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见奇文:《认定明清“闭关锁国”的人,你们才是“闭观锁国”》。作者修木,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据说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
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应该改个名字,叫“朽木”。“朽木不可雕也”。
修木这篇5000字的长文绕来绕去的,无非就是想说明这样一个观点:
大清的海獭皮进口量很大,广州的茶叶出口量很大,怎么能说是闭关锁国呢!
用他自己的话说,“十七世纪下半叶的英国人还没有喝茶的习惯;到十八世纪中期,每年的进口量有数百万磅;到十九世纪初,每年的进口量达到数千万磅。如果清朝闭关锁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增长吗?
很显然,修木以为,闭关锁国单单是指贸易。
清朝统治者为全面防范洋人,隔绝中外,谕令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后又指定专营的对外贸易垄断机构,即广州十三行,只许他们"承揽夷货",与西洋商人开展进出口贸易,代表清政府与洋商交涉,不准民间私自出海经商。
按照修木的论断,有个十三行,留个门缝儿,就不叫关门!
问题在于,因为只有一个细细的门缝,除了林则徐、魏源、郭嵩焘等极少数智者,房间里的绝大多数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固步自封,与世界严重脱节,看不到外面世界的发展变化,思想禁锢,科技停滞,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中国成了西方眼里最落后、最愚昧的国家,愚昧到什么地步了呢?朝廷大员竟相信妇女马桶可以破敌舰邪术——于是乎“洋人炮声一响,马桶屎尿四溅”。
修木之文,让很多人联想起去年8月底那场关于“闭关锁国”的大讨论。
彼时,一个背景强大、级别很高的学术研究机构,在“一年开了二十次会”后,发布了一个重磅研究成果《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全新论证了闭关锁国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这篇万字雄文认为
明清的“闭关锁国”是特定时代“西方中心主义”影响的产物,并不是对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客观描述;明清采取的是“自主限关”的对外政策,其动机是维护国土安全、文化安全,是面对外部袭扰,特别是面对西方殖民侵略威胁时,采取的防御性自我保护策略。
对于此文,网上的批驳文章劈天盖地,然后又很快被大量屏蔽删除。这一行为恰恰为提供了某种反证,引起了人们的过度联想,你懂的。
某研究机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的学术成果必然代表了官方的某种意识形态倾向,让人误以为这是不是在释放什么信号。有篇10万+公众号文章说:“.....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不言自明的,通过美化、赞扬、合理化闭关锁国,打造理论和历史经纬支撑
一会说闭关锁国是坏的,一会又说自主限关的动机是好的,要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认知?如果真的是“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就不要让放任观察者网、红歌会网之类的“媒体”释放混乱,为导致中国近现代落后的闭关锁国政策辩解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