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档电影终于迎来了井喷式爆发。
在一众贺岁片中,早先打上“超级商业片”宣传口号的《无名》,上映之后票房不再占得鳌头,口碑也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学院派出身的导演程耳,正在接受更大范围的观众,对他褒贬不一的评价。
仅就作品本身而言,《无名》延续了程耳一贯冷酷疏离的视听语言风格。
前作《罗曼蒂克消亡史》也是将故事背景放在1930-1940年代的上海,用支离破碎、或明或暗的非线性叙事,拼凑出一幅巨大的时代图景。
程耳一边设置远距离的观看,用冷漠的态度拍下人物的日常;一边“邀请”观众主动参与到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去,用他们的智性拼出完整的故事版图。
观众是否接受这样的互动,决定了对导演作品的喜爱或厌恶。
如果接受了“游戏”的邀请,观影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相对野心更大、细枝末节更多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无名》明显有了精简收敛的感觉。
这一次我试图用简洁的几何思维看待这部电影,在一片晦暗不明的历史迷雾中,解开种种诡谲的谜团。
 人物散点  汇成主线

POST WAVE FILM

程耳的电影,总是从一个个分散的点开始。
一个人在一个空间里的一个单调动作,形成一个切片;散落在不同场景里的切片慢慢增加、汇聚,直到变成线,人物的来处和去向才慢慢清晰,故事有了过去和当下。
在《无名》开始,三个“点”是梁朝伟、周迅、王一博。
他们或在座椅上,或在茶座上,或在镜子前,没有言语,只是在这个空间里,让人猜测他们的身份。
随着加入进新的“散点”——比如王一博和王传君一起吃早餐,梁朝伟和黄磊在宾馆对谈,两个“点”就能连成一条线,开始形成故事的线索。
梁朝伟的“点”,连到黄磊,是两个不同党派拉拢和博弈。
连到大鹏,是一个单位里的上下级,对任务的分级处理。
连到周迅,尽管他们没有直接的对话,但点心成为他们连接的条件,暗含了这里隐藏了一条线,正在进行别的故事。
王一博的“点”,也在不同场景下,连接着不同故事。
连到王传君,是一个单位里的同僚,共同完成工作。
连到张婧仪,是远远观望舞厅小姐,暗含感情故事。
连到日本上司,是他在职场中攀爬。
最后才连到梁朝伟,最暗的线解开,故事结局。
在“点”连成“线”的时候,我们慢慢发现,故事里有各种不同立场的“线”。
日本人(从小兵到高层),汪伪政府(从队长王传君到部长大鹏),共产党(周迅、张婧仪等地下党员),以及国民党(江疏影行动后面的人),这四条线不断较量长短,扭结在一起向前。
最主要的时间线在不同散点汇聚时慢慢清晰。
1937至1945八年抗战,一个又一个散点大事件,卢沟桥事变(1937)、上海沦陷(1937)、广州沦陷(1938)、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日本战败(1945),这些历史标记的“点”,在片中不同人物“点”的言语和行动中揭示,它们连成并刺激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时代之“线”显现。

明暗线索 对称并行

POST WAVE FILM

梁朝伟和王一博分别牵引两条故事主线。
何先生(梁朝伟),汪伪政府里的一个主任。
叶先生(王一博),汪伪政府特工机构里的一个科员。
表面上看,他们交流甚少,平时各自执行公务。
实际上暗自都有一个感情深厚的妻子,陈小姐(周迅)和方小姐(张婧仪),分别在做地下党工作。
两个冷静克制、心思细密的男人,潜伏在汪伪政府多年。
直到他们的情感软肋被揭示,身份暴露难免,角色的命运也在时局的胁迫下,不得不扭转方向。
这两个转折点,就是叛变的共产党员张先生(黄磊),和汪伪“鹰犬”王队长(王传君)。
何先生(梁朝伟)——张先生(黄磊)——陈小姐(周迅)。
叶先生(王一博)——王队长(王传君)——方小姐(张婧仪)。
张先生叛变时试图与陈小姐私奔,一把枪引来了何先生的仇怒,导致他真正身份暴露。
王队长暗中监视叶先生,查到舞女叶小姐的地下党身份并奸杀了她,也引发叶先生的情感崩溃,改变原有计划。
两条不可预测的情感线,将主角的命运引向幽暗深处。
梁朝伟和王一博也象征一明一暗,一个在明处亮出共产党员的身份直面凶险,一个暗中忍辱负重直到最后完成计划。
两位“无名”的男人,和两位“无名”的女人,都在这动荡的时代中情系一线,线断后各自挣扎,求得新的联结。

小单位 大时局

POST WAVE FILM

《无名》的故事,围绕汪伪政府与日本人合作的特务工作展开。
机构里有几个人物,日本军官高层、大鹏饰演的部长、梁朝伟饰演的叶主任,他们相互监视、相互合作,形成制衡的三角关系。
虽然人不多,但复杂多变的职场,也象征了大时局中不同国家、政党之间的制衡与联合,在二战的大背景下,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角力推动时代滚滚向前。
对抗与合作时刻在发生。
比如在日军侵华正盛之时,大鹏饰演的部长坚定地站在日方,牢牢抱紧上级大腿。
当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难挽颓势时,部长又暗自与国民党旧同事勾连,准备以胜者姿态与日方谈判,谋求新的政治前途。
他和黄磊饰演的共产党叛变者一样,都是在大环境下随波逐流的人,只与强者合作,永远先背叛弱者,他们只在乎个人的命运。
反倒是江疏影饰演的国民党女特务,在死前审查时获得了梁朝伟的怜悯。
她的坚定和看透,换来一丝生机,也给出了重要情报作为报答。
在无情的政治关系版图中,她的坚毅宛如一身艳丽的红衣,与这冷酷的时局格格不入,却代表了人性深处勃发的情感生命。
江疏影的搅局,和梁朝伟的合作,使得日方重要高层被杀,牵连特务机构的日本军官前途黯淡,亦加重了机构内部的互相监查。
本就在信任边缘徘徊的各个角色,加速了不稳定职场关系的崩塌。
于是有了王传君盯梢王一博、王一博和梁朝伟六分钟殊死搏斗的戏码,都是在那些看不见的“鹰犬”的冷眼窥视中,人人自危求一丝生存下去的机会。
要说为了远大的理想,许多人的动机和行为都是值得怀疑的。
反倒是黄磊的那句话吐露真心:“我是个软弱的人,不适应巨变的年代”,代表了更多无能为力的普通人。
正因为人有朴素的情感,日常坚定的梁朝伟,在明知杀死黄磊就会暴露自己身份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杀死他,使得理想的政治版图被撬动坚硬的一角,随后发生更大规模的震荡——他也是另一个江疏影:无情中有了一点情,便改变了命运的走向。
王一博的角色,作为梁朝伟的镜面映像同样如此。
他原本可以不动声色地一直潜伏在特务机构,但因为有一点藏在心底的真情,成了被盯住的把柄,改变了他在这个谋局中的位置。
只有走到与同党自相残杀的地步,才能换来高层信任。
有情的代价,是你要无情地杀到最后一步棋。
与《罗曼蒂克消亡史》相比,《无名》讲述故事的野心还在,但导演懂得了精简和收敛。
一些瞬间撬动人命运的巨变,比如一把枪、一张报纸的一角,它们的出现迅速搅动人内心深处的渴望,打破表象的沉静。
抛开年轻演员的稚嫩演技,在叙述上,一些点、两条线、三角局,组成了这个冷酷但暗流涌动的故事。
镜头始终保持克制和冷静,只有在几个场景——周迅抽动的脸上,我们才能感到被压抑已久的真情。
遗憾的是,导演并不能跳出“时局”的限制将故事讲到更精简的方向。
当王一博站在卡车上对梁朝伟邪邪一笑时,我多么希望故事就在这里戛然而止,留下开放的结局。
继续下去,意味着每个人还是走向了规定路线,意料之中为必有的伟大胜利斗争到底,这打破了前面故事的平衡,也削弱了角色的弧光。
那些看似光辉的碎片把简洁的结构变得冗长,最终故事失去了迷人的质感,不可避免地为整部电影带来遗憾。
王一博那句台词是精妙的:“我这个人没什么合作的价值,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恰如其分,卑贱而顽固。
他代表了一个精密谋局或庞杂机构中,那些最无能为力的个人,吐着烟圈等待是他的日常,冷漠地完成工作是他的必备素质。
在日复一日的审查中,梁朝伟把家乡沦陷的一段悲痛,变成了重复而无情的工具,每个人成为那滚滚巨轮下的冰冷零件,只有在一些平淡的瞬间,才能感到往昔温情。
最后,它化成了一块精致的糕点,摆在橱窗中。
我们不能凝望太久,还有更多冷酷而重复的事,等待我们离去。
作者丨mumudancing
自由撰稿人,豆瓣ID:mumudancing  

编辑丨毛头    排版丨石页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推 荐 阅 读
2023奥斯卡提名公布
详 细 课 程 介 绍   |   专 业 干 货 分 享
关 注 【 后 浪 电 影 学 堂 】 公 众 号
影 视 课 程 大 礼 包   免 ! 费 ! 领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