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连续第三年去来到 HiShorts! 厦门短片周。和其他电影节相比,HiShorts!更符合我对 “xx节” 的想象:一群有着相同爱好的人聚在一起,互相分享和讨论他们的最爱的东西。有点像上学时的讨论课,不管你是观影爱好者还是影视创作者,一次论坛结束,豆瓣电影的“想看”列表里又会增加一长串吸引人的名字。
在我今年的 “想看” 列表里,首当其冲的就是孔大山导演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因为 2015 年对《法治未来时》的 “惊鸿一瞥”,让我对这部即将在愚人节上映的伪纪录长片充满期待。本次 HiShorts! 论坛就邀请到了孔大山导演,还有纪录片《尘默呼吸》的导演李维,《课间休息》的导演董劼,电影专栏作家王小鲁,共同分享了他们的创作经验和对伪纪录片的看法,由制片人王潇潇担任主持。
论坛上,几位导演都提到了不少对他们有着深远影响的纪录片及伪纪录片作品。这些作品贯穿了整个论坛的始终,不仅有电影,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综艺节目和剧集。正好快放假了,趁着《宇宙探索编辑部》还没上映,可以先看这些解解馋。 
以下,是他们在 HiShorts! 论坛上分享的伪纪录片单。

《女巫布莱尔》 (1999) 

制作发行于 1999 年的低预算美国恐怖电影,票房却高达 3 亿美元,是影史上投资回报率仅次于《深喉》的独立电影。
整部电影用业余拍摄的镜头模拟纪录片形式拍摄,讲述了 3 个电影学生深入丛林探索女巫布莱尔的传说,却遭遇灵异事件集体失踪,直到一年后,他们拍摄的影片被发现,这部影片就是他们留下的电影胶片。
分享人:王小鲁
分享理由:这是一部经典的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的剧情片,票房也很高。后来导演还把故事放在了一个网站上,试图告诉大家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探索·发现
2001 年于 CCTV 10 开播,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大型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的纪录片栏目。从秦始皇陵到 UFO,已解之谜和未解之谜都在 CCTV 探索发现。
分享人:王小鲁
分享理由:电视台用的比较多的一种伪纪录片形式,西方很早就有了,专业名词称为 docu-drama 或 docufiction,中国到前些年才开始有。对于一些很有吸引力但只有口述内容的历史题材也适用。
法治未来时(2015)
2015 年,孔大山导演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时做的学生作业,原标题 “震惊!拍文艺片闷死人上新闻了!导演被抓了!”
在拍文艺片害死人的时代,仿照法制节目的拍法,对文艺片摄制组进行暗访和警方极限抓捕行动进行的追踪记录。
分享人:孔大山
分享内容:《法治未来时》更像是一部伪新闻片,它是我读研究生时王红卫老师布置的一个设置假定性情境的训练。你拍任何一个纪录片,都要为你的故事做一个假定性设置,有的假定性是有一点高于现实的,有的是纯粹脱离现实的,这是一个非常高概念的东西。作为导演,你要非常精确的去把控演员的表演、剧作等所有元素都能归纳到同一个假定性上去。而伪纪录片就是用天然的反应速度去达到这个假定的现实。
课间休息(2019)
董劼导演的毕业作业,片中他扮演他自己,董劼的老师扮演影片中他的老师,拍摄的内容是他在拍一部关于他生活的纪录片作业时发生的故事,主线由他们无意间得知一个初中同学失踪而展开。
分享人:董劼
分享内容:我之所以会选择伪纪录片的形式,主要是从人物出发。我大一时就拍过关于这个人物的生活的纪录片,后来发现他身上还有很多我想放进来的东西。在剧本层面,其实我最早的构思还是一个剧情片,就是让他去找一个人,而用伪纪录片的形式,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一个素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物质感。这就是我的初衷。
在拍摄时,因为扮演我的老师的演员是素人,为了找一种纪录片的质感,我采取的方法是到拍完之后也没有给他看过剧本。我的方法有点像很多年前拍人物纪录片的方式:我会带着三五个主创很早就去接触他,让他习惯我们的存在,然后到开始拍摄时,现场的人也不多,每场戏都只告诉他这场戏的大概情境是什么,然后选择一个对他来说完全顺畅的方式去演。
(2022)
通过镜头和观众沟通(并下咒)的伪纪录恐怖片。六年前,不信神的主角团勇闯禁地,唯一幸存的女主角当时已怀孕,后生下一女,随之而来的便是诅咒与母爱的博弈。
摄影机不要停!(2017)
前 30 分钟是伪纪录手法的僵尸片,30 分钟之后是拍摄僵尸片的伪纪录片。
(咒 & 摄影机不要停!)享人:王潇潇
分享理由:伪纪录作为一种剧情片的语法,因为它天然的假定性的因素,比较适合用于这种灵异片或者是科幻片的拍摄。
宇宙探索编辑部(2023)
科幻杂志《宇宙探索》编辑部的主编痴迷于寻找地外文明,某天他终于接收到了一个疑似来自宇宙深处的异常信号,并从此踏上追寻之旅的故事。
分享人:孔大山
分享内容:因为伪纪录片有一种天然的在场感,所以在这个故事里,摄像机的视角其实是代替观众的视角来拍摄的,就像我们一个人跟随着另外一些人去出行一样,我们本能地想往哪看,想要关注哪些细节,摄像机其实就代替了我去关注。
在这部影片的剧本创作上,我其实也参考了一些纪录片。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纪录片的爱好者,片中的女主角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徐童导演的《算命》里的唐小雁,另一个内蒙的酒鬼,是借鉴顾桃导演《犴达罕》里的维加。
我不是为了拍一部伪纪录片而去参考纪录片,而是我觉得剧情片可以在纪录片的真实素材里去寻找一些有质感的人物形象。比如在演员的表演上,我会让他们去看我找的纪录片学习一下。因为它不只是某一个角色的探讨,而更重要的是一种语境的探讨,要让他们知道这段台词放到一个正常的状态下,可能是这样搭的。
但我也做不到纪录片式的那种自然,因为剧情片里可能两句话就能把信息传达清楚的地方,在生活中我们的表达就没有那么缜密和精确。(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都会写很多废话,很多水词,就为了让它更像我们生活中说话的样子。
二十四城记 (2008)
电影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拍摄而成,描述了一个因开发新楼盘而搬迁的成都国有企业的三代人的生活经历,其中包含了五个真实的访谈和四个由演员表现的虚构的访谈场景。片名中 “二十四城” 则是来自于一个真实的同名房地产开发项目。
分享人:王小鲁
分享理由:在剧情片里,纪录片或伪纪录片的使用,它是营造一种吸引力、一种形式,表达独特诉求的一种方式。《二十四城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 (2022)
汪英伦执导的伪纪录片式喜剧电影,讲述了一群海外华人筹备春晚时发生的故事,总的来说就是一群人很正经地在搞些不正经的东西。
分享人:王潇潇、李维
分享内容:这个片子成本只花了 20 万,观众反响却很好,在网络上大火,说明大家对于这些内容的需求也很大,这种真实性其实是有吸引力的,也能够引导大家去参与创作。
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
约翰·威尔逊每集会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在影片开始时都试图以解决这个问题为出发点,将镜头对准纽约街景,在调查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闲聊和发散,最后可能发展出和标题毫无关系的落脚点。但无论如何,你都能收获一路上的纽约街头奇景。
分享人:董劼
分享理由:神龙士力架的视频让我联想到这部影片,这也是一种新的纪录方式,虽然我们对于它是否属于伪纪录还有一些争议,因为第一季他是一个人拍摄,第二季就有一个 5 人的团队帮他拍摄,所以能看出第一季他的完成度更高,很推荐大家去看看。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2001)
岩井俊二导演的作品。关于孤独的男孩,以太,一个名叫 “莉莉周” 的歌手,还有日式青春的一切。
分享人:孔大山
分享理由:片中有一段长达 20 分钟的纯 DV 的段落,它中间是完全用一个机位视角去记录的,现在看觉得也很棒。
阳光普照 (2019)
钟孟宏导演的第五部电影长片,故事原型来自于钟孟宏同学的真实故事。
分享人:孔大山
分享理由:像《阳光普照》这样存在真实人物原型为什么不拍纪录片,去专门展现这个人物呢,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纪录片的伦理要求,你必须要按照现实去选取素材,而在这个加工的工程中,你一定会产生自己的价值判断。
我不太认同说我们(拍纪录片)只是客观呈现不评判这个话,尤其当我拍一个我想拍的电影,那就是文化的传达,不管我是扮演自己也好,角色是不是有原型或者真实人物存在也好,它都是有我的一个态度的,这也是它能被拍出来的必要性所在。
在高速公路上游泳 (1998)

1997年,导演吴耀东在台北西门町寻找拍摄对象,Tom出现主动让他拍摄自己。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镜头记录了他们两人作为拍摄者和被拍者之间的纠葛和博弈。
分享人:李维
分享理由:在纪录片的背后,其实牵扯着一个巨大的伦理问题。有的故事如果你用纪录片的方式去拍摄,就会有违背伦理,只有用剧情的方式才能把整个事件完整的叙述出来。
像是《在高速公路上游泳》,和导演 20 年后再回去拍摄的《晚安,再见》(2018),两部片子在取材上都存在巨大的争议。在台北做世界首映的时候,有的评委都要因为这部片子打起来了。
如果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我非常建议大家去看一下这两部片子。
祝大家假期观影愉快!
//作者:Rice
//编辑:Rice
//设计:板砖兮
//排版:Leney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