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拜个晚年哈。
每年春节后的第一篇文章都是对今年经济形势和投资方向做一个宏观的预测,供大家参考。
宏观上来看,2023年中国的经济一定非常好。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一项预测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0%左右;世界银行预测中国在2023年有望成为唯一能在2023年中实现GDP体面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为4.3%,再次领跑全球。
我们不知道它们具体的预测过程,但是我们可以大概算下。
2022年中国的GDP为121.02万亿人民币,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是1.2万亿人民币,增加4个百分点就是4.8万亿,6个百分点就是7.3万亿。能不能达到呢?

疫情三年,受到打击最大的无疑是旅游、餐饮和住宿行业。
先来看看旅游业:疫情之前的2019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为5.7万亿人民币,2020年仅为2.22万亿,2021年为2.9万亿;2022年疫情反复,全国范围内都进行大规模的封控,旅游收入大幅度下降,仅为2.04万亿。
我们就保守计算,2023年旅游消费恢复到疫情之前的2019年,那么就等于在旅游这一块就要增加5.73-2.04=3.69万亿人民币。
明年的GDP增加1个百分点就需要增加1.2万亿人民币,但是仅仅旅游这项就能增加3.69万亿人民币,拉动3个百分点的GDP。

旅游是受疫情比较大的,餐饮业也是。

2022年中国餐饮业的GDP为4.4万亿人民币,与2019年的4.7万亿相比减少了3000亿人民币。
这个是明面上的数据,我认为太过保守了,因为中国是个“吃货”国家,中小餐饮业非常发达,而那些小餐馆一般是不开发票的,从而导致这个数值严重偏低。

疫情三年对餐饮业的影响巨大,我们在数据上看不出太大的影响。但是,放开后,大家肯定会明显感受到餐饮业的恢复。
2023年,餐饮业明面上至少能增加4000亿人民币,无法计入统计的肯定要更多。由于以前大量中小餐饮业没有计入到GDP中,为了对比的连续性,2023年也很难计入(也无法统计)。但是,中小餐饮业的大量恢复一定会带动第一产业,尤其是渔业和畜牧业的发展(饭店需要消耗大量的鸡鱼肉蛋)。
我们保守估计下,餐饮业就能拉动1个百分点。

上面两项,旅游业和餐饮业就能拉动4个点GDP。

至于农业、制造业和其它服务业肯定也会或多或少的有所增长,但是这些我们就没有办法预测了,毕竟我们不是专业搞这个的,也不掌握更多的数据,我们只是大概的计算下。

世界银行预测2023年中国GDP增长为4.3%,中科院预测为6.0%,我认为这个数据还是靠谱的,因为仅仅只是旅游业和餐饮业就能拉动4个百分点的GDP了。
2023年中国GDP增长在4-6%之间是在政策没有太大变动情况下做出的预测,而我认为2023年,中国在政策上支持肯定是比较大的。

政策上最大的支持就是:采取相对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
什么意思?
举个简单的例子:放开后,旅游和餐饮业快速恢复,肯定会有很多人要加入到旅游和餐饮业中,这就需要大量的钱来投资,国家肯定要想办法解决他们资金上的困难。
如何解决他们的资金困难?
最简单的货币政策就是扩表和降息。

所谓的“扩表”就是指印钱;所谓的“降息”就是指降低存款和贷款利率。

这里我们重点说下2023年降息的可能性,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众多方面的事情。
我相信很多人肯定也看新闻了,20
22年中国存款总额增加了26.26万亿元。

中房集团原董事长孟晓苏在第三届南方财富峰会上接受采访时就说过一句话:“2022年中国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万亿,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复对房子的购买、装修和其他的购买,中国经济就能恢复。”
这句话被无数的人喷。
我们不管他这句话说的对不对,但是这句话至少能表明一个事实:很多人都把钱存起来了,不消费也不投资。
钱不流动,那就是“死钱”,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要想办法让这些钱流动起来。
如何才能让这些钱流动起来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降息。
降低存款利息,很多人就会觉得钱存银行不划算,就可能会拿出来消费或投资了;降低贷款利息,很多人就会从银行贷款消费或投资……

那么,中国有没有降息的可能呢?
有的。

降息的最大参考数据就是物价指数。

以前我们就和大家说过无数次:在正常情况下,物价指数大于3.0%就说明经济过热了,需要要加息;小于2.0%就说明经济过冷了,要降息。

大家看下面的图:中国的物价指数长期在3.0%以下,绝大多数时候在2.0%以下。
物价指数低于2.0%就说明经济过冷了,需要降息措施来刺激经济。
需要降息,但是我们一直没有降息。
为什么?

因为全世界都在通胀,都在加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降息就会导致资本外流。

但是,现在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没有太大的加息空间,这个主要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第一,从经济方面来说,美联储加息的空间比较小了;

美联储在2022年进入暴力加息模式,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基准利率提高至4.4%,创15年来的新高,接近2008年次贷危机之前的水平。再加息下去,很可能要重蹈2008年的覆辙了,即使不发生危机,也可能陷入衰退之中了。

在美联储暴力加息下,美国物价指数出现的大幅度的下降,由最高的9.1降至6.5%。
在如此高的利率下,只要美联储保持现有的利率,美国的物价指数还会不断地下降。
综合起来看,美联储加息的空间比较小了。

第二,从政治角度来说,2024年将迎来美国大选,美联储也没有加息的空间了。
民主党的背后是华尔街和高科技集团等,所以华尔街是肯定要支持拜登连任的。

拜登想要连任,一定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经济成绩单才行。
正常来说,在大选年,为了防止对政治的影响,美联储是不会采取比较激进的货币政策的。
2024年美国大选,美联储不能采取比较大的货币政策,那么只能在2023年采取政策,想办法在大选前让美国的经济变好,助力拜登连任。
所以,2023年美联储必然会进入降息模式。
美国银行预测美联储2023年底进入降息模式,我认为这个时间可能要提前,否则来不及。
当然了,现在美国党争比较厉害,也不排除华尔街撕破脸的打破常规——就在大选年降息。
不管是哪种情况,美联储的加息空间已经非常小了。

既然作为国际货币美元的加息空间非常小了,那么我们就敢降息了,降息也不会导致资本大规模的外流。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轻易得出结论:2023年,中国经济一定会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增长,除了因为疫情放开后的正常恢复,而且会有货币政策的支持。
宏观上来说,2023年的经济一定会变好。

有了这个大前提,其它的方面就相对好分析了。
经济形势变好,企业的利润肯定会增加,利润增加,在市盈率不变的情况下,股价肯定是要上涨的。所以,2023年股市可以投资点。

当然了,股市投资风险比较大的,尤其是结构上的风险非常大。

2020-2022年疫情比较严重,涉及到核酸检测和医药行业利润非常高,股价也比较高,放开以后,那些行业的利润将会急剧下降,所以我们建议避开那些公司。
餐饮、旅游行业的潜力比较大,但是有些公司在年前已经被爆炒了,所以这些板块虽然潜力大,但是在个股选择上也需要慎重的。

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建议大家搞点指数基金:宏观经济形势变好,上证50、中证100、沪深300指数基金是比较不错的选择,这些基金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比较激进一点的,想要波动大点的,可以选择中小盘股票的指数基金,比如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基金;再激进点的,可以选择旅游、餐饮等板块指数基金。另外,还可以选择军工板块的指数基金,因为2024年大选,美国两党必然要在中国周边搞事,军工板块可以提前进去“埋伏”。

至于房地产投资。

注意,我们说的是房地产投资,不是投机,也不是炒房。
我们这里的投资指的是:不贷款。

你有100万的资金,你存银行和买国债,一年的利息可能只有2个点左右。但是,如果你拿这100万买房,或许能有5个点。如果你贷款投资房产,利息就要吃掉你4个点。

房地产,我们总体上的建议就是:一线、准一线城市可以投资。

我们来一个图:2022年,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在0.3-5.8%之间,平均就是3.0%点多,这个收益肯定是比存银行要划算的。

至于2-3线以下的城市,我们是不建议投资的,因为房价在跌。
中国的房价指数是按照70个大中型城市编制的,一线城市的房价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有5%左右的涨幅,但是整体房价却是在下降的。

2022年,中国70城市新建住宅价格下降了1.29%,如果除去一线和准一线城市,降幅是要比这个还要大的。
一线、准一线城市是可以投资的,因为那些地方人人都想往里面挤,中国不缺有钱人,所以它们的房价是很难降下来的,具有投资价值。
这个结论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分析,而且是得到众多数据验证的:日本、美国和欧元区的大城市,始终是在向上走的。

日本经济已经近30年不增长了,但是东京的房价始终在增长。
一线、准一线城市具有投资价值,但是小城市、资源和能源性城市,不建议大家投资。
虽然三线以下城市没有太大上涨空间,我认为中国房价也没有太大下跌的空间,因为房地产依旧我们的支柱产业,一旦房地产出现问题,那么整个中国的经济都要出现问题,所以刚需的可以考虑入手了——没有太大下跌空间,再加上你想改善居住条件,所以刚需可以出手了,这么多年难得遇到下跌的时候。

至于黄金和汇率市场我们就简单的说下,因为那里面的变数比较多,投资的人也比较少。

美元加息已经到了强弩之末,那么美元指数也就快见顶了。黄金的走势是和美元指数相反的,所以黄金是可以投资点的。
汇率变化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但总体上来说,美元指数下行,其它国家的汇率就有升值的空间。
综合分析:2023年的经济形势会很不错,大家赚钱会容易点,股市、房市投资也有机会。

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多赚钱。
——全文到此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原创文章,请点击下面的公众号名片,关注即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