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总以相同的方式反复发生。

继去年8月四川龙漕沟7名游客死亡的惨剧之后,黄河三门峡再传悲情。
大年初一(1月22日)下午,天气晴朗,很多游客来到三门峡大坝下游的河滩上游玩,一些人甚至踏着石块走到了河道中央。
下午4时10分左右,河道水位突然上涨,其中一些游客来不及撤走,造成部分人被河水冲走。其中还有几名小孩。
一对情侣,互相拥抱着站在岩石上,水已经淹没到他们的膝盖,还在不断涨高,也不知后来怎么样了。
官方通报,截止23日7时,事故已造成2人死亡7人失联。有关部门仍在全力搜救。
01
关于事发地
该地距三门峡市区约40公里,距离黄河大坝风景区约一至两公里,开车半小时,为网红打卡地。
因河道岸边有浅滩和小沙滩,网友戏称为“马尔代夫三门峡分夫”。
有目击者对媒体称,事发地附近有“水深危险禁止下河道”的警示牌,也有围栏,大坝一路上也有好几个写着“水深危险”的警示牌,但是有人破坏了围栏,到河道里拍照、玩耍。
1月7日的《三门峡日报》曾报道,“1月7日下午,一个在社交平台上的热门打卡地、被网友戏称为马尔代夫‘三门峡分夫’的地方游人如织。
该报道称,“该地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游两三公里处,沿黄一号旅游公路北侧,因交通便利、河水清澈、岸有沙滩,吸引了众多游人到此欣赏黄河美景”。

下面是三位IP为河南的网友,对事发地情况的补充。
02
突然涨水
这个问题很重要。接受红星新闻采访的一位亲历者称,”差不多6分钟左右,河水上涨到了大约1.8米,因为我的身高是1.75米,我被完全淹没了。”
自喻“比较熟悉河道的情况”这位朋友说,很多人都跟他一样“考虑到冬天河道不会涨水就下了河道”,可惜,意外还是不期而至。
毫无疑问,各方信息都可以确认这段河道“突然涨水”。
03
水是怎么涨起来的?
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事发地由三门峡市地方开发,不在枢纽局工程管理区域内。
对于是否发生网传的“放水”一事,其称他们是在执行上级调度部门的指令,“而且不是放水,是机组正常的调度运行”。
该工作人员说,他们每天都会执行河南省调度中心的指令。“每天都会有调度情况,我们都要按照他们的要求来执行。”
何为调度指令?
网上通用的解释:指上级值班调度员对调度系统下级运行值班人员发布的必须强制执行的决定,包括值班调度员有权发布的一切正常操作、调整和事故处理的指令。
其具有严格的纪律性、强制性,是“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拖延或提前”的硬性命令。
至于这个“调度指令”,是否对春节河道的“游人如织”有预判,是否可根据这个预判作出调整;紧急情况下,具体执行者是否可采取应急措施,这个需要水利专家和有关部门来共同回答。

下面这位IP为上海的网友,建议放水时用安装喇叭的无人机巡视河道。不知道可行性有多少。
04
小结
悲剧已经酿成,现在说什么都成为马后炮,但对后来者,还是应该进一步警醒。

这件事包含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规则与破坏规则的问题
综合各方信息,事发地不仅有警示牌,也有围栏,但是一些游客朋友却视若无睹。
日常生活里,打破规则时常被认为是“勇敢”、“不走寻常路”的表现,从而得到一些人的鼓励;而破规者,也从“破规”本身得到更大的快感和刺激。
但是破规也是有风险和代价的,有时它的代价,很可能跟这次被河水冲走一样巨大、惨烈。
二是个人的风险意识和风险判断能力。
都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作为当地人,肯定知道大坝每天是会定时放水的,所以在游玩的时候,成年人应该时刻有一颗警惕心,不能因高兴而忘形。这是风险意识。
看到洪水来的时候,要不顾一切地逃命,而不是怕打湿鞋子和衣服,或者索性惊异失措呆若木鸡,从而错过逃生的机会。这是风险判断和执行能力
三是责任区分。

河道不是游玩地,这个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游客应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有责任。
但是行人撞红灯,司机不能不踩刹车往上撞;政府眼见这地方成了网红打卡地,成为“三门峡的马尔代夫”,而不进行更严厉的风险防范......
且等官方通报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