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沙特阿拉伯王国。中阿合作迈入新的“黄金时代”。习近平主席此次中东之行有哪些看点?又将为中阿双方,为当前面临能源困境、通胀加剧的世界带来什么?对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有何新动力与新挑战?人大重阳君就此采访了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前驻沙特阿拉伯大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吴思科。
世界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怎么走、往哪走?中国选择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这也和阿拉伯国家谋求和平与发展的道路契合。
吴思科(资料图)
人大重阳君:在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等产油国已经开始试点人民币结算石油,以及重新平衡与美国的能源战略关系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国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的沙特正在考虑与中国买家交易时使用人民币,您觉得未来在中阿能源及金融合作领域,会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吴思科:能源合作是中国和海湾国家以及阿拉伯国家合作的重要领域。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讲,它是一个“主轴”。双方的合作在长期的能源合作上有一种互补性。中国作为他们的石油进口国,是最稳定的市场;对于中国来说,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石油来源,这是一种战略性的合作。目前,双方能源合作的发展也在不断延伸至包括新能源、金融等领域。
此外,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目前正在一步一步往前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这种合作领域在不断扩大,比如建立人民币兑换机制等。同时,沙特从贸易到石油的中上游冶炼同我们的合作不断加深,这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所以,以后在更多的使用人民币方面也会逐步发展。
人大重阳君:今年7月份拜登亲自到访沙特却遭遇外交挫败,美国与沙特的同盟关系也因能源供应争端陷入低谷,“中阿交好”是否会引发美国对沙特、中国进行报复?除了油价,沙特又有哪些可以应对或反制美国的措施?
吴思科:美国和沙特是长期的盟友关系,到现在为止他们的关系依然牢固。但是时代变了,沙特现在不会像美国所习惯的那样一切都听命于它。另外,沙特也不能把鸡蛋都放到美国的篮子里。现在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时代已经过去。当然,沙特同样会和美国保持正常的关系,并不会因为与哪一方关系交好就失去另一方,这也不是沙特的选项,沙特还是坚持多元外交,同各方发展外交关系。所以在这个大趋势下,沙特的自主性在增强、自信心在增长。
拜登7月份访问沙特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要求沙特增加石油产量、平抑油价以满足国内正常需求。虽然沙特当下增加了产量,但十月份又与“欧佩克+”做出了大幅减产的决定,沙方也无视了美国希望沙方晚些执行决定的要求和威胁,这也进一步体现了沙特的自信心,所以美沙关系正向着平等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沙特作为一个地区产业大国,而且是美国的盟友,它对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有特殊的重要性,美国也不敢对沙特太过分。这也表明美国靠“挥舞大棒”吓唬他国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
人大重阳君:“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的进一步对接,有哪些成果值得其他中东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借鉴? 
吴思科:“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 “2030愿景”确实有很高的契合度,沙特也特别愿意把“2030愿景”和“一带一路”对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沙特位于红海沿岸、亚非欧交界处,可以在“一带一路”延伸过程中起到枢纽作用。其次是沙特发展的需要。沙特现在处于转型发展期,要改变经济对石油过度依赖的现状,特别重视发展制造业、旅游业等。而沙特可以在中国找到新的发展机遇,例如园区建设、高新技术、数字经济、5G通信等。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和海湾国家包括阿联酋、埃及等国在内的合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所以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阿是双方在回顾总结之前合作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之上,满怀信心地规划未来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而此次访问也一定会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世界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怎么走、往哪走?中国选择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这也和阿拉伯国家谋求和平与发展的道路契合。所以此次峰会对双方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和开创未来的一个重要步骤。
12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受到沙方隆重热烈欢迎。这是礼宾护卫机在空中拉出象征中国国旗的红黄两色彩带。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人大重阳君:“沙特式发展道路”与二十大报告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有哪些契合点?
吴思科:鞋子是否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每个国家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是非要移植某一种民主体制、发展模式等,这是中国一直所主张的。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不同,水土不服就要出乱子。美国利用军事手段试图将自己的民主体制移植到其他国家,最后造成动荡局面就是这样的例子。“2030愿景”不仅是经济的多元,而且也涉及到社会层面:妇女权利增大、青年发挥作用、社会更开放等。这些都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一种发展,所以沙特也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现代化不是只有西方式的现代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现代化道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阿拉伯国家同中国一样,都是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度,在历史上也曾不同程度遭受过屈辱。现在要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古老的文明如何焕发新生?如何在维护传统的同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这是这个时期双方所共同追求和努力的,是双方可以交流互鉴的。
人大重阳君:在霸权主义、零和博弈冲击全球稳定与合作的背景下,此次中阿峰会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重要意义?
吴思科:中国的长期外交是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基础。阿拉伯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一个重要的群体,也是我们外交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都在我们的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6年,中国同埃及建交,开启了通往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外交关系的新纪元。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两阿提案”就是最好的例证。双方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等核心领域也相互支持。中国支持阿拉伯国家维护自己主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反对别国干涉内政以及对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的一贯支持。同样,他们也支持我们所关心的核心问题,特别是当美西方用台湾、香港、新疆等问题来打压、抹黑我们的时候,这些国家也都仗义执言,声援中国。双方也都支持在联合国宪章指导下建立的国际秩序。
2013年习近平主席就提出建立“中阿命运共同体”,这些年双方都在以实际行动不断充实“共同体”理念。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双方守望相助,在国际舞台的斗争中相互配合。在一些国家想就新冠问题抹黑中国时,阿拉伯国家集体反对将新冠病毒政治化,给予中国支持。此外,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其实也是通向“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路径,双方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也使得双方“命运共同体”的关系越来越牢固。所以这次出访对于建立面向新时代的“命运共同体”方面,是一次巨大的推进。
背景补充
沙特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也是中国中东外交的优先方向。自2016年提出“2030愿景”以来,沙特不断推进多元化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对接“一带一路”,改善依赖石油的单一经济结构,走出了一条“沙特式改革开放”道路,与中国在能源、数字化转型、基建、科技等领域都有广阔合作空间。与此同时,作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沙特顶住美国压力,坚定对华友好,热情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积极向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靠拢,与中国共同发出了发展道路自主、反对外来干涉、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