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一鹏  
随着“InfoQ 年度技术盘点与展望”计划接近尾声,一个命题浮出了水面:能否通过一篇文章读懂 2022 -2023 技术圈的主要变化和规律?答案是可能的,并且在结论维度,可能会比我们预计的更收敛。因此我们将 InfoQ 在 2022 年底进行的所有媒体专访文章、行业研究报告、技术榜单评选汇聚在了一起,并将其内在的规律与核心结论进行了抽象。
1 成熟技术持续发展,关键词为“务实”
2022 年,基础支撑类技术在成熟度方面稳步发展,这一年的关键词不在于“颠覆性”技术,而在于“务实”,比如说——
微服务
(原文出处:《解读微服务的 2022》,作者:李艳林,策划:Tina)
目前主流微服务开源项目每年以平均 10% 以上的速度在增长,数字上呈现的不仅是行业规模,也折射了每年新晋微服务开发者的水位。
  • Apache Dubbo:4.3w,YoY 12%
  • Istio: 3.3w, YoY 11%
  • Nacos:2.6w,YoY 23%
  • Spring Cloud Alibaba:2.5w,YoY 15%
  • Seata:2.4w,YoY 10%
  • Envoy: 2.2w, YoY 16%
  • SkyWalking:2.2w,YoY 14%
  • Sentinel:2.0w,YoY 13%
数据统计自 2022 年 12 月 25 日,计算主子仓库的累加数据。云原生普及之前,微服务开发者专注的是微服务的架构、迭代、交付和运维。随着云原生技术的成熟,微服务也在被云原生化,这时候,开发者和架构师更关心的是如何借助云的优势,简化微服务的运维问题,并更专注在业务的交付效率上。
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云的算力成本的不断下降,微服务在帮助企业提高研发效率、落地敏捷开发的过程中,其发挥的降本增效价值已经越来越明显,这时候,微服务的价值侧重点是发生了变化的。过去的一年,我们看到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开始采用微服务,快速上量、高效迭代,并将微服务应用建立在云上,加速迈入云原生时代。
此外,云拓宽了微服务的价值边界,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开发态的效率提升,也体现在了运维态上的价值。以 Nacos 为例,注册配置中心是一个旁路应用,但却承载着高频服务任务,一旦遇到可用性问题,会大面积影响线上业务,通过云厂商提供的 Nacos 商业版,可以极大的提高微服务在运维态上的价值,提升性能、提高可用性,阿里云的微服务引擎 MSE,以及腾讯云和华为云都提供了面向 Nacos/ZooKeeper/Eureka 的商业化服务。
云原生
(原文出处:《解读云原生的 2022》,作者:褚杏娟)
如果从底层基础技术和偏向场景化的应用技术两方面,对云原生 2022 的发展情况进行盘点,结果将是:
  • 容器的“黑盒”打开,混部带来了效率提升,备受企业欢迎;
  • Serverless 基于容器完成标准化,应用“元年”开启;
  • Service Mesh 进行新尝试,落地方式还在探索;
  • 降本增效大主题下,FinOps 理念得到快速发展;
  • 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开始应用云原生技术等
其中,容器化 Serverless 发展的目标是为了兼容原本容器的技术体系、降低企业迁移的成本。容器化 Serverless 将 Serverless 与容器结合,Serverless 技术兼容容器的 API,两个技术体系打通后也意味着容器化 Serverless 是标准的。因此,各云厂商的产品标准在趋于一致,能力也在逐步完善。在这个前提下,企业服务的迁移会更容易。
当然,容器化 Serverless 不同厂商之间的产品策略也有差异。比如,微软的 Container Apps 支持 Dapr 分布式应用环境,运行在基于 AKS 的隐藏的抽象 Kubernetes 集群之上,甚至不向用户公开 Kubernetes API,阿里云则走在提供 Serverless 容器服务 ASK 的道路上。
现在,Serverless 的稳定性和效率已经被逐渐接受,一些企业之前只是在周边的个别业务上牛刀小试,现在开始将部分核心业务放到 Serverless 上。比如阿里云完成核心云产品全面 Serverless 化,作业帮将某部分核心业务放到 Serverless 后成本节省了 20%-30%,高德业务投放平台全面采用基于函数计算构建的 Serverless 架构来支撑百万 QPS 等。
数字化
(原文出处:《解读数字化的 2022》,作者:罗燕珊,策划:高玉娴)
今年在跟企业交流时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是“效益”。从短期来看,单个项目投入更注重效果和速度,不再执着于长期的大项目,更加希望找到投资小见效快能持续迭代的投资。这意味着,企业不再只关注内部的管理,也不满足于系统和应用的成功上线,更多地以终为始,如何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降本增效的实际价值角度去思考,这些数字化技术和数据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效益,这也就是史凯在原创著作《精益数据方法论》中所梳理的,数字化转型将从业务价值出发,减少浪费,提升效益。
当然,每个企业由于所处行业、市场环境、业务形态、发展阶段等各方面的差异,聚焦的数字化场景不尽相同。对此,史凯总结了四类企业需求更为迫切的数字化场景:
第一,营销获客类,也就是能直接助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场景;
第二,运营优化类,能够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场景;
第三,用户体验类,通过数据提升用户体验,深挖存量;
第四,风控合规类,能够通过数据来提升企业风险管理和合规能力的场景。
2 下一代技术标准正在形成,关键词为“民主化”
另一部分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度更深,它们不仅关注“务实”,更关注技术的“民主化”,即能让更多开发者更好、更便捷地挖掘技术的全部价值,无障碍应用于业务中。
大数据  
(原文出处:《解读大数据的 2022》,作者:王宇飞,策划:蔡芳芳)
A16Z 今年发布了世界排名前 50 的数据创业公司 https://future.com/data50/ ,文章中指出:数据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基础设施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价值预计超过 700 亿美元,2021 年数据管理支出占企业所有基础设施支出的五分之一以上。这 50 家创业公司的估值总计超过千亿美元,总融资额约 145 亿美元,其中 20 家在 2021 年晋级独角兽行列。
笔者认为,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数据使用的民主化对帮助企业快速成长起到了愈发关键的作用。这里面包括增长营销、业务诊断、结合机器学习赋能业务过程自动化等等,早已不再只是单纯的报表统计需求。
而海外云数仓的发展,尤其像 Snowflake 的发展与崛起,进一步带动了整个大数据管理工具的生态发展,形成了目前的 Modern Data Stack。Snowflake 作为云中立的数仓,可以做到足够的开放兼容,利用生态的发展增强整体数据管理链路的竞争力。从其对生态公司的投资布局也能看出,涵盖了从数据转换、元数据管理到数据安全等多领域公司。
数据库
(原文出处:《解读数据库的 2022》,作者:李冬梅,审校:蔡芳芳)
数据库各种类的融合也是服务开发者的体现,更包括软硬件融合、混合负载融合、分布式与单机的融合、多模态的融合等,但实际上融合问题并不好解决。
比如,软硬件融合就是个难题。数据库经历了多年发展,其底层架构和算法针对过去的硬件网络等基础设施经过充分设计,以获得最佳性能,但是随着新型硬件的发展,例如新 CPU 架构、新存储介质,以及新网络架构的发展与成熟,数据库底层机制也必须有相应的调整,才能充分发挥新硬件的特性。
此外,分布式与单机的融合也有一定技术难度。单机数据库相较于分布式数据库,由于不需要大量的分布式事务处理,所以单核性能会高于分布式数据。但是数据库面临的市场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市场,有一些场景可能一个单机数据库就能支持,用分布式显然有点“大材小用”,但是有一些场景又需要分布式数据库以支撑海量数据和海量交易。那么如何在数据库规模比较小的时候,表现为一个单机数据库,不需要复杂的分布式事务机制,而随着数据规模增长,又能自动生长为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而不需要大规模的数据库迁移等,就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以 TDSQL 为代表的多家厂商开始尝试采用对等架构实现存算分离与存算一体的兼顾,使数据库产品能兼顾不同规模的场景,取得不同的平衡;而 OceanBase 则推出单机分布式一体化架构,打造更加开放、灵活、高效、易用的下一代企业级分布式数据库。实现了在线水平扩展的同时不增加分布式相关 overhead,从而能够像集中式数据库一样部署在小规格的服务器上,做到单节点性能达到甚至超越集中式数据库的水平。
可观测
(原文出处:《解读可观测的 2022》,作者:鲁冬雪)
过去一年里,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企业 CTO 们对于可观测性的关注度有了明显大幅提升。从全球视角来看,不管是 Grafana 的 ObservabilityCON,还是今年谷歌云举办的 Google Cloud Next'22 Recap、北美的 KubeCon 2022 大会,亦或者是前不久亚马逊云科技举办的 re:Invent 全球大会、NGINX 举办的 NGINX Sprint China2022,可观测性话题的探讨比例都有了明显提升,像 Google Cloud Next'22 Recap 大会谈可观测性几乎占到了大会整体内容的三分之一。
总体来说,真正的可观测性平台应该是,能够将各种各样对于系统的形态、实时的状态进行有结构性的收集并提供一系列的观察、测量手段的平台。简单来说,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技术,像传感器一样,能够让开发者们的开发、测试、运维过程变的更容易,能够即时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而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监控”。
可观测性平台一定是数据组织统一化的,否则分开的日志系统、链路系统、指标系统很难实现数据与数据的关联。比如日志里的字段,主机系统中叫 host,在指标系统里叫 host name,然后有的系统用 IP 地址,有的系统用主机名,那在做关联分析和连接查询时会发现根本无从下手。有的公司也会将不同系统的数据分散开进行监控,利用“数据中台”的一个构建方案将所有数据汇聚到同一个平台中去做分析,但在实践过程中会发现,数据缺少实时性的结构化,无法做实时预警预测,只能做事后故障定位。
全球可观测性技术演进主要聚焦在 6 个方面:
  1. OpenTelemetry 逐渐成为行业标准
  2. Grafana 8.0 修改了 AGPL 协议
  3. eBPF 技术日趋成熟
  4. 可观测性开始更“注意安全”
  5. 行业认知:建立“业务的可观测性”越来越重要
  6. 多个“新玩家”入局
3 2022 技术领域热点新闻及中国技术成熟度曲线
除媒体报道、采访外,InfoQ 研究中心也对 2022 技术领域热点新闻进行了梳理,通过大量桌面研究、专家访谈,发布了中国技术成熟度曲线。
在基础设施、技术服务与技术应用等方面,有些趋势将继续延续,有些技术则将加快收获的脚步。在结合案头研究与企业技术负责人等专家的访谈交流后,InfoQ 发布 2023 年六大技术发展趋势展望,希望为 2023 年的技术领域提供一些灵感与想象。
基础设施:云上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助力 IT 部门进一步赋能业务
对于云服务对象而言,云计算将助力业务创新,同时呈现多云、分布式云使用率提升,上云企业范围快速扩大的特征;对于云厂商而言,云算力大规模提升、云弹性不断升级、云开发门槛不断降低的同时,云应用生态也将日益繁荣。
技术服务:平台工程技术或将引领中国研发效能再升级
平台工程是 DevOps 和业务程序员之间桥梁,是供内部开发人员更快更好交付业务软件的自助服务平台。平台工程能够提供针对内部团队的自助式开发者平台的机制和架构。根据 Gartner 预测,到 2026 年,80% 的软件工程组织将建立平台团队,其中 75% 将包含开发者自助服务门户,也有研究表明平台工程可以在 DevOps 的基础上优化开发者体验和加速团队的业务价值。
技术服务:超级算力拓展技术能量边界
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已获得明显成效之后,将进入基础资源层优化与调度运营服务层算力交易市场的阶段。进一步降低算力使用门槛,高效配置优质算力资源。推动多元算力服务在除互联网以外的各类垂直产业的深度应用,激发算力生产力。
技术应用:从前沿科技到产业应用,AI 无处不在
量子计算或将引领算力再升级,为各行各业开辟飞速发展的巨大空间。多模态模型在 2023 年获得新进展的同时,AI 应用都将加速虚实共生世界的融合。
技术应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进一步打通
虚实结合,数实融合在 2023 年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消费级领域产品更新依然跟随内容(游戏、社交、旅游等),此外,数字孪生在工厂、农场、城市、文旅将获得进一步进展。
产业应用: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技术间交融与业务需求融合更加深入
伴随着能源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与业务融合的深入,客户的要求会从“能用”向“好用”拓展,这要求工业互联网与能源互联网在响应客户需求时要更快速稳定,低代码、组装式工业 APP 程序、超自动化等成为厂商建立差异化竞争的重点。同时,客户对于能源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价值认同度提升,工业互联网与能源互联网会从强政策导向部分市场导向转变。
如果你希望深入了解 InfoQ 与几十位技术专家共同探索研究的 2022 技术盘点与 2023 技术趋势洞察,欢迎访问原文发布链接:
全技术领域文章专题:
https://www.infoq.cn/theme/168
中国软件技术发展洞察和趋势预测报告 2023:
https://www.infoq.cn/minibook/UGhD7MTY5Z43JG5YmWP3
此外,InfoQ 也为 2022 优秀的项目、团队单独设置了榜单评选,欢迎大家查看公开投票与专家评审结果:
https://www.infoq.cn/zones/chinatechawards2022/?utm_source=infoq-web&utm_medium=jg
今日好文推荐
福利时间
农历兔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InfoQ 送来专属红包封面🧧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领取!
先到先得,手慢无!
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2023 年新年心愿
InfoQ 祝大家兔年大吉,心想事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