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哥的第 1878次原创
昨天有人问我一个问题:
说《流浪地球2》里有个字幕,把“收到”翻译为 copy,为什么?
喜欢看美剧的人对这个词应该不陌生。
copy(或者 copy that)是美军常用的无线通话用语之一,原意是“复制、誊抄”。
你想,你都能复制、誊抄对方的话,岂不是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台湾地区那边对 copy 的翻译为“抄收”,含义更明显了。
后来这个用法慢慢进入日常生活,就表示“收到,明白”。
对了,询问他人有没有听清,有没有明白,可以说:Do you copy?
来看一个应用:
Boss: Bring the files to my desk before 11:00. Do you copy?
Me:Copy that.
老板:材料11点前放到我桌上。听清没?
我:明白!
其实表示“收到”,还有一个说法:Roger!(或 Roger that!)
有人可能又有疑问,这不是人名“罗杰”么?跟“收到”有啥关系?侃哥再给你科普一下:
这还得从莱特兄弟(Wright Brothers)造飞机那时说起。
1903年飞机刚刚问世的时候,压根没有无线电通讯,当时的莱特兄弟使用用信号弹(flares)、手语(hand signals)等方式和地面交流。
十多年之后,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飞行员们开始使用摩尔斯电码(Morse code)和地面交流。
最常用的一个例子就是,他们会使用字母 R 表示“信息已被接收”,因为 R 是 Received(接收)的首字母。
 再后来,无线电技术终于登上历史舞台。在无线电通话中,表示“收到”的用语也发生了变化--从字母 R 变成了单词 Roger。
那为什么不用 received 表示“接受”,而是 Roger 呢?
在那个时候,并不是所有的飞行员都说英语,国际电报联盟(International Telegraph Union)在1927年时制定了一条规则:用 Roger 来替代 Received,作为表示“收到信息”的标准无线电用语。
原因很简单:Roger 更容易发音。
 另外,由于当时国际航空通讯语言不一致,导致了一些事故,所以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建议全世界的飞行员都使用英语作为国际航空交流用语。
因此,在航空领域诞生了一系列无线电通讯的术语,它们和我们平时使用的词不太一样:
比如用“Roger”表示“received”、用“affirmative”表示“yes”、用“approach”表示“coming to land”等等。
 不过,因为航空术语的简洁、易理解,它们也经常被大众运用在普通生活中。你在生活中想表达“收到、知道了、明白”等意思的时候,也可以用“copy”或“roger”,不觉得很帅气吗?
学到了点赞哦。Do you copy?
侃哥外刊精讲·第13季
第4课预约
↓↓↓
侃英语店铺新春特惠

点击
阅读原文
逛逛侃哥的知识商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