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历史十分悠久。
作为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的主销茶,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老茶客们都知道,黑茶是个宝,营养价值高,而且越陈越香,被称为“可以饮用、珍藏和拍卖的老古董”,近些年在茶圈吸引了无数老饕的目光。
▲中国丝绸画中,描绘的茶叶北上的情景
茶马交易的茶叶最初其实是绿茶,马帮从四川雅安出发,耗时数月抵达西藏。
但路途遥远、条件艰辛,雨天茶叶常被淋湿,天晴时又被晒干,反复交替,使得茶叶意外发酵,颜色发黑、口感变重、味道变浓,“黑茶”由此而来。
茶商们对此非常担忧,但为了挽回损失 ,他们还是将茶叶运送到边境。
意想不到的是,这种“残次品”居然大受欢迎。从此茶人们便开始专门研究这种茶叶的制作,因此黑茶也被称为“马背上形成的茶”。
六堡茶,是黑茶家族中重要的一员,距今已有约1300年的历史。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就成为了贡茶,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
《苍梧县志》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全”。
六堡茶汤色红浓明净,似琥珀色。香气醇陈,滋味浓醇甘和,有槟榔味,被称为茶中“黑宝石”。
谈及六堡茶,便不得不说说这条古时因陆路运输不便利,而诞生的“茶船古道”。
六堡茶从合口街码头运到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就是当年六堡茶著名的“茶船古道”。
▲六堡茶出口的港口图
“一杯六堡茶,半部茶叶外贸史。”
早期大批“下南洋”的华人,因为湿热的气候环境,工人们每天都要饮用六堡茶,舒畅身心。
因此,六堡茶也成为了近代贸易史上著名的侨销茶。
韦洁群,六堡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8岁入行,制茶已有40余年。
如今,韦洁群老师将2020年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赛五星茶王奖获奖茶和1995年的老六堡继续传承,以此致敬一个时代。
今天,就将六堡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韦洁群监制的2款六堡茶推荐给大家,邀请各位一同品鉴。
1、2005年老六堡茶(2020年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赛五星茶王奖获奖茶)
2、限量珍藏|1995年老六堡茶
茶青均精选六堡茶核心产区塘坪黑石山的苍梧群体种,经核心双蒸工艺制作,陈化18年、28年的老六堡茶,香气醇厚、回甘持久、品质出众。
18、28年陈老六堡茶
六堡茶,以陈为贵。
因为久藏的六堡茶叶有“发金花”,能分泌多种酶,促使茶叶内含的物质加速转化,形成特别风味。红、浓、陈、醇,带来品饮时的岁月感。
此款2005年老六堡茶,为2020年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赛五星茶王奖获奖茶。
干茶黑褐紧结匀整,条索细嫩,原料等级高,在六堡茶这类黑茶里更加难得。
茶汤红浓明亮,春茶提升耐泡度。汤感饱满浓稠,绵柔顺滑,饮后口腔舒爽醇厚。
香气独特,红豆汤香细细密密的沉在茶汤中,从一而终。后渐渐出现木质香,清雅迷人。
叶底黑褐细嫩、均匀明亮。
1995年的老六堡茶干茶棕褐色、黄褐色相间,芽叶卷曲细嫩、等级很高。
芽头虽然已经转化为黄褐色,但依旧明显且多,干茶是纯净的老木头味。
茶汤深红明亮,有浓厚的木质味、糯米香,饮后齿颊留香。
叶底乌黑,软亮细嫩。
非遗传承人监制
韦洁群,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韦女士守护并传承着传统农家六堡手工技艺,坚持“原产地,原茶种,原工艺,原生态”。在如今浮躁的制茶市场中,似一股清泉。坚守农家本味,彰扬六堡个性。
1976年-1986年这十年,韦洁群老师都在原六堡公社茶厂的技术生产部门。
1986年,茶厂因一次生产事故倒闭,韦老师和丈夫(曾担任茶厂技术指导员)就回到了塘平,打理自家两亩多的茶园。
塘坪,是六堡茶的主要大产区之一。地貌以丘陵为主,气候温和、溪流纵横、泥土疏松肥沃,非常适宜种茶树。
为了提高收入,那几年很多村民都把老茶树砍掉,改种八角或松树。
出于对六堡茶的热爱与坚持,夫妻俩坚持养茶。
韦洁群老师说:“那段时间整天想的就是怎么能把六堡茶继续做好。六堡茶不能一蹶不振,这份制茶的手艺也万万不能断。”
经过不懈努力,夫妻俩终于在2004年成立了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并对原料严格把控,保证茶叶的天然韵味,突出六堡茶红、浓、醇、陈的特点。(以上资料来自于广西卫视2020年公开宣传的资料)
因为八九十年代坚持不断地制茶、传承制茶手艺,所以韦洁群老师的茶厂现在依旧能找到一些年份相当老的高品质六堡茶。
如今的六堡茶大多采用机制茶,而韦洁群一直坚持手制。
手工制茶可以随时调整揉捏力度和程度,口感相比机器制茶尤胜一筹,但手制茶成本高、产量低。
传统农家六堡的市场份额大多已被机制茶所挤压,手工制茶的人也越来越少。
“越是这样,我才越要坚持传统工艺,老一辈的东西需要有人传承。”韦洁群这样说,也是这样做。
核心产区丨塘坪黑石山
六堡茶的茶树傍山而种,越往深山高山,茶青的品质就越好。
韦洁群的茶园坐落于六堡镇塘平村峰峦叠嶂的黑石山中,云雾充沛缭绕的溪流边。
地处高山之处,空气潮湿,昼夜温差较大,易产生云雾,比其他产区的茶叶得到了更多的滋润。那里大多是黄茅地、红泥地和石头地,土质肥沃,故茶芽茶叶肥厚,品质上乘。
原种六堡茶,又称苍梧群体种,是非常合适制作六堡茶的茶树品种。
苍梧群体种区别于六堡茶乡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从云南、湖南等地移植过来的大叶种、中叶种茶树和桂青种等多个品种,而将原生于六堡茶的群体种统作“原种六堡茶”。
由于是群体品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原种六堡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茶多酚含量高,内含物质丰富,香气高扬。
茶青分别采制于2005年、1995年的春天,茶树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内含物质更丰富。鲜爽度高,有着更高的转化空间。
春茶耐泡度高,汤感软糯稠滑,绵柔甘和,散发出淡雅舒缓的松烟香气,以及些许熟果香、甜香。
核心双蒸工艺
双蒸工艺主要分为“初蒸焗堆”和“复蒸”两步。
茶叶通过锅炉蒸汽进行汽蒸,出蒸后略加摊晾,待叶温下降到80℃左右时可进行渥堆。
这种工艺可快速获得高温高湿的条件,利用湿热作用使茶叶发酵,加快茶叶多酚类物质的转化。使茶青在短时间内色泽转为红褐,发出醇香,此为一蒸。
茶叶发酵完后,将初蒸渥堆后的半成品六堡茶再复蒸,此为双蒸。
特殊双蒸工艺可以给茶汤带来落水扎实的口感,茶汤内含物质饱满,体感超强,易发汗。
走过历史的长河,从千年“茶马古道”走来的六堡茶,依然保存着原生态的品质。
它映衬着现代人返璞归真的信念,默默诠译着古老又繁荣的中华物质文明。
六堡茶的沏泡品饮
冲泡:建议选用紫砂壶,全程沸水冲泡,前5泡快速出汤,避免出现“酱油汤”,后面逐泡增加约10秒再出汤,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
煮饮:建议茶水比约为1:200,冷水开煮,沸腾后小火煮2-5分钟即可饮用。
焖泡:1L以上的焖烧壶,建议茶水比约为1:400,焖泡1.5-3小时均可。
如果说小壶冲泡,这款茶的层次变化很明显,是冬、秋、夏、春的感受变化。
那么煮饮就是顺着时间感受四季变化,越到后面木质香越明显,茶气更足,更容易有发热、发汗的感觉。而且比冲泡多几分糯香、稠滑。
若焖泡,老六堡茶的木香、果香融合度最好,时间短则香甜、时间长则稠滑。
经常喝黑茶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不喝不知道,一喝离不了”。
六堡茶作为黑茶的一种,茶性温和,男女老少皆宜。常备上一些六堡茶,随泡随喝,十分惬意。
每一泡的滋味都各不相同,闲暇时泡上一杯,便可慢慢感受茶品随岁月沉淀的醇熟味道,乐趣无穷,这也是众多资深藏家视六堡茶为心头好的原因。
好物档案
温馨提示
1. 置于干燥防潮的避光处储存;
2. 密封开口防异味;
3. 食品除明确质量问题外,均不接受退换货。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国家地理中文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