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库“大王私房课系列二”第27期 
今天我们讲一下宝石里的“不公平”待遇有哪些~
首先第一个不公平就是“半宝石”这种称谓,这个就有点儿类似“种族歧视”了。一直以来,在国内市场上有一种说法,就是除了4大贵宝,或者5大贵宝之外,其余的宝石都是半宝石。四大指的是钻石,红宝,蓝宝,祖母绿,5大就是加上猫眼,也就是金绿猫眼。但是我个人认为,同时行业内也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看法,那就是半宝石是一种已经非常过时的陈旧的概念。如果说无论是4种还是5种,只有它们是名贵宝石的话,那么对于很多多彩多姿,又同样具备宝石美,久,稀特点的宝石品种来讲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谁敢说尖晶石,澳洲欧泊,翠榴石,坦桑石,帕拉伊巴碧玺,沙弗莱,芬达石,甚至海蓝宝石,托帕石这些宝石就不漂亮就“低人一等”呢?这些宝石品种,即使以前在市面上价格相对比较低,也不为人所接受,但是现如今的发展势头,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讲,再叫它们半宝石都是不贴切的,也是不客观的。尖晶石价格早已经一飞冲天,现在高品质红粉尖晶的价格早已经超越全色系蓝宝石,和整个刚玉家族比也仅仅比不过红宝而已。芬达也是,我们专栏第6期和第19期也讲过,这两年和尖晶一样,都是当红炸子鸡。以前市面上单价很低的托帕石,海蓝宝石,紫水晶,都是一个价位的,可是现在的海蓝宝石早已经是清新色系宝石的领军人物,最好的圣玛利亚蓝色海蓝宝价格已经非常贵了,可是依然受到市场追捧(请见专栏文章第10期)。所以,客观的讲所有具备美久稀特点的宝石级的矿物,应该讲都是宝石,不分什么半宝石。但是这里面区分一部分叫做名贵宝石是一个合理的概念。这些名贵宝石就应该把我刚刚罗列的这些以往被慢待了的宝石品种加进去。
图注1:这么多不同品种的魅力石头,谁能否认它们的美呢?
第二个不公平的待遇就是有关宝石的热处理,俗称加热或者是有烧无烧。那大家都知道,名贵宝石里的红宝石和蓝宝石,也就是宝石级的刚玉,经常可以看到商家销售的时候提到有烧无烧的字样。有烧就是经过了热处理,目的是改善宝石的颜色和净度,除非极其干净的石头,干净到几十倍放大镜下肉眼无暇,否则的话,经过热处理的石头一定是有办法可以鉴定出来的。那么无论是红宝石还是蓝宝石,在鉴定证书上出现有烧的字样,价值就要大打折扣,同样的观感下,比如说同样的颜色,切工,包括火彩,如果这颗石头是无烧,那它的价值比有烧的贵很多。虽然有一些加热过的石头,由于颜值很高,也可以卖的很贵,但是同等状况下它一定比无烧的要便宜不少。这一点还有一个不一样的情况,就是加热蓝宝相对于加热红宝在国内的接受度高很多,这有可能是一个地域性的特点,因为据我所知,欧美成熟市场其实对于加热还是无烧,至少在消费级别的石头不是那么介意,还是看石头本身好看不好看;也有可能是阶段性的特点,因为我记得三四年前加热蓝宝的接受度其实也很低,但是市场上不断有人在推广,那么现在大家接受度就高很多了,可是截止目前对于加热红宝的接受度还是很有限。这个也许不能说是不公平,只能说是交给时间吧,也许几年以后加热红宝的接受度也高了,然后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用户成熟度也就和欧美成熟市场一样了。但是,换一些宝石品类,加热就是见怪不怪了。比如碧玺之王帕拉伊巴,又比如海蓝宝石和坦桑石。这三种石头可以讲,目前市面上大家能见到的99%以上都是经过热处理的,也就是烧过的。对于它们来讲,如果天然无烧的,就有那么好的颜色,那是非常昂贵也是非常稀有的。所以通过热处理改善原石的颜色和净度,使它呈现出商业上能够接受的颜色,这是从买方到卖方都能够接受的情况。
图注2:这么多石头,按顺序从帕拉伊巴,到坦桑石,到海蓝宝石,到蓝宝石(皇家蓝),大家都能接受加热,甚至趋之若鹜,但是后面两颗缅甸加热鸽血红,因为市场接受度有限,我没有留,尽管如果同等品质无烧,价格是它的十倍...
如果说前几个不公平,还是由于原料的特性造成的,那么接下来这个不公平,我们要从工艺上来讲一下。翡翠作为中国人耳熟能详,最为普及的宝玉石品种,历史悠久。虽然到现在为止,翡翠在普通人或者是普通消费者的眼中,仍然是一个知识体系繁杂,水比较深的品种,但是基本上有一个常识,就是镶嵌翡翠的时候不能在底部垫衬深色的纸张或者是其他材料。比方说如果在颜色比较浅的翡翠镶嵌时候封底,底下衬了一张绿色的纸片儿,如果没有提前告知,那这种状况一旦被发现,所有人都会认为卖家属于欺诈,因为这样的行为,提升了翡翠的观感,卖价肯定高很多。但是我个人很奇怪的是,这几年开始流行起来的彩钻,非常多的彩钻成品都用了提色的工艺,但是从买家到卖家似乎都心照不宣,乐此不疲。所以经常可以看到证书上写light pink的石头,镶嵌出来以后像fancy vivid pink。至于蓝钻绿钻黄钻都是一样的,逃不出这个状况。彩钻的提色工艺其实也没有什么新奇的,无非也是镶嵌的时候封底,在里面的金属上涂抹一些深色的指甲油之类的物质,有时候会有珐琅,有时候也会用k金的颜色来做文章,总之业界很常见。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和翡翠的造假式的提色工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是现在很多人趋之若鹜能够接受,我想来想去不知道原因,只能解释为虚荣心。
第四个“不公平”也和工艺相关。很多人对于欧泊不够了解,因为它的知名度还不够高。那么有时候逛珠宝展的时候,还会看到另外一种宝石,大家就会被混淆。这是我以前香港珠宝展上拍到的斑彩石的原石。很多人看到斑彩石的成品首饰的时候,会把它误认为是澳洲欧泊。但是,其实这两种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物质。斑彩石本质上是菊石的化石。它的成分是碳酸钙,也就是文石。它的硬度在4-5之间,它呈现类似变彩效应实际上是因为光线的干涉效应。而欧泊的成分是水合二氧化硅,硬度能够达到6~7,欧泊独有的变彩效应,本质上是光线的衍射效应。同时欧泊作为贵宝石之一,讲究天然。市面上也经常能够见得到,或者去澳洲旅游的时候,经常能够遇得到欧泊的二层石或者是三层石。欧泊的二层石和三层石是把品质很差的澳洲白欧泊用机器切成非常薄的薄片以后,改善了种质的清澈程度,凸显了亮度和变彩,同时加了黑色或深色的衬底以后,做出来的拼合石,如果面上没有覆盖,就是二层石如果面上再覆盖一层类似有机玻璃的物质,就是三层石。对于欧泊来讲,这是原料利用的一个办法,二层石和三层石也已经不能被叫做天然宝石了,只能叫做饰品。是对于班彩石来讲,这是它必须的工艺。基于斑彩石的成分,如果它开采出来以后,暴露在阳光,还有空气中,要不了多久最多几年的时间,它就会因为风化而导致失色乃至碎裂。所以斑彩石开采出来以后,都要在它的面上做覆膜处理。简单一点的覆膜是滴胶,但是硬度不够容易刮擦有划痕。复杂一点的成本高一些的方式是覆盖水晶或者是合成尖晶石的表面。但是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这都是斑彩石必须的工艺。
图注3:以前香港珠宝展上拍到的斑彩螺,尽管看起来像,但是它和欧泊不是一种东西~去加拿大旅游的时候很多景点商店有售。
这些就是我观察到的,基于宝石不同的品类,包括不同的工艺,不同的优化方式,而造成的“不公平待遇”。当然了,这只是要开个玩笑。也是希望大家对宝石的爱好能够更深入一些,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能够更多一些,少吃药,少上当,少跳坑儿。下附部分珠宝照片~
文章只能展示图片,不如视频展现效果好,如需欣赏更多,或有进一步交流,请添加微信opal-beijing,并请注明是公众号找来的朋友,谢谢阅读。


声明
平台所发布的图片部分源于网络,图片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部分图片来自朋友圈,本平台使用的非原创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鸣谢所有图文所有人。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