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入云记。”                      
2022年,正是保险科技发展新的机遇窗口期,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国保险业协会《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文件先后发布。在深化保险科技应用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保险科技未来发展路线图逐渐清晰,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保险科技,正逐渐成为新时代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作为一家成立十年的保险公司,弘康人寿自成立以来,坚持“小、轻、快、强”经营理念,依靠科技赋能带来的效率提升和管理体制优化,降低了从保险公司到终端消费者之间的诸多渠道成本,公司将这部分成本让利给消费者,打造出多款超高性价比产品,“多啦A保”“大白智能定寿”等诸多爆款产品。
路漫漫上下而求索,弘康人寿看风驶船,响应行业发展的内生需求,积极拥抱数字化时代,用“保险+科技”赋能公司核心业务和服务能力,加快驶入保险数字化发展的竞争前沿。
01
一把双刃剑
2012年,世界跑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脸谱、雅虎、微软、谷歌纷纷布局移动端。在中国,手机网民达到4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互联网市场的发展热潮伴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创造了前所未有直达消费者的信息通路,方寸屏幕可以看到整个世界,买到整个世界。互联网保险作为一种便捷的投保渠道进入人们视野,用户可通过网络了解、对比不同的保险产品,极大的减少了信息不对称,让信息更透明。
同在2012年,弘康人寿成立,采用了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不用代理人销售保险,在大型电商和理财平台开起了保险旗舰店,采用电商的模式在线销售保险,彻底了实现了“去中介化”。这与互联网变革带来的居民购买习惯变化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这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没有销售队伍牵扯精力,公司将全部人力聚焦在产品开发上,做出了多款爆品,“哆啦 A 保”、“大白定期寿险”和“弘金保”等产品先后在市场引起不小的反响,“产品刚停售时,保单都会从门缝里塞进来。”
2013年,弘康人寿成立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便实现盈利,在第二年便实现盈利,弘康也打破了寿险“七平八盈”的规律,创造了“传奇”。 
互联网电商的销售模式尽管帮助弘康人寿实现早期业绩快速增长,在技术层面弘康人寿没有自给自足的中台设计,完全依赖于各个互联网平台渠道。
这主要源自于在互联网保险行业兴起早期,互联网保险的产品向互联网客户转型,但是企业IT架构却大多承袭自传统保险企业。保险企业为了满足线上平台“高可用性”的需求,解决每个平台在产品、交易流程和业务模式上的差异问题,不得不单独为这些大的线上渠道建立一套相对封闭且完整的小型交易系统。 
由于每个渠道的交易流程、业务模式、产品等等都不一样,企业不得不面对“烟囱林立”的境况,一旦要对业务内容增加统一的规则,就意味着所有的销售系统都要改,其操作难度显而易见。
02
发展新要求
为了实现技术破局,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弘康人寿决心转型,
在 IT 系统建设上有了更高要求,系统从性能、效率、成本等诸多方面都要考虑。而云计算,开始成为可选项。
在中国,云计算发起于2009年成立的阿里云。尽管阿里云第一个客户就是给淘宝商家发放小额贷款的金融项目,但彼时的金融机构都不信任国内的云计算技术。保险行业老兵王润海还记得,2013年前后一次行业聚会期间大家偶然谈起云计算,有人说可以用私有云,“当提到私有云时,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认为云还是非常不切实际的想法。”
然而,风起云涌的移动互联网大潮让“互联网+”是全国范围内炙手可热的话题,外卖、打车、生活服务等五花八门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开始在“云上飞速生长”。到 2016 年前后,互联网公司使用云技术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正是在2016年,弘康人寿开始和阿里云合作。
种子就此埋下。
03
转型进行时
2019年,公司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转型:既要建立公司的互联网销售能力,又不能趴在互联网营销渠道身上。
为了配合公司的战略转型,担任技术负责人的王润海从技术角度制定了两步走的计划:
第一步是自主化,保证由公司来对自己的产品、系统做设计。
第二步是系统化,在“业务优先”的发展理念框架下,公司很多管理方面的系统是缺失的,因而完成系统化至关重要。接下来则要以系统化为基础,向内和向外两条路径同时发展,“内部用的系统要不断数字化、智能化,外部销售的系统就是开始产品化和市场化。”
在转型路径中,全面上云是实现数字化的重要环节,却也并非唯一选择。比如,保险公司也可以选择搭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做自己的ODS大数据运算。但搭建和维护这样一套系统所需要的成本,是中小保险公司难以承担的。不仅如此,在数据同步的及时性、数据的开发、展示等各个环节,公司所要做到的准备、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
事实上,在数字化的发展大势之下,保险公司想要完成数字化转型却并非易事。除了数据一致性问题,庞大的数据处理量也是“上云”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其中以寿险公司的挑战尤甚。这是因为寿险则有大比例的长期客户,10年、20年、30年,甚至终身50年的周期内,寿险公司需要一直做好客户数据维护。
以弘康人寿投资型保险产品为例,客户对产品净值非常敏感。这就要求技术部门每天对每一份历史保单的净值进行计算并且显示在前台,这意味着计算效率和数据连续性有很高要求,对云平台的挑战不言而喻。
好消息是,总有先行者在探索。2020年以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中华保险、新华保险、友邦人寿等等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启了“云上创新”。
因而,弘康人寿从IDC机房走向“全面云化”进而实现数字化的过程,对整个保险行业都有着示范意义。
04
 比想象更快
亟待改善的“烟囱林立”困局,行业环境变化的客观需求……种种问题面前,上云势在必行。2019年,弘康人寿开始计划,在完成系统重构后,就启动全面上云。
2021年初,弘康加速了“上云”步伐。结合过往与阿里云的合作经历,大家对云的稳定性深信不疑,且也感受到云的弹性对于业务敏捷和成本优化带来的便利性。弘康在2021年底规划规划中,将核心业务整体上云作为公司2022年重要技术战略方向。 
关于云厂商的选择上,弘康最终选择了阿里云,“因为我们都清楚阿里云是真正从零开始自研的。”
除了自研,数据库问题也成为左右其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弘康人寿的业务性质决定其对于数据库的性能要求极高,这不仅仅其单独所设置的硬条件,也是整个行业上云面临的共同难题。 
保险公司有大量批处理任务。以弘康人寿为例,最大的表已经好几亿条数据,每天晚上都需要对其进行跑批处理,这些批处理任务必须在第二天业务开始前处理完,不然就会影响业务进度。
跑批吃数据库性能吃得非常严重。严重的时候 CPU 资源利用率 97%,跑到第二天 10 点才完成。在进行了多家的数据库压测性能比对后,阿里云Polar-O数据库从性能表现到兼容性改造难度,均取得优势。
在解决了核心数据库问题后, 2022年 2 月,弘康技术团队和阿里云团队一起开始计划上云流程。整个过程大体思路分为三步:先把外围系统上了,再把核心系统上了,再把依赖核心的上了 
系统迁移在22年4月正式启动,无Oracle关联应用迁移、读Oracle应用迁移、影像系统迁移、电子保单系统迁移……一切进展顺利。按照计划,关键核心应用的迁移将在十一期间完成。因为十一期间业务量較少,可以避免云化升级期间业务部门的停机切换,从而最大程度减少系统升级对业务的影响。大家选好了时机,就差这最后一哆嗦。谁曾想,抖生变数。 
10月5日中午,阿里云团队在做最后一次数据一致性质量校验时,发现核心库整体数据质量存在严重风险!当天下午,阿里云在假期紧急拉齐核心技术人员召开根因分析。结论是,PolarDB-O建库采用GBK字符集后,collation(排序规则)与原始Oracle上二进制排序规则并不一致,字符串排序结果两边因此会存在顺序差异,最终导致数据不一致。阿里云综合研判给出一致性结论, 10月6日的业务割接必须暂停。
基于前期的迁移经验,借助阿里云DTS和青天鉴数据校验工具,在Polar-O字符集优化后,10月26日完成了第一轮全量数据校验,数据全部一致;第二轮、第三轮全量数据校验耗时由一周减少到4天,两轮全量数据校验也均一致,经过三轮的全量数据校验和割接窗口的青天鉴字段检验,11月19日的业务割接完美保障了所有业务数据的一致性。
弘康人寿IT基础设施从 IDC 向云上的切换,在业务没有停的情况下仅仅花了大半年。这就好像是在一边开飞机,一边完成了引擎的更换,其难度不言而喻。而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地完成这个大工程,王润海认为,得益于阿里云国产化云系统的适配度,以及双方长期合作中建立的信任。
而在阿里云保险行业战略客户总监龙小平看来,更关键的原因在于,弘康人寿已经在有计划有体系地准备上云事宜,并且前置地将核心系统进行了拆解重构,才使得整个迁移顺利完成。
05
云上的收获
目前,弘康人寿的核心系统包括保单中心、理赔中心、记账中心、交易中心、产品中心等5大业务中心,还有70余个子业务系统全部迁移完成。
弘康人寿全面上云带来了直观的改变。最直接的就是系统效率的提升。据了解,现在跑批效率比以前平均提升了1倍到2倍,有些比较极端的提升了4-5倍,性能上得到很大改善。
而在成本方面,王润海坦言,“上云”初期公司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重新的检视、排查,短期内反而会提升成本,但后续成本会很快降下来。“比如我们第一轮评估,发现可以腾退55台机器、合并104台机器,这件事情做完,下个月账单就会减少了,也就是先增效、再降本。”
相较于传统的IDC机房,云的伸缩性让费用显性化,公司能够清晰地看到哪儿花钱多,哪儿花钱少,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王润海进一步阐述,“自建IDC机房和云的本质区别是,公司用云后有动力节省资源,因为每节省了一台服务器,下个月账单里就少了一台服务器的钱。但IDC机房没有这个动力,因为机器都采购过来了,成本是固定的。” 
从长远的角度看,“上云”只是第一步。在王润海的心里,要完成数字化,就要真正做到自主研发核心业务系统,形成一套标准的、适合于当前业务发展模式的新核心系统。 
“适合行业发展的新核心系统才能提高运营和研发效率。而保险公司的效率越高,客户的成本越低,服务越好。这是我们更大的心愿,也是上云以后接下来要做的更大的事情。”
//
近期热门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