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收听音频
2023年新能源汽车加速洗牌
预计比亚迪拿下40%的市场
美国12月PPI创疫情以来最大跌幅
1月18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2月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6.2%,创2021年3月以来最小增幅,较上月7.4%的水平有所放缓,并低于市场预期6.8%。12月PPI环比降至-0.5%,低于修正后的上月数据,同时也低于0.1%的市场预期,为2020年4月以来最大降幅。
具体来看,商品价格指数下跌了1.6%,为去年7月份下跌1.8%以来的最大跌幅,近一半下跌是由于汽油价格下跌13.4%所带动。其中,最终能源价格指数下跌了7.9%,食品价格指数下降了1.2%。最终服务价格在11月环比上涨0.2%后,于12月小幅上涨了0.1%。贸易服务利润率上涨是主要推手,其中燃料和润滑油零售利润率上涨了17.6%。(华尔街见闻)
|点评|美国PPI增速大幅放缓,对抑制其国内通胀来说是个好消息,但从站在衰退边缘的美国经济上看,最新数据的披露无疑令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又增大了一分。能源和食品价格显著回落,是12月美国PPI下行的最大推动力。从整体上看,来自原材料价格的压力有所缓解,居民需求不足,生产企业下游议价能力走弱,企业的整体利润表现依旧有待改善。
美国通胀未来仍有可能出现反复,然而在全球贸易整体下行的大趋势下,通胀率再创新高的可能性正在逐渐降低。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加入“裁员大军”,特别是传统高薪的科技和金融企业裁员,令美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降低,美国经济很可能从此前的“过热”转向另一个极端。
日本2022年贸易逆差创44年以来新高
1月19日消息,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日本2022年贸易统计初值(以通关为准),出口减去进口的贸易收支为逆差19.971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5万亿元)。这是有可比数据后,自1979年以来的历史最高额,大幅超过2014年创下的12.8161万亿日元纪录。日本已经连续两年呈现贸易逆差。
具体来看,日本2022年进口额为118.1573万亿日元,较上年增长39.2%,出口额为98.1860万亿日元,也增长18.2%,均创下历史新高。同时,日本财务省公布的2022年12月贸易收支为逆差1.4485万亿日元,为五个月来首次跌破2万亿日元,连续17个月呈现逆差。其中,进口同比增长20.6%,出口同比增长11.5%。(中国新闻网)
|点评|能源价格上行和日元疲软是日本2022年贸易逆差扩大的最主要因素。日本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对全球资源的依赖性较深。每年需要进口大量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转为工业产品出口,或维持国内居民生活。所以,去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抬升了日本进口额。并且,日本央行持续的货币宽松政策,令日元大幅走弱,进一步推高了日本进口成本。
不过,日本贸易逆差扩大的势头在2023年有望得到改善。国际能源价格已经出现回落趋势,再加上美联储加息力度减弱,美元强劲的升值趋势被打断,带给日元的贬值压力大大降低,这些都有助于日本减少对进口原材料的支出。
IEA:今年全球石油需求或创历史新高
1月19日消息,在最新发布的月度报告中,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料将增长190万桶/日,达到创纪录的1.017亿桶/日。其中,中国的需求预计将占2023年石油需求增长的半数。总的来看,IEA指出石油市场将在今年一季度面临更大供应过剩,本季度面临的盈余高于此前的预期,目前全球需求仍受到限制。
IEA表示,2022年11月全球石油库存增加了7910万桶,达到2021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OPEC组织12月原油产量环比下降40万桶/日,至2919万桶/日。2022年全球需求未进行修正,为99.9百万桶/日。(华尔街见闻)
|点评|IEA对于今年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测,可能有些过于乐观。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大国。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稳经济政策的支持力度正在逐步加大,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复苏,对于石油的需求也将逐步恢复。
然而,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发展却不容乐观,衰退的警钟已经在这两大经济体中鸣响。美国和欧洲石油用量的总和远超中国,即便中国经济如期复苏,能否对冲欧美石油需求下滑还未可知。再加上全球贸易的放缓,今年全球石油的需求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国家级网约车聚合平台将上线
1月19日消息,基于网约车行业一度存在的无序扩张和数据安全问题,首个国家级交通出行平台“强国交通”近日已经完成内测,即将上线。“强国交通”秉承数字惠民和安全可控的原则,将陆续上线约车、货运、水运、航运等多项功能,最大程度保护用户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
据了解,“强国交通”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相关部门联合打造的数字立体交通应用服务平台。“强国交通”将率先推出约车服务,预计接入运力将占市场全部运力的90%以上。上线后也将接入微信、支付宝、抖音等平台,方便群众享受安全、便捷的数字交通服务。(综合第一财经)
|点评|网约车平台的出现,为人们的出行增添了很多便利。随着疫情放开,各地的出行需求恢复,网约车平台的订单量也开始增长。当然,网约车等出行平台作为新兴产业,也存在不少问题。各种各样的App应用也让人眼花缭乱。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聚合类出行平台。
在这背景下,一个国家级的网约车聚合平台的上线,看似切合了用户需求。只不过,网约车行业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监管和鼓励市场竞争来解决。通过行政手段设立的平台,固然可以得到政策上的扶持,但能否在市场中得到认可,还要打个问号。
居民储蓄意愿增强银行存款创新高
1月19日消息,尽管2022年以来,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经历了两轮下调,定期存款利率已步入“2时代”,大额存单的利率也降低至“3时代”,但仍难阻居民存款热情的升温。近几个月,很多商业银行的大额存单受到客户抢购,上演“一单难求”、上架即“秒空”的境况。
继近期央行披露住户存款激增后,上市银行业绩快报也显示,不少银行的新增存款创新高。截至1月18日,已有9家A股上市银行在2022年业绩快报中披露了存款数据,均显示存款增速相对较快。其中,有四家银行存款增速超过15%,瑞丰银行以23.27%的全年存款增速居首,招商银行也以18.73%的存款增速居前。(综合东方财富网)
|点评|2022年受疫情冲击影响,多地出现了长达数月的封控,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加上资本市场的普遍下行,资产缩水,很多人的收入也受到了影响。在此情况下,因消费场景的缺失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居民的消费和投资意愿也被暂时压制。
所以,尽管银行利率不断下调,但储蓄仍成为家庭资产的避风港。只有当居民的消费信心提升,对未来的预期更加稳定了,才能盘活居民的“超额”储蓄。这背后,既涉及经济的回暖,也涉及政策的稳定性。总之一句话,要让居民的腰包“鼓”起来,也要让居民有底气花钱。
美国科技大厂再现万人级裁员
1月19日消息,当前科技行业前景黯淡,大厂们纷纷减员砍支出,努力应对收入增长放缓的大形势。本周三,美国科技大厂微软、亚马逊纷纷开启万人级别大裁员。微软正式宣布,到3月31日之前将裁员1万人,在总员工数中的占比不到5%。亚马逊最新一轮裁员计划也于周三开始,这是其1月初宣布的超过1.8万人大裁员的一部分。
除了微软和亚马逊的万人级别大裁员,此前还有Meta的约1.1万人裁员,约占其员工数的13%;推特在马斯克接手之后,已经有四分之三的雇员被裁撤或者主动离职;Salesforce上周表示将裁员10%,相当于约8000名员工。(综合华尔街见闻)
|点评|美联储在持续加息以打压40年未见的高通胀之时,也为美国经济走向衰退埋下了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行业在过去靠过度投资和快速扩张而形成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加之疫情导致的估值下滑、消费收缩,直接导致美国的科技行业在经历了一轮为期20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不得不开始断臂求生。
但大企业的裁员也为一直在夹缝中求生的中小企业创造了机会。市场上突然放出的大量高素质员工,将成为他们人才储备的主要来源。而对这些被裁的员工来说,失去了大厂的光环,也未见一定是坏事。在危机面前,从容切换赛道,也是一个职场人应有的自觉。
苹果推出第二代HomePod音箱
1月19日消息,苹果周三晚推出第二代HomePod音箱,搭载2021年发布的S7芯片,外观几乎与初代HomePod一致,但在音频和智能化上进行了升级,还具备温度感应功能。
据媒体报道,在HomePod之外,苹果正加紧研发一款有触控屏的新智能家居配件,这款设备类似低端iPad,但可以被固定在墙壁上,它能控制空调和灯光、播放视频,还能用来进行FaceTime聊天。此外,苹果公司还计划在2024年初发布下一代Apple TV,新品将采用速度更快的处理器。苹果将直面亚马逊和谷歌等竞争对手。(综合华尔街见闻)
|点评|苹果在智能家居板块的布局最早始于2014年,迄今已将近9年时间,但因市场反应平平,所以几乎不被国内的用户所熟知,在智能音箱等类别上的影响力,更是远不如亚马逊和谷歌。以初代HomePod为例,推出后几乎无人问津。目前的智能家居产品也只有Apple TV系列和2020年推出的HomePod mini。
但随着智能家居连接协议“Matter”在2021年正式推出,不同品牌产品不兼容的壁垒得以消除,苹果也开始全面暴露其在智能家居行业的野心,并开始寻机挺进中国市场。这个市场在未来的竞争将非常激烈。
周四两市低开高走创指涨超1%
1月19日,指数低开高走,三大股指早间集体翻红,午后震荡拉升,创指涨超1%,科创50指数涨超1.5%。板块方面,数字经济概念延续强势,医药医疗股多数走强,半导体、芯片板块反弹回暖,证券板块活跃;酒店、零售等消费板块持续调整,农业股集体走弱,贵金属板块陷入回调。总体来看,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超3200股飘红。
截至收盘,沪指报3240.28点,涨0.49%,成交额为2968亿元;深成指报11913.26点,涨0.87%,成交额为3902亿元;创指报2571.44点,涨1.08%,成交额为1301亿元。沪深两市成交额共计6870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512亿。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93.93亿元,本月净买入金额已超千亿。(新浪财经)
|点评|周四两市没有受隔夜美股走弱的影响,形成低开高走。目前,美股和A股的运行逻辑形成了小幅的跷跷板效应。美国经济可能滑向衰退和中国经济有望复苏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美股越是走弱,越能推动全球资金转而流入A股市场。从盘面上看,科技板块暂时成为市场中的主线行情。大金融板块作为传统人气板块,近日异动频繁,但是对市场情绪的调动显得极为有限。
券商板块历来有“牛市旗手”之称,然而在2022年中,券商板块频繁地形成“A字形”走势,令投资者对于券商板块的上涨普遍持有怀疑态度,认为券商板块的上涨是在上演“狼来了”的故事。部分看好金融板块未来行情的投资者“剑走偏锋”,选择期货概念中的个股进行炒作。
文中股市、期货内容仅供参考
不构成投资建议
栏目主编魏英杰
责任编辑 |何梦飞主编 |郑媛眉
订阅《每周来份晓报告》
把握前沿趋势,挖掘数据里的财富密码
点击下图▼订阅报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