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第一步
关注【首都低龄留学圈】↖
无论是在国际部还是国际校,对于青少阶段的国内孩子,挑战最大的往往是英语。但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除了孩子自身英文语言能力外,国内孩子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才是和海外高中或国际体系区别最大的地方。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主动阅读?
阅读是培养孩子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是语文学科的基础,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转入国际体系下的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主动阅读呢?
1.创造阅读环境。
把孩子放在一个读书的环境里。所谓读书的环境不仅意味着有适合孩子读的书,更意味着这里是一个读书的氛围,孩子是不可能在家长打麻将、玩游戏的环境里自己去读书的。在这个环境里,每个人都应该觉得读书是件有趣的事情。
2.把选择读什么书的权利交给孩子。
让孩子有自己选择读哪一本书的权利,而不是把一本本的必读书籍塞到孩子的手里面。当然,家长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引导,比如你可以让他选择的书籍环境覆盖了符合他年龄要求的好书,也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如何选书的能力和技巧。
把选书的权利交给孩子,也意味着孩子有权在看了两三页之后,觉得这本书不适合他,所以建议家长可以把孩子带进图书馆或者书店里面去选书。
3.图书内容适合孩子的年龄。
这不仅仅是指合适的难度,更不仅仅是指字词句的难度。举个例子,建议给12岁的孩子读一些人物传记和面向未来的书籍。因为12岁是个非常神奇的年龄,这是人生观形成的时候,如果你希望一些了不起的人物身上的精神可以影响到你的孩子,那么在孩子12岁的时候,就应该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
4.给孩子正向反馈。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并不是只靠说教,家长的示范和陪伴在其中起到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无论是陪伴孩子形成阅读习惯,亦或是想更加了解留学,都需要一份为家长“私人精选”的书单。我们从诸多书籍中挑选了一部分作为入门书单,希望能帮助家长更好了解孩子升学过程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私家精选12本书”
给家长推荐的12本书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用来了解留学,理解精英大学录取逻辑;另一类用来增强自己对孩子和国际教育体系的理解,协助孩子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类别一书目
• 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
• 如何考进世界顶级名校
• 大学之路
• 优秀的绵羊
• Acing the College Application
• The Gatekeepers: Inside the Admissions Process of a Premier
College
▷类别二书目
• 园丁与木匠
• 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 图解中西方教育的异路与同归
• 鲜去来
• The Self-Driven Child
• Talent is overrated
01
《特权
作者:西莫斯·可汗
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系教授,也是圣保罗中学的毕业生,也曾在该中学任教。
本书是一部参与式观察研究的范本,通过考察这所美国精英高中的日常,研究精英意识和行为是如何一步步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方便各位家长去了解顶尖美国高中的学生学习生活和体制,从而理解美国精英教育的培养理念。书中用了大量的例子来讲述精英的子女是如何透过隐形的规则,去维护阶级的存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种特权。对于家长而言我们可以管中窥豹 ,了解顶尖美高的校园生活文化。
02
《How To Be A High School Supers
如何考进世界顶尖名校
作者:卡尔·纽波特

卡尔·纽波特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计算机博士学位,目前是乔治敦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助理教授,也是《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撰稿人。
本书是最实用的美国顶尖大学申请指南之一,但更多的也讲了探索、专注等自身提高和兴趣发掘的内容。本书不提倡内卷时代下各类家长机构刷活动、刷竞赛等做法。反而用独特及有趣的观点,来讲述申请之道,非常适合学生家长在焦虑时阅读。
03
大学之路
作者吴军曾在清华大学就读和任教,之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又因事业有成而成为该校工学院的董事,得以多年来参与美国名牌大学的管理,并且将女儿培养进入麻省理工学院。
在书中,作者阐述了英美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系统地介绍了英美名校的特色和差异,比较了中美两国在教育上的差异,并且充分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对年轻人给出了自我发展的建议。
04
Excellent sheep》
优秀的绵羊
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在耶鲁大学担任过10年英文教授,并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过5年研究生导师。
作者决定辞去常春藤终身教职,因为发现美国精英教育已经陷入了误区。在本书当中,作者历数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常春藤学校学生的“数宗罪”:过于自信却输不起;朋友圈同质化,固步自封;思维僵硬,与社会脱节,缺乏“常识性聪明”等。
如果你也是一个被迫内卷的家长,如果你也想让孩子探索特长,更有效地利用学校资源,选择更适合的大学院校,不妨读一下这一本书。
05
《Acing the College Application
美国大学申请制胜法宝
作者Hernandez毕业于达特茅斯大学,后在达特茅斯做了五年招生办副主任。
本书带你一步步走进申请流程,揭秘申请每一个部分在审理中起到的作用,提供了很多生动的例子,不同的视角和重要的建议。利用充足的例子,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每个审核的因素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这本书虽然年份较老,但是是很多升学顾问的必读书籍,各位家长也可以从中看到一些未经华丽包装的本土学生的活动和文书,也许能得到一些启示。
06
The Gatekeepers:
Inside the Admissions Process of a Premier College
(看门人 一所一流大学的招生过程
作者Steinberg是纽约时报教育记者,拿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机会——去卫斯理安大学招生办观察招生流程。以叙事小说的风格揭开了招生的面纱,算是最全面真实了解招生过程和审核标准的一本指南书籍了。
阅读本书能了解招生办、学校在想什么,不可多得的从细节描写招生的方方面面的一本书,大概也很少再有大学招办能给予这么大权限让记者全面透明的跟踪这个流程了。书中举例说明了许多有趣的“招生秘辛”,如Academic Index是什么,Legacy(家族传承)是怎么看待的等,感兴趣的家长可以了解一下。
07
《园丁与木匠》
(The Gardener and the Carpenter
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是国际公认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泰斗级专家,首位从儿童意识角度深刻剖析哲学问题的心理学家。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教授及哲学系客座教授,心理理论创始人之一。
你以为孩子总爱胡乱地打闹?其实孩子在学习社交互动;你以为孩子在安静地玩玩具?其实孩子是在探索世界奥秘;你以为孩子因为无聊才问为什么?其实孩子是在寻找答案。书的内容就是从心理、教育、进化种种角度论证为什么相对木匠型父母,更应该成为孩子的“园丁型父母”。探讨育儿的核心动力,少见的从更高的哲学层面聊育儿。做父母不是做木匠,而是要做园丁,给童年打造一个适合成长的生态系统。
08
《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Intuition Pumps and Other Tools for Thinking
作者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C. Dennett)是世界著名哲学家、认知科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塔夫茨大学讲席教授。
这本书诞生于大学新生的课堂,力图做到“人人能懂”。使用大量方便的、辅助性的思考工具,去拓展想象力、保持专注力,让我们妥当、优雅地思考真正的难题。
我们理所应当的事情,也许更需要我们打破常规去思考。这本书虽然跟教育没太大关系,推荐理由是思维工具的另类科普,去反思自己的思维局限,某种程度上跟选择国际教育类同。缺点是作者有点太想让大家理解,又要哲学严谨,语言有点重复。
09
《图解中西方教育的异路与同归》
(Bear's Paw & Fish)
作者钱志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传播学硕士学位、美国夏威夷大学语言教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美国南加州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美多所学校管理及校长。
用图解的方式,简单明了呈现出中西教育的冲突和对比,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背后是一个个故事、思考和感悟,既看到中西方教育现实中的巨大差异,又挖掘传统中式古典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及与现代西方教育的共通之处。
带有一定偏见,但是总体来说比较容易读,作为讲座内容汇编,更加生动。中西对比很多书已经讲了够多了,这本书落脚在了殊途同归。钱博士正是用这种方式,通过对中西方教育的比较,去发现及探索教育中最根本的东西。
10
《鲑去来》
(我的美国留学往事)
作者同样是钱博士。本书以自传体的形式,回顾2003—2012年作者在出国考试、工作经验准备阶段以及出国后在美国经历,以一连串跌宕起伏、生动有趣的真实故事介绍了21 世纪初的美国留学生活。
洋溢着积极的能量,经历丰富,有助于家长们更早的理解学生出国之后的生活和心理变化。作者在中西顶尖学校学习过不同的教育体系,对初入国际体系的家庭也有一定启示。这不是一本充满自恋的回忆录,也不是一部杜撰的猎奇小说,而是观察纪实、理性思考的文化结晶,体现了作者在探究教育本质方面的努力。
11
The Self-Driven Child
自驱型成长)
作者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博士是临床神经心理学家,美国国家儿童医疗中心成员,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员。
奈德·约翰逊则是华盛顿特区家庭辅导企业PrepMatters的创始人,青少年在学习技巧、亲子互动和焦虑管理方面的导师。
内卷盛行的时代,一大部分家长坚持要监察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以期望孩子能形成自我激励。这本书揭示了养育孩子最本质的问题:我们如何帮助孩子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和找到自己的内驱力,并充分发挥其自身潜能?
12
《Talent is Overrated
(哪来的天才)
杰夫‧科尔文,《财富》杂志高级编辑,是全美最受推崇的商业记者之一。1978年,作者来到宝洁,见到了一对工作在狭小房间的22岁年轻人,当时人们都说“这两人将来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果然不出所料,这两个年轻人后来成为了通用电气和微软的首席执行官。
是什么让当时的人们就认为他们具有取得成功的潜质?这并不取决于他们的天赋,也不取决于他们的基因,而是取决于他们坚持不懈地“刻意练习”,这就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也许你或者你的孩子也都是天才,而未自知。
↓ 期待您的
  分 享  
  点 赞  
  在 看  
入群交流
有关国际学校选校、留学规划、兴趣培养等相关资讯,尽在【2023新东方国际教育交流群】内分享。扫码添加小周老师微信回复
【学校类型(国际校/非国际)+年级+入群】
,入群领取
【文章•文字•音频•PDF】多样精彩资源
。北京新东方国际教育,北京地区留学家庭首选!

【备注:学校类型(国际校/非国际)+年级+入群】
往期精选
编辑:赵安琪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