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23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对于这些三年没有回家的人来说,回家的路真的很难。
作者 | 春秋君
来源 | 黄石春秋文化传媒(hscqwhcm)
2023年1月23日,距武汉封城整整三年。
三年很短,短到改变不了人的观念;三年也很长,长到可以经历许多人生大事:毕业、结婚、生子、亲人离去等等。
很多人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对他们来说,这段路很长,这段路是成长、是长久的分别,这段路让他们更明白家庭和亲情的意义。
01
2020年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上午10点,武汉封城,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一个超千万人口的城市发布封城令,在人类近现代的城市发展史上绝无仅有。
紧接着,湖北省各地、全国部分省市纷纷官宣封城。
时值农历腊月二十九,正是过年返乡的最高峰,一时间,许许多多的人被留了下来,盼了一年的回家愿望落空了。只是那时,人们还不知道,这个愿望会继续盼上三年。
一年又一年,疫情从不曾真正离开,每当人们觉得它似乎偃旗息鼓时,它便卷土重来,让人丝毫不能懈怠。
因为疫情,很多人已经很久没有旅行了;因为疫情,很多孩子已经很久没有好好上学了;因为疫情,很多人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已经很久没有休息了;
因为疫情,很多人失去了工作,生活窘迫、举步维艰;因为疫情,很多人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回过家乡了,更别说回家过年……
三年了,是真的没办法回家,但是今年不同。
02
2022年12月,“乙类乙管”政策落地,回家再也不受隔离和封控的限制。
临近腊月,回乡的客流迅速攀升,春运客流总量比去年同期增长99.5%,已经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3%。
突如其来的回家,让一些人措手不及。
家住武汉而在深圳工作的小吕差点没有抢到票,12306打开一看,票早都全部售空。最后在抢票平台买了20元的加速包,等了一个多星期,才抢到了一张别人的退票。小吕说,这已经很幸运了。
2023年1月17日,小吕从公寓出发去深圳高铁站,可是根本打不着车,半个多小时过去,她才在多个平台上加钱叫到一辆出租车。
与前三年不同,今年过年,深圳再度成了空城。这几天行驶在路上,能看到的车几乎都是往车站、机场去的。
在进站的弯道上,出租车又堵了40分钟,幸好小吕预留的时间足够。她开心地和家里发着微信,妈妈说,已经在家里炖上了排骨藕汤,就等她晚上到家呢。
03
是啊,所有人都期待团聚,尤其是那些三年没有回过家的人。
他们早早地,就做好了回家的准备。
夏婷婷和爱人都是湖北人,在浙江的一座海岛做生意,过去三年,她数次计划回家都没能成行。
今年元旦早上,夏婷婷和爱人发动车子,后座上坐着孩子们,后备箱塞满了海岛的特产,一家四口踏上了漫长的归途。
从浙江省舟山市出发,目的地是湖北省黄石,全程1358公里,两口子轮流开车,中途加了5次油,终于在15个小时后抵达了家乡。
得知女儿一家今年回家过年,夏婷婷的父母从去年年底就忙碌起来,灌香肠、做腊肉,买新的床单、被罩,打扫家里,俨然像当年女儿出嫁时一般隆重。
父母年纪大了,说不出那些煽情的话,但是他们会做很多的准备工作,然后说:“都弄好了,你们回来就可以用。”
04
张威是北京的一家国企员工。去年春节前,张威找领导批文件,准备多请两天假回老家过年,领导劝他别回家了。
那时候各地疫情形势复杂,对外地返乡的政策不一,有的地方还要集中隔离。春节假期一共只有7天,如果返乡后被集中隔离,既不能好好过年,又耽误后面的工作,回家还有什么意义?
思来想去,张威决定留在北京。
三年没回家,都是相同的缘由。只是这三年,他结婚、生子,父母全程无法参与,至今也只能听这个未曾谋面的儿媳妇隔着屏幕叫声,“爸!妈!”
直到去年9月,爱人生了孩子,有6个月的产假,他也有相应的护理假,回家这件事才迎来转机。
结果爱人才刚养好身子,12月中旬,家里的父亲发烧了,给他们打来电话,劝他们不要回来了,怕产妇和孩子抵抗力差,对他们不好。
于是,张威又退掉卖好的机票。隔了几天,他和爱人、孩子都阳了,症状不严重,“我们就这样阳过了”。
等一家人都痊愈,张威又动了回家的心思,买了回湖北的机票。
只是,这一次依然没有成行。
大规模感染后,大家都在传“复阳”和新毒株的危害,专家还是建议不要大规模人口流动。一番犹豫后,张威再次取消了机票。
本以为今年又要在北京过年了,但有一天他和父亲视频,对着镜头前咿咿呀呀的小孙女儿,父亲嘴上说不回家没关系,“眼神和脸上都是落寞的”。
那个瞬间,对家人的想念战胜了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张威匆匆挂断了视频,默默地打开订票软件。
三年很短,三年也很长。
而最遗憾的,是这些人生至幸福的时刻不能与家人分享。
05
小吕是土生土长的武汉姑娘,毕业后去了南京一家三甲医院,成为一名护士。
2020年武汉疫情的时候,本来准备值完夜班、除夕一大早赶飞机回武汉过年的小吕临危受命,除夕下午身披战甲,奔赴湖北黄石,支援抗疫。
这一战,就是近两个月时间,武汉的家就在几十公里之外,却不能回。
三月中旬,黄石的疫情有所缓和,医疗资源不再紧张,但武汉的抗疫形势仍然严峻,不能解封,小吕只好先随江苏省医疗队返回南京。
疫情三年,医护人员是最辛苦的行业。
因为年轻、单身,小吕扛起了科室的值班重任,把珍贵的休假留给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同事。接连两年的除夕夜,小吕都是在医院值班室里,匆匆吃一口盒饭。
去年年底,全国各地大面积感染新冠,医疗资源一下又紧张起来。12月的感染高峰,小吕和科室同志72小时几乎没有休息。
医院里的重症实在太多了,虽然疫情政策放开,但小吕知道,今年回家仍没有可能。
小年儿那天,小吕和妈妈聊微信视频,谈起她不能回家过年的事情,妈妈轻松地说:“没事,你就安心工作吧,现在开放了,等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和你爸去南京看你,顺便逛逛夫子庙。”
已经三年没回家了,但这三年里,即便是工作最忙、最累的时候,小吕依然保持着和父母沟通的习惯。在小吕的人生中,父母一直是她最坚强的后盾。
小吕说,最近这段时间工作压力真的很大,因为自己也刚刚“阳康”,身体状态不太好,加上连着几年没有回家了,情绪一度有些崩溃,可爸爸妈妈从没有表现出失望。
“为了不让我感到愧疚,增加心理负担,影响身体和工作,爸爸妈妈总是安慰我:只要心在一起,就是过年。”
图片源自网络,与本文人物无关
06
对于这些三年没有回家的人来说,回家的路很难。
疫情三年改变了很多事情,许多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人经历了人生的重要时刻,突然从一个孩子变成了成年人。
家庭,代表着无法分割的爱和责任;过年回家,更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执念。
三年很短,短到无法忘记一个人、一段故事;三年也很长,父母的白发越来越多、皱纹越来越深。
此刻,也许你正与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年饭;也许你正带着家人,开启期盼已久的新年旅行;
也许你正在单位值班,淡淡地享受一个人的静谧时光;也许你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为社会和谐而忙碌、辛苦……
无论回家与否,我们一定都要记得家人那份默默的、温暖的相伴。
疫情三年,我们经历过恐惧、焦虑、淡漠、彷徨、麻木;我们曾有过感动、辛酸、抱怨、呐喊……
疫情三年,终将结束却无法忘怀。
每一个日夜都值得纪念,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被时代赋予的烙印。
如果你也深有感触,记得文末点个“在看”
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皆如所愿,平安幸福。
— THE END —
☀本文选自黄石春秋文化传媒(hscqwhcm),作者简介:春秋君,985高校毕业,80后双胞胎宝妈,曾辞职三年在家带娃,热爱写作,喜欢着眼生活细节,用平凡的语言讲述走心的故事,现供职于黄石东楚投资集团春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策划部。灼见经授权发布。
MORE
灼见热文
◐◑吴官正夫人撰文回忆《相伴五十年》:讲述夫妻相濡以沫的岁月真情(全文)
◐◑大学老师没有累倒在课堂,却“死”在假期
◐◑日本人的睡眠最少,但为何寿命最长?
◐◑至今还没“阳过”的人,真的是“天选之人”?他们的经历给出答案
◐◑我国已监测出1例本土XBB病例!过年回家如何防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