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是2022年里最大的黑天鹅事件。
最近这段时间世界各大媒体和时事大V都在做2022年复盘,其中预测偏差最大的国际政治事件就是乌克兰战争,绝大多数国家和个人不仅没有想到战争会爆发得如此突然,也没有预料到战争进程会是这样激烈坎坷。
某种意义上讲,战争甚至完全超出了普京总统与俄罗斯决策层的预期,开始影响到俄罗斯的历史和国运。
2022年4月21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神隐”两个月后首次露面,神态很像一个犯错的孩子。(《从一张照片看普京与绍伊古》)
乌克兰危机爆发有深刻的地缘政治背景。
早在2008年4月的北约布加勒斯特会议上,当美国总统小布什提议“有朝一日将吸纳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为北约成员国”时,被邀请参会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便勃然大怒。
普京当面告诉小布什:
“乌克兰一部分位于东欧,其余更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们赠送的礼物……
乌克兰甚至不是一个国家,如果它加入北约,将失去克里米亚和东部地区,将会分崩离析。”
这个表述其实包含了去年2月24日普京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前全国电视讲话的核心精神。
然而普京的强硬表态并未引起北约方面的高度重视,紧接着发生的事情相信大家都记得,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天,格鲁吉亚政府对北部闹独立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两地发起军事行动。
俄军果断出兵,对格鲁吉亚实施为期十天的“闪击战”,最终迫使亲美总统萨卡什维利接受停火。
格鲁吉亚战争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首次对外用兵,也是首次以军事手段向北约东扩表达不满,某种程度上更是预演了2022年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
俄格战争中穿越高加索山区南下的俄军部队
俄罗斯和普京总统对西方、乌克兰存在长达几十年的不满怨愤,虽然这些不满很多都合情合理,但最终用武力手段、而且是全面武装进攻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还是有些过了。
退一万步讲,俄罗斯选择与乌克兰开战可以被世界上很多国家所理解,矛盾实在无法调和了嘛,手底下见真章。
但“公投”拿下乌东领土却犯了最大的忌讳,也让自身在战争道义、停战灵活性和国际舆论上陷入困境。
因为战后国际秩序的宗旨就是维护主权国家领土完整,即便因各种矛盾发起战争,战胜的一方也不能试图吞并他国领土,这是底线。
2022年2月25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了针对乌克兰问题的五点立场:
1、中方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切实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这一立场是一贯的,也是明确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
2、中方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认为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更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冷战思维应当彻底摒弃。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应予尊重。在北约连续五轮东扩情况下,俄罗斯在安全方面的正当诉求理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
……

“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排在了第一位,“俄罗斯在安全方面的正当诉求理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排在第二位,含义不言而喻。
实际上,领土问题已经成为当下俄乌结束冲突最难以绕开的死结,它同时牵扯着泽连斯基和普京的执政合法性基础(一个恢复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一个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进而将战争引向更残酷的僵局。
乌东四州加入俄罗斯
正如曾经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一样,乌克兰战争一旦长期化,成为大国竞争的角斗场,其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就会显著增大。
一方面,由于联合国在乌克兰冲突中微弱的存在感,让这个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组织面临巨大的挑战与质疑。
很多中小国家越来越相信北约等军事同盟组织的影响力,同时放弃了对联合国等全球性平台的重视与信任。
每年一度的联大会议已经成为可有可无的一个宣传场合,舆论关注度远远比不过北约峰会、G7峰会、上合峰会等区域阵营集会,世界逐渐变得“小圈子化”。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并不是冲突当事方,但战争的影响还是逐渐向中国外交传导他,并被贴上霸权竞争的标签。
美国对乌克兰危机借题发挥,采取将中俄绑定的策略推广“中国威胁论”,鼓动欧洲、日本、韩国、菲律宾等盟友大幅增加军事支出,在提升西方同盟的整体军事实力的同时加剧脱钩对抗。
即与特朗普政府的“野路子外交”相比,拜登时代的美国外交政策明显更成系统,对盟国的吸引力更强。
目前日本、韩国已有实质性动作,比如更改防卫计划、修订对朝政策、扩大萨德部署等,如果菲律宾再同意美国重启驻菲军事基地的计划,想必会对地区局势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由于深陷困境,对西方阵营对抗的政策基调并不排斥,反而借机宣传“全球南北分化”,试图弱化自身战略压力。
2022年11月22日,参加完APEC会议的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到访菲律宾巴拉望岛,带来情报分享、5G通讯建设、民用核能利用等多个大礼包。菲律宾历史上是美国殖民地,两国1951年签署了《美菲联防条约》,有效期无限,理论上两国为军事同盟关系。
随着实力与影响力上升,今天的中国很难再像九十年代那样用一个简单的“韬光养晦”来躲避重大地缘政治纠纷。
但不难发现,中方还是采取了惯用的中庸之道,尽可能将站队表态的时间点向后推。
除此之外,中国也在抓紧时间拓展“中间地带”看到力量,比如以沙特、伊朗为代表的海湾阿拉伯国家,以印尼、越南、泰国为代表的东盟国家,以哈萨克斯坦为代表的中亚国家,土耳其,巴西,阿根廷等。
这些发展中国家虽然实力不如欧美大国,但在本地区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而且非常渴望实现经济社会领域的发展进步——这恰恰是美国的痛点和中国的长处。
美国当下的对外关系拓展以“安全问题”为纽带,没有经贸协议做支撑,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谈判并签署高水平自贸协定的国内政治环境(《拜登印太战略的弱点》)。
而与中国发展双边关系是有利可图的,对于那些远离地缘政治竞争的国家来说更加有吸引力。
因此,中国在坚定维系中俄关系的同时,也必须尽快找到俄罗斯的“替代品”,防止关键时刻丧失外交灵活性。
最近一年多来,国际政治的分裂重组明显加快,二战体系下的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权威下降,各种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机构影响力急剧增强。
于是坊间便有了一种说法:以中国的历史来映射世界,当今天下似乎从周天子共主的时代进入了纵横捭阖的春秋时代
有时想想,作为普通人生活在春秋时代其实也不错,总比战国要强些。
春秋时期的战争形式大于实质,大家争的只是一个霸主地位;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异常残酷、你死我活,雄主们要的是一统天下。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备用号“织造短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