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林国沣,现任量化投资巨头Two Sigma亚洲CEO,负责Two Sigma在亚洲的所有业务。Two Sigma开展投资管理、保险、证券及私募投资等业务,资产管理规模超过人民币4200亿元。
林国沣在香港出生长大,初中时孤身远赴加拿大求学,以沃顿商学院约瑟夫·沃顿奖学金得主身份毕业,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深造,获得法律学士和硕士学位。回到香港后,入职麦肯锡后短短六年就升任全球合伙人,兼任麦肯锡亚洲金融机构的联合领导人。离开麦肯锡后加入诺亚控股任执行集团总裁,之后又毅然跳出舒适圈,加盟Two Sigma。他还曾自主创办社交网站,时间远在扎克伯格之前。
他的人生和职业生涯丰富多彩。但他自认并非乔布斯、马斯克那样的天才人物,而是靠着清晰的自我定位、差异化策略、激情、坚定、执行力等,才有所成就。来自与你我有着相似起点的普通人的成功经验,或许更加值得我们借鉴。以下是林国沣的54条关于“选择”的经验思考,节选自林国沣新书《选择》,以飨读者。
一、摸索自我定位,设定好的心态
1.确定优先级:人不能太贪心,不要同时做很多件事。只专注于最关键的几件事,才能一步步走向胜利。 
2.易于上手:设定可行的小目标,并确保这些小目标加在一起可以做成更大的事情。 
3.渴望胜利:有时候,这种渴望常常会与侵略性联系在一起,但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对我而言,这种渴望与人的激情以及对某事的坚定信念有关。它需要回到几个基本问题:你在乎什么?是什么让你沸腾?什么能让你充满活力?为什么在乎它?怎样才能做到最好?
4.建立差异性:沃顿商学院的每个学生都很优秀,我仅仅是350个学生中的一员,必须为自己找到定位,建立自己的差异性,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5.自我定位:作为中国人,作为亚洲人,这是我与大部分沃顿商学院的同学不同的地方。我要利用自己的差异性,推动外界对于中国、亚洲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定位的过程。 
6.与中国结合:我早早就意识到,和中国的联结将会是我的独特优势。我一直隐隐觉得,未来是属于中国的。无论是我个人的未来还是整个世界的未来,一定和中国密不可分。
7.寻找更大空间:我在美国即便做得再好,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成就,也不会感到特别自豪。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支持中国的发展,这除了与我的文化认同有关,当然也有现实的考虑——亚洲人在美国工作一定会遇上天花板,趁早建立有关中国的能力和人脉,未来的空间将更为广阔。 
8.长期主义:我们需要从长期的角度看待财富。我个人的财富大部分是最近这10年积累的,跟我头10年的工资没有任何关系。一毕业就计较工资多少,其实根本没有意义,只要打好基础,未来的财富曲线将会大幅上扬。 
9.建构知识大厦:在开启职业道路之前,需要建构好自己的知识大厦。只有打好基础,未来职业发展的上限才能更高,否则难免趋于平庸。 
10.理解世界是如何运作的:在牛津大学的这些年,使我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也使我更加具备了宏观意识。最重要的是,它促使我理解了“世界是如何运作的”。在离开沃顿商学院的岁月里,我了解到这个世界除了投行、华尔街和阿尔法收益,还有很多别的东西。 
11.思考比知识重要: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通过谷歌和百度可以轻易找到各种知识,但是思考方式会一直“镶嵌”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之中。 
12.重视仪式感: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仪式感,并不是所谓的“做作”,它会让我们更加容易进入状态。 
13.先搞清楚为何创业:可以这样说,创业失败的概率比成功的概率大很多,因此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创业者应该想清楚,创业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有当你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时,你才有机会成功。 
14.不要低估创业的难度:有趣不等于与众不同,一个东西有趣,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够靠它存活下去;其次,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成为企业家的基因,创业可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 
15.面对现实:很多伟大的中国企业是在15~20年前创建起来的。那时候市场上可供发挥的空间很大,只要你有一个好的想法,并付诸实践,就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但鉴于当今的中国市场整体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从零开始创业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且难度越来越高,这是每一个有志于创业的人士必须面对的现实。 
16.跳出舒适圈:人的每一段经历都相当于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点,你不知道这些点在未来会以怎样的方式联结在一起。所以,不要让原有的舒适圈限制你自己,不然你会错过很多意料之外的风景,错失很多两点成一线的机会。 
二、执行和坚持:在人生的黄金年代,做难而正确的事
17.建立口碑: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第一个项目十分重要,尤其岗位没有一个清晰的绩效标准的时候,你的能力是通过领导们口口相传的,个人口碑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18.建立专业壁垒:不断接受磨炼和学习,加深对某一行业的了解,在一个特定领域建立专业壁垒,只有这样,你的口碑才能建立起来。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什么都做,什么都不专业,很难取得成功。 
19.投资关系:对于遇到或合作过的很多人,你要“投注”,即懂得投资关系。一个人今天 籍籍无名,15年后可能就是某家公司的CEO。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长久的,切忌功利和交易性。每段人生经历就像人生中的一个点,你不知道未来哪一天这些点会被联结起来。我在工作中接触过的许多优秀人物,后来又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的人生中。 
20.沟通需要技巧: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需要逻辑,而且需要情感,认真聆听、懂得对方的想法并反馈同样重要。 
21.敢于提出异议:麦肯锡有一个独特的价值观——提出异议的义务,即每个人都有义务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因为大家的最终目的都是解决问题,所以只要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建议都可以提出来。 
22.工作需要意义:有些工作可能有点无聊,甚至让人烦闷,但当你找到这件事情背后的意义且能感同身受时,你就不会觉得工作只是工作了,因为它是一份事业。 
23.请求原谅,而不是请求允许:对于一个新的想法,如果唯唯诺诺非得等到上司批准后再去动手验证,可能时间就被耽误了。所以,与其请求允许,不如先干起来!如果结果证明你的想法是错误的,那么及时主动请求原谅。 
24.管理老板:只有当你的老板没事干时,你才是成功的,因为你已经解决了老板的所有问题。反之,若你对项目的思考不够周全,就会被自己的老板指点,被“分派”工作,陷入被动,更别说想要发言权了。 
25.培养从底层视角出发的领导力:我在麦肯锡时,会不断提醒自己,自己也是从初级分析师做上来的,很多方案需要考虑到其他员工执行时的难度,不能好高骛远。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团队成员的认同,他们会认为你是务实的,也愿意为你努力。 
26.充分重视利益相关者:团队是很庞大的,如果只把目光锁定在客户身上,你永远无法做出一个完美的方案。所以,参与每个项目时,请列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思考你的工作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他们,如何执行才能发挥最大的影响力。 
27.少动多想:在会议中频繁点头的都是最年轻、资历最浅的那个人。当你参加一场会议时,要从更高的高度看待这场会议,不要让自己进入一个年轻人的角色。同时,你要减少自己的肢体语言,少动多想,这样才会让你看起来更资深。
28.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射手:就像篮球队一样,不是每个人都要做迈克尔·乔丹,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位置就行。这个团队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射手,那我应该做的,就是配合他完成投篮。各司其职,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29.冲突不代表不尊重:对一个有想法的人来说,一个不断说“对”的人,是不懂得思考的人。他们喜欢人与人之间的辩论,认为这是一种灵魂的交流,同时在辩论中才可以获得真正的成长和学习,厘清事物的全貌。真正优秀的人不害怕对立和冲突,反而珍视不同意见。 
30.成就他人是一种福分:可以帮助其他人,是自己的一种福分。相比自己的个人成就,能让更多优秀的人才有机会“改变世界”给了我更大的满足感。 
31.降维打击:如果你能把握整体的游戏规则,认识到在某个战场赢不了的话,就要换个战场。当你提升战略视角以后,自然无需跟其他只想着战术改革的对手相提并论。从更高的维度进行打击,才能抓住客户的最大需求。 
32.用热情和诚挚打动大佬:与行业大佬共聚一堂,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作为大佬眼中的小伙子,想要hold(把握)住十几个大牌CEO其实很难,你的分享和输出,必须让他们觉得没有浪费时间。此外,行业大佬一眼就能看出你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装”反而会让自己显得不真诚,会被一眼识破且不招喜欢。相反,热情和诚挚才有可能打动他们。 
33.跨国公司要接地气:外资企业原来确实有一套值得借鉴的工作方法,但这套工作方法如果被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中国市场,有很大的可能面临失败,因为不接地气。许多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要想在中国市场立足,就必须建设本地的人才团队,以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方式开展经营活动。一切的关键,是要把全球化和本土化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中国企业出海也是一样的道理。 
34.衡量offer的价值:在选择新的岗位时,要考虑这个机会的稀缺性。当你拿到一份令人心动的offer时,请思考:5年之内,你是否还能拿到同样等级的offer?如果你有信心在接下来的5年内拿到可以与之比肩的offer,那你现在可以选择等待更好的时机。反之,这个宝贵的机会则是值得尝试的。 
35.理念和执行是两码事:成为集团总裁后,我意识到其与顾问之间的差异。作为总裁,要想将一个项目实现落地,就要考虑如何说服同事协助自己推动项目,而不像顾问只要提出建议那么简单。可以说,这就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吧。 
36.留意别人没说的东西:公司高管很多时候并不太愿意公开提出一些意见,尤其是在面对集团总裁这个层级的人物时。这些高管虽然没有即时给出反馈,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意见,他们只是不敢或者不好意思开口。因此,沟通还是需要多维度进行,不然的话,很多隐藏的问题很难被发现。 
37.保持对前线的掌握:在麦肯锡,我主要是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提出来,而到了诺亚,作为集团总裁,我需要做的是将想法和建议落地。首先,要让前线负责人充分了解核心高管的战略内涵和推动步骤,避免执行时计划走样。其次,不要完全听任身边高管的说法,注意收集各种意见,特别是前线的意见,这样才能掌握全貌。 
38.与创始人保持顺畅沟通:作为职业经理人,我深切感受到企业创始人愿意给空间有多么重要。正是因为老板的胸怀,我才做出了许多成绩,完成了从顾问向职业经理人的重要一跃。相反,我在麦肯锡的同事中也有不少人到一些很有影响力的企业去做职业经理人,但由于创业者的胸怀不够,提供给职业经理人发挥的空间有限,结果就是双方互相浪费时间。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创始人之间要做到相互匹配和信任,否则是走不下去的。 
39.时刻评估自己的价值:人在一个组织中会经历各种变化,比如从磨合期、上升期到平稳期乃至平庸期。当你的工作日趋稳定的时候,时常问自己一些问题:我还能为公司创造什么价值?我还能在这里学到什么新东西? 
40.岗位永远在变化:在不断变化的时空中,总有当下最匹配的人选,所以没有一个岗位是永远属于一个人的。
41.“空降”总裁不好当:之所以建议集团总裁候选人最好是内部人士,是因为我充分意识到“空降”的难度。事实上,“空降”总裁的成功率非常小,因为团队对你根本没有认可度。所以我建议从内部提拔。 
三、沉淀和再出发:从正面帮助和影响社会
42.走出舒适区:诺亚和Two Sigma是处于两个极端的两家公司。诺亚是本土化、旨在推动与华人有关的业务执行的公司,Two Sigma则是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青睐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公司。我很喜欢这种不同的极端,因为我的人生原则一直是,人要走出舒适区,面对自己越不熟悉的东西,能学到的东西可能越多。你永远不会达到一个准备好的状态,因为你永远没有准备好,所以放手去做吧。 
43.中国和“其他”:二十几年前,当我还在麦肯锡做分析员的时候,我们会说亚洲的一半是日本,另一半是“其他”。但现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亚洲的一半是中国,另一半是“其他”。所以,如果你想知道亚洲的总量有多大,你只要把中国的体量乘以2就知道结果了。 
44.尝试做些不擅长的事:尝试做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走出舒适区,对每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你随意找一些不懂行的事情去做。这是一个艺术的过程,你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不偏离人生大方向但原本不太擅长的事情去做。 
45.找到正确的风口:我发现,很多人会根据公司的品牌选择企业。但其实,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这家企业在整个行业中发展到了哪个阶段,以及你参与的这个节点是否合适。正如大家经常调侃的“站到了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如何找到“正确的风口”,才是最重要的。不然,盲目走出舒适区,只会浪费时间。 
46.创业需要破釜沉舟:由于拥有沃顿商学院、牛津大学的教育背景,以及律师事务所的工作经历,创业对我来说并非背水一战,我并没有把它当作一个事业,没有孤注一掷。每当我创业遇到困难时,我总会想,没关系,回去当律师也很有前途。所以,一旦我遇到挫折,就会选择放弃。这可不是一个创业者应有的心态。 
47.建立人际关系网络:从全球范围来看,最有用的人际关系网络可能有三种:高盛网络、麦肯锡网络和哈佛大学网络。不夸张地说,这三张人际关系网左右了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在这些网络中建立的人脉要比其他场合牢靠得多。这样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很多时候是出于大家对“出身”的认同。在高盛、麦肯锡和哈佛大学的经历,胜过任何一种名片,构成了强大的背书与认同感。不过,即便没有这些顶级网络,其他组织的人脉也是有价值的,我们需要随时留意巩固人脉,未来必将有所收获。 
48.打好你手中的牌:人生就像纸牌游戏,你无法改变手中的牌,你能做的是想方设法打好手中的牌。牌的好坏只是一个起点,关键在于如何打出手中的牌。所以我常思考,我手中有这么多资源、这么多张牌,我应该怎样打出去,才能实现这副牌的最大价值。 
49.押注正确的人:人生有时就像一场赌博,我有幸押对了人,因此有了相对顺遂的职业生涯。找到“对”的贵人,其实是一门艺术。这绝不是简单地找能力强或职位高的人,而是找到一种双向关系——你“投注”他,他也愿意“给”你。 
50.把握大趋势:看准发展大势并押注,在我看来极其重要。纵观我的整个职业生涯,我似乎一直在尝试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 
51.让别人看到你的“可利用价值”:在个人职业生涯中,我还发展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人脉,这些都是我在这二十几年中不断去 “播种”的结果。如今职场人士所理解的“建设人脉”似乎很简单,就是多交朋友,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你一定要不断锻炼自己,让其他人看到与你保持关系的必要性,说简单点,就是让他们看到你的“可利用价值”,比如金钱、你对于事情的看法、你处理事情的能力等。 
52.让年轻人看到希望:面对社会阶层固化、上升渠道狭窄、房价居高不下等问题,一些香港年轻人在经济层面颇为困窘,不少人认为自己找不到出路。可以这么说,尽管这些年发生的社会事件有许多复杂的成因,但香港年轻人对于经济前景的失望一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帮助这些年轻人重拾自信、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香港各界有识之士的当务之急。 
53.不要小看年轻人:通过代际的项目合作,我们发现新一代的年轻人十分有潜力。一些社会媒体会突出曝光某些年轻人,导致大家容易以偏概全,误会这代年轻人没有希望,甚至会随时放弃自己,但事实并非如此。社会需要帮助年轻人激发潜能,也让公众看到这代年轻人并不是“垮掉的一代”。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梦想,也有行动力,他们需要的是机会。 
54.基于身份认同的奋斗目标:我的身份认同是,我是中国人,是香港人。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一个人的影响力在哪里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应该是从小长大的地方。而人也需要一种归属感,只有这样,才知道自己应该为了什么而奋斗。
最后,小早又要来送福利了!在此篇微信文章下面留言,聊聊你对人生选择的认识。早读课将免费赠送3本图书,具体图书由出版社提供。送书规则是从微信评论中挑选最用心评论的3人,赠予此书(复制其他文字将会被取消资格)。时间截止到1月24日0点,记得查看评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