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份兰德公司2006年撰写的报告,当中探讨了一个非常前瞻性的话题——台湾问题解决后中美关系可能的发展方向。
首先介绍一下历史背景。
2006年正是台湾陈水扁政府与美国关系比较僵化的时期,当时阿扁觉得第二任期不用再参加选举了,没什么地方有求于美国,颇有放飞自我的感觉。
在赴中美洲访问“友邦”的过程中,扁政府因过境事宜与美国闹得很僵,最终绕了中东一大圈返航,还让下属放出“若陈水扁回程过境美国,就是当美国龟儿子”的豪言壮语,今天看来颇有些无法想象。
另一方面,2006年中国的GDP仅有美国五分之一,军力也颇为弱小,尚不对美构成威胁。
有观点认为美国可接受的第二位大国经济总量极限为其自身的60%,一旦超过这个“心理阈值”,美国政策会迅速做出调整——在特朗普政府全面对华施压的2017年,中国GDP为12.2万亿美元,美国为19.3万亿美元,前者为后者的63%(2016年占比为60.5%)。
总而言之,2006年美国对于台湾问题做评估时牵扯霸权轮替的因素很少,比较“就事论事”。
这种背景下,兰德公司分析探讨了两岸关系十种不同结局,以及分别对应的影响。
“折衷解决方案”类似张亚中的“统合论”,通过签署和平协议的方式完成“大义名分的统一”,不过直到达成一致解决方案之前,双方都同意维持现状。
十七年疏忽而过,国际政治格局与中美关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篇基于兰德2006年的分析框架,在2023年的视角下重新探讨一下这个具有启发意义的话题——台湾问题解决后的中美关系。
全文分三部分:
1、短期场景预测(2023~2030)
2、长期场景预测(2030~2050)
番外
演练中的台军。本图是近期很火的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报告《台海冲突的推演与预测:下一场战争的第一场战斗》封面图
1、短期场景预测(2023~203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