“不好看”,“不如第一部”。
从电影工业,从视觉效果的层面,《球2》对比《球1》根本不是2的差距,简直是101的数量级差距。
可是对于更多三四线城市的中老年“合家欢”观众来说,用三个小时看一部如此有“深度”的电影,确实在“爽感”上,不如“救援主线”单一明确的第一部。
从城市票房大数据来看,在一线城市,《球2》和《满江红》的票房数据相当,二线城市,《满江红》略微领先,越到三四线城市,《满江红》的票房领先优势越明显。
当然,有些网友举出了一些“个别电影院”涉嫌偷票房的证据。
但是很难说《满江红》出品方,能够针对三四线城市,如此精准的“偷票房”。
我也注意到,在“某乎”问答平台,《球2》的口碑和讨论度都远超《满江红》。
可这恰恰证明《球2》是一部有门槛的,让“爱者更爱”的电影。
《球2》对比《满江红》的观影门槛,并不是一部“3小时电影VS2.5小时电影”。
而是《球2》的三线叙事,是让科幻迷都倍感疲惫,需要依靠字幕与大脑构建时间线才能‘大约看懂’的电影。
争议之二:《流浪地球2》删掉三分之一的剧情线,票房会更好么?
北风这几天与不少朋友探讨《球2》与《满江红》票房的成败。
目前按照走势预测,《球2》票房大概35亿,《满江红》的票房大概45亿。《球2》的35亿算不上失败,也不至于亏钱,可是有46亿的第一部票房摆在那里,35亿的续集票房就算不上成功。
我身边不少人有个观点,认为“《流浪地球2》的三线叙事,能够取消一条,在长度和内容密度上,就能降低门槛,会有更好的票房和口碑”
我不同意这一观点。
许多人认为《流浪地球2》的三线叙事,是导演郭帆与《球2》剧组想表达的内容太多了,“太求全,最终就散乱而缺乏重点”。
《球2》的三线叙事,是有“吴京饰演刘培强的宇航员故事线”,“刘德华饰演图恒宇的科学家故事线”以及“李雪健饰演周喆直的联合政府故事线”。
这三条故事线能够删掉哪一条?不同观众都有不同答案。
这里的“不同答案”,恰恰是春节档期的电影“不敢删的原因”。
让郭帆与《球2》剧组选择三线叙事的根源,恰恰是今天的“中国观众比三年前更撕裂”。
《球2》想要延续《球1》全民观影的属性,就必须满足“撕裂观众的不同诉求”。
比如开篇的“太空电梯危机”,是绝大多数合家欢观众认为的“大场面高潮戏分”,可是被相当一部分“反感主旋律”的观众贬低为“太空战狼”。
刘德华的“恋女科学怪人”剧情,许多三四线中老年观众认为很沉闷,可是让主角恢复“人性”,对于西方“数字科学”不贬低,对于“守护家人的动机高于守护人类使命”的认同感,至少也是许多“高知”观众喜欢的剧情。
至于李雪健老师的“联合政府故事线”,称为“大国博弈故事线”或许更合适。
“大国博弈故事线”,体现真实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真实的东西方应对危机的路线差异,正是体现“流浪地球计划”不同于西方一百多年来任何科幻叙事的根基所在。
吴京线更大众,刘德华线更科幻,李雪健线更“神髓”,作为一部想要在春节期间满足全体国民观影需求的电影,哪条线都不能删。
所以郭帆导演在立项之初,就选择了“最难的题”,最难的道路,《流浪地球》系列承载的实在太多了。
好莱坞任何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或者“硬科幻电影”只要满足三大特点之一就能票房大赚,三大路线兼顾其二就能成为票房与口碑双赢的历史级神作。
《流浪地球2》加上春节的全民属性,加上《流浪地球2》在中国科幻电影历史的定位,决定了它必须“三条道路求全”。
只是最终呈现的结果,各方观众都无法完全满意而已。
争议之三:《满江红》适合“合家欢”,都是营销吹的么?
有一些粉丝力证《满江红》票房夺冠是实至名归,理由则是《满江红》更合家欢。
反对这一点的就举例,《满江红》有大量“割喉抹脖子”的血腥镜头,对小孩子不友好,怎么就称得上“合家欢”了?
我还是从影厅的观众反馈来说。这次春节档我看了几部电影,《满江红》真的是唯一出现“多次集体笑声”的一部。
虽然《满江红》的主题,真的不应该与嬉笑怒骂沾边,但这部电影“笑到最后”的宣传,符合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影厅”的现实。
沈腾,加上喜剧,加上“秦桧岳飞”的大众故事根基,都让这部电影的“观影门槛为0”。
相反,对比西方电影分级制度对“血腥镜头”的挑剔,在国内审核中,往往被干掉的都是“政治隐喻”,一般的杀戮镜头,又是古装背景下,是不影响“合家欢”的。
这次《满江红》与《流浪地球2》的争议,还有中国重工业电影就应该有高票房喂养。
一部“发生在一个院子里的”无限反转剧本杀套路电影,如果“一次次以小博大成功”,中国将更难出工业化电影。
这一观点进一步延伸,就变成《流浪地球2》就应该享有更多更大的特效厅资源。
《满江红》在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占据稀有的“特效大厅”,就肯定是“卑鄙手段”,因为《满江红》一个大院子的剧本杀电影,根本没有“大场面特效”,占什么大厅?
我倒认为《满江红》在越来越多三四线城市占据“特效大厅”,并不存在“卑鄙的暗箱操作”。
只是过去三年亏惨的院线经理们,对“上座率”极端敏感,春节档的大厅永远不是给“特效更好的电影”,而是给“更多人想看的电影”。
《满江红》得到的大厅更多,观影座位更多,唯一的原因就是在三四线城市,更加符合“轻松乐呵合家欢”的属性,仅此而已。
今年春节档,最终《满江红》45亿票房,《流浪地球235亿票房,这就是全民假期的合家欢电影选择。
《流浪地球2》在不同平台的口碑都更高,而且这部“补完世界观”的任务完成的非常成功,为未来的“流浪地球宇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票房第二不影响《流浪地球2》是今年春节档最好的电影,也是为后续电影,打下高票房根基的好电影。
今年春节档电影市场与以往任何一年的票房大盘都截然不同,最鲜明的特点是初二初三的“降幅远小于往年”,甚至在大年初三出现逆跌。
这和“初一大爆,初二狂跌”的历年市场大不同,恰恰是因为今年的电影类型最多元,从而撑起了电影市场的“韧性”。
今年春节档电影市场的坚韧与“初一低于往年,但整体不输疫情前”的状态,恰恰也会是2023年中国经济的最佳写照。
可是“女拳号”挑头,“粉丝经济”紧跟其后,你死我活的“骂战”,却让电影市场依旧呈现“内卷过度”的景象。
当今的中国电影市场,难道容不下两部风格与类型不同,但是票房同样成功的电影么?
最近几年,我国电影市场遭遇疫情重创,世界电影市场也发生深切变化,好莱坞的超级英雄叙事以及好莱坞的“政治正确大片”已经越来越被全球新兴市场厌弃。
也就是说,国际电影市场出现了“好莱坞颓势”后的真空。这个真空,中国电影用《流浪地球》系列的“中国叙事科幻”去填补,当然是最有牌面的,可是一部《流浪地球》是不足以我们扩大中国电影影响力的。
回顾一下,过去几年,韩国,印度,甚至土耳其,伊朗,都出过不少跨越国界与信仰的多元化电影,都在努力填补“好莱坞叙事”崩溃后的全球空虚。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国内《流浪地球2》与《满江红》互撕,不还是内卷厮杀,却将外部市场拱手让人么?
2023年,不管是中国电影代表的“中国文化”,还是“中国电影市场”代表的中国经济,都呈现了“多元化欣欣向荣”的势头。
这个开局非常宝贵,可是偏偏有人在此时“挑起内斗”,互撕的结果,是让观众厌弃整个市场,谁都没好处。
偏偏跟进与卷入的人越来越多,骂战越来越激烈,最终结果还不是亲者痛,仇者快?
我当然知道,在这个立场先行的环境下,赞一个踩一个的鲜明观点,流量永远是最大的。
“两个都好”的和稀泥,绝对是两边都不讨好。
但我压根没想讨好两边的任何一边,因为“两个都好”是最利于全国市场的;而电影市场的多元活跃,也是最利于中国经济的。
今年中国经济强势逆袭,才是有利于你我,有利于14亿人民的,所以我永远只站这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