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始了。你也总结去年,做了正式或非正式的新年计划么?
比如决心今年内找到稳定的恋爱对象,读30本书,每周运动3次,少看电视剧,减肥5斤,学完某个在线课,去旅行两次……
制定总也完不成的新年计划,其实是件饮鸩止渴的事儿。
/ NYT /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做计划?因为做计划能给人带来希望。
过去这一两年过得越揪心、越焦虑、越不满,对未来的计划往往越能给人带来安慰。
但安慰都是暂时的。当计划又没完成(是的,不是第一次了),它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压力和焦虑情绪。是我自律性太差吗?就这么拖延吗?能力不足吗?没希望了吗?一轮的自我怀疑袭来。于是,再制定些新的计划以求安慰。
我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为职业发展制定了很多计划,最初想进入咨询行业,但实际上对这个行业并不了解也谈不上喜欢,仅仅是制定了计划,第一份工作没有进入咨询行业就非常沮丧。后来这些年,我在六个城市生活过,职业也有很多大的转折,从投行转做公益慈善,重回校园读书到转做教育,从就业到创业,这中间的很多转折都是不曾计划到的。
当然,我也制定过很多没完成的新年计划,比如希望我今年能多少书,但是一般我都无法达到那个数字。因为计划一旦成为计划,就很容易成为无法完成的负担。直到这两年,我更学会把期望变成行动,随时调整,保持让自己满意的状态。当我改变了制定计划的方式,我阅读的书、写作的内容、学习的课程、保持的生活习惯,都远远超过了曾经的那些计划
我是什么做到的呢今天我会分享几个提升行动力的有效方式,助你在自己想要的方向上砥砺前行。
新年计划的三个问题
三个最主要的问题,会让新年计划变成海市蜃楼。
第一个问题,计划过于关注结果,忽略了过程。
你有没有减肥的经历?还记得有一阵去练瑜伽,更衣室里每天都听到有女性在说,自己今天又重了几两,晚上不准备吃饭了,很难想象这是种让人愉悦的生活体验。
为什么减肥对很多人是痛苦的事?不只是因为实现不了目标,减下去又反弹,关键是整个过程常常就让人难以享受
让人享受的过程是什么呢?可能是爱上某种运动,运动的时候很享受;是接受了更多健康教育,改变了对糖、碳酸和脂肪的观念,不再享受那些高糖高脂的食物;是找到既健康又美味的餐馆或食谱,可以让人吃得开心又放心……
很多人也会计划今年阅读多少本书,20本、30本、50本……当这个数字进入计划之中,很多时候你就会盯着这个数字,盘算今天有没有达到阅读目标。
在读书的过程中,目标本身其实会分散很多的精力,有的时候你读一本书可能不是很喜欢,读了一半后,开始纠结是否要把它读完,如果只读一半算不算完成了一本的目标?心里总是有这些嘀咕,但实际上,你并没有享受阅读的过
关注过程,结果是副产品。
第二个问题,计划过于详细,缺乏弹性和吸引力。
想象这两个计划哪个更有吸引力?
  • 计划1:每周六下午用三小时画一幅画(2023年内)
  • 计划2:给大家庭中的每个人画一幅肖像(无时间限制)
/ NYT /
好的计划应该能吸引人去做,是有弹性的,能激发出人更好的一面。如果你想给家里的人画肖像,这其中带着情感,你要和每个人沟通,作品会给家人和你带来快乐和成就感,会增强人和人的链接。你在一个项目中创造。
你不是为了画而画,不是为了证明自己,也不强求自己。
那些特别详细的计划,可能适合极少数特别自律、已经有良好和规律的习惯的人,例如像是我们带孩子们读的《八十天环游世界》的男主角,但即使这位男主角在环游世界的过程中都学会了要随机应变。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要在一夜之间转变自己的习惯是很难的,太详细的计划常常会适得其反,变成心理负担,消耗人行动的动力。
第三个问题,计划夹着很多自我评价,或太看重他人评价,引起心理负担。
当你做一些事的时候,头脑中会不会模糊冒出这样一些观念:
“这个月读完了这3本书,发个朋友圈,朋友们应该会觉得我很厉害吧。”
“每周去三次健身房,相亲的时候应该和对方有更多话可聊吧。”
“年初就想好今年要少看电视剧多出去玩,这个周末又宅在家熬夜看了一部韩剧,我怎么就这么不自律啊!太糟糕了。”
当然,发了此类朋友圈,不能倒推出就有这类想法。(警惕肯定后件谬误)
/ NYT /
但如果你确实有这样一些观念,这些自我评价、不自觉的表演,往往会阻碍你关注自身的感受、关注你做的事情本身,阻碍你享受和投入
教育孩子也是类似的:不要把详细的时间表强加给孩子,不要太关注孩子考了几分、读了几本书这样的结果,尽量不要给孩子各种评价。
关注过程,和孩子交流阅读的内容,了解孩子的感受,给孩子支持,鼓励孩子自己探索和创造。
人生不是完成时,是进行时,结果往往是不可控的,更重要的是高兴地把握当下的每刻旅程。
可以怎么做呢?我个人提三个具体的建议。
思考大方向
第一个建议加深对价值观的思考,增加对自己的了解,更清晰大的方向,但不一定要把大方向变成特别具体的计划表。
比如和十年前相比,现在的我更看重和自然环境的接触,健康的身体,还有高质量阅读带来的积累。
十年前我或许也会说这些重要,但更多还是心口不一,口头上说说,并没有真正进入内心,成为清晰的价值观,甚至是某种信念
改变和这些年的经历有关:比如经历了北京的雾霾天,在国家公园深受自然的触动,更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身体问题的困扰……
/ NYT /
改变也和思考有关:会去思考,困扰我的问题是什么?让我感到享受和有成就感的经历是什么?那些容易被忽视,被认为理所当然,却格外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人容易陷入习惯中,十年如一日地生活,也容易觉得改变或探索价值观是个太复杂的事,不愿意去思考和面对。
但如果能对自我和社会保持觉察,有积极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大方向总是会越来越清晰的
行动不功利
第二个建议想到就去做,关注当下,关注感受,尽可能放下功利心
功利心无处不在,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教育孩子,要保护孩子天生那份不功利的心,鼓励孩子做喜欢的事,跟着好奇心去探索,那是非常可贵的。
前几年我会做阅读计划,读多少本书,哪些类别,哪些有什么作用。结果一年下来读不了太多。
仔细想想,人们常常面临哪些阅读的障碍?没时间;没信心;读了一半的书,不感兴趣,又觉得弃之可惜,硬着头皮读;一本书开头没读进去,卡住了,又总觉得要读完,心理障碍大,迟迟不愿开始读别的书;觉得自己喜欢的书格调不高,格调高的看不进去,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
当我放下功利心,真正享受阅读本身,世界更开阔了。
我会读很多无用的书,只是因为喜欢读;有的书读了1/10读不进去,我就放一放,愿意的时候再来读;拾起一本原来读过一部分的书,前面已经忘了,就从头再看,不觉得浪费时间;可能同时读几本书,有的适合听,有的适合慢慢读……
当我真正能享受阅读本身,被未知和书籍本身吸引,忘掉那些功利心,结果作为副产品,反而我变得很享受阅读一些大部头,反而一年能阅读很多书
这些行动,自然会引领你有更多的积累和创造。
快乐地创造
第三个建议想一些有趣的项目,尝试做一些作品,给自己一些创造的机会,沉浸其中
创造,能激发人去做,往往更容易让人进入心流状态,也就是沉浸在当下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感觉到自己有不为所知的一面被激发出来。
创造,本身也应该是从你的兴趣出发。
/ NYT /
比如,
  • 制作相片集,用仪式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可能激发你观察当下的生活和孩子的状态;
  • 了解你所在城市的城中村——激发你周末有空就去不同的城中村走走看看,和本地人聊聊,做一些记录;
  • 了解你所在省的公园或村落——激发你去不同的公园走走;
  • 记录你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观察和思考——激发你可能写作、做个播客或者公号;
  • 创作一篇短篇小说——为了表达你的观察和思考,不为了出版;
  • 和一些人共学某些话题——激发你做某个主题的读书会;
  • ……
不要低估自己,不要被各种功利心和评价所困,就,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吧,活在当下,尽情创造

作者:郭兆凡
C计划联合创始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曾任职高盛集团,后从事地震重建工作和教育创新研究。
排版:呢呢

最新课程
怎样让下一代包容多元观点,学会独立思考?

C计划研发出给孩子的思维训练课,并且与阅读、写作结合,开设了儿童思辨阅读在线直播课。希望帮助更多孩子,从小接受好的思维训练,成长为独立思考、能够理性交流的人
扫码下图二维码立即报名!👇
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老学员可向客服小思、小阅咨询。
推荐阅读
点“在看”/留言互动
不错过理性的声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