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中国这十年”系列讲座自7月4日启动暨第一讲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这十年”推出后,就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多家知名媒体大篇幅地报道。10月10日第九讲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教授开讲,主题是“中国能源经济这十年”,讲座实录上半部分已推出,以下为郑新业教授讲座实录下半部分。
核心提要
●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 中国能源经济在未来十年中,能够做到“既要、又要、还要”,中国能源经济有广阔的前景和光明的未来,投资中国能源经济是有远见的。
● 中国作为一个能源大国,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直接关系到中国,中国的发展也关系到世界,所以,能源需要全球思维。
01
中国能源发展这十年:十大事实
事先声明,以下是我们认为的十大事实,如果有朋友认为还有其他很重要的事实,我也赞同。
能源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总书记特别强调这一点。前几年很多同志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年轻一代没有见过停电、油荒、停气的情况。像我读书的时候经常上着学就停电,那个时候很多单位都有发电机,所以,去年偶尔局部地区停电时,很多年轻一代深感吃惊。
事实一:能源饭碗牢固程度取得长足进展,能源供给总量增长,供给能源持续优化。我国的能源禀赋以煤为主,我们的气比较少、油也比较少。所以,从能源禀赋来讲,我国谈不上是能源禀赋较好的经济体。
但好在我国能源生产过程、能源技术、能源组织较为发达。所以,过去十年中,我国能源总量增长。这里我不做价值判断,其实能源供应下降也是好事,但是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能源供应要能够支撑经济发展才行,要让人民的生活有电有气有油用。照理说这个指标本身不是问题,如果经济发展了,能源下降了也挺好的。但是能源要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所以,我要向各位介绍这个情况,增长缓慢、增长下降都不是问题,关键要看是不是停电了,是不是油荒了,是不是没有气用了,或者是污染增加了,或者是能源消费特别贵了。
事实二:十年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源需求在空间上与能源总量成正比,在这十年中很少有家庭存在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换句话说,经济发展需要的能源是充足的,家庭生活改善需要的能源也是充足的。在这里我也想跟各位朋友提个建议,如果还没有结婚没有装房子的朋友,家里其实可以少买一两部空调。因为研究表明,在很多家庭已装的空调中,有一部空调从未使用过。如果是两居室家庭一部空调就够了,尤其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可以在客厅安装一部空调,带动两居室,反而更好,这种间接带来的风会对人体带来更好的舒适度。当然很多人说少买一部空调,经济增长怎么办?因为空调本身也是高耗碳耗能的电器,所以,这是我们调研的一个情况,仅供各位参考。如果你认为每个屋子安装一部空调是标配,也没有问题,只是我们的研究表明很多家庭中有一个空调是闲置的。
结构同步改善,煤炭占比下降。为什么煤占比会下降呢?煤炭是特别好的能源,但煤炭燃烧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一吨煤大约会产生2.69吨的二氧化碳。很多人认为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气中累加后会引发气候变化,但也有部分人不相信这一点。煤炭靠谱,煤可得性很强,我国煤炭储量也比较大,但用煤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又会产生其他污染品,因此,煤虽是一个好东西,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一直以来我国政策就是想把用煤比例降下来,但煤炭作为我国基准的能源,我们还是要慎重利用煤炭,煤的利用程度可以下来,但利用能力不能下来。
事实三:能源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勉为其难,不够从容,时不时出现各种“保供”。一谈到“保供”大家就比较紧张,但我今天提的“保供”是指高质量“保供”。平均供电可靠率全口径是99.8%,城市是99.945%、99.983%,农村地区是99.835%。这个供电可靠性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这个指标是不是越高越好呢?很多人认为越高越好,但未必是越高越好。因为万事都有成本,当它可靠性增加时,会带来一定收益,但成本也特别高。成本总归会摊到电价里,或者挤占其他投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有高质量“保供”,但同时也要看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代价高不高;还需要考虑在“保供”过程中有没有污染,有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保供”花费大价钱,有没有恶化收入再分配,这个钱保了谁?所以“保供”是很难的事,不能简单追求越高越好。我一直想说,如果越高,代价也会很大。当然有朋友说,增加的成本可以让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发电集团出,成本总要摊下去,这样一来,上缴的国有利润就下降了。我们看到两大电网创造了很大的价值,但很多时候通过这种方式又流失了很多利润。所以,我想说,在追求这个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它并不是免费的,背后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几万亿的资产,为什么每年利润那么低,很大程度上在这些方面就损失掉了。所以,我想说“保供”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保天然气的压力也特别大,几千公里过来的天然气,输送过程压力是很大的。油也是这样,我国的油在油品、来源、油田等方面都需要保障,整个国家很多时候在保障供应上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但我想说的是我们有能源用,有油、有气、有煤用,这背后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同时我们又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减少一些污染和排放,让风险少一些、可靠性更高一些、代价更低一些。所以,高质量“保供”的压力特别大。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国企,尤其是发改委系统政策制定者、电网这些人付出艰辛的努力才保证了今天的局面。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老一辈人可能知道,当年我们是能源出口国,到1981年左右我们变成了能源纯进口国,现在我们是世界上能源进口大国,我们的一举一动对世界能源的生产、消费、价格都有巨大的影响。
很多朋友认为这一巨大影响是好事,但我个人认为,这其实对我国决策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很多朋友喜欢追求定价权,觉得不用商量就定了,但其实世界不是那么运转的。我们从能源中就可以看出,大国很多时候都身不由己。我们看到能源大国其实日趋艰难,我国能源经济日趋全球化供应,我们特别关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亚、沙特等石油产油国产气国,关注非洲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如果出现经济动乱,能源生产将受到影响,如果全球航路出现问题,那么能源运输也将会出现问题,如果这些国家出现暴乱,我们气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大家想一想,总书记为什么要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民心相通,因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这在能源领域中尤其明显。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风吹草动都会通过产量机制、价格机制、风险机制、保险机制影响国内能源供应的成本。所以,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直接关系到中国的能源安全。
相信在外交战线上、在全球决策中,确保中国的能源供应是整个国家核心利益所在,这是我们关心国家能源研究的原因。我听说过很多朋友不知道研究什么题目,我认为,可以研究和中国能源相关的二十几个能源国,我也呼吁国别经济研究,呼吁有关部门、各种基金来支持,比如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这些国家的国别经济、社会运动、思潮、法律、监管、气候变化的态度、普遍服务、公共服务、反垄断法都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因此,我也呼吁共同研究者通过能源经济的角度,对一些重要国别优先研究,招收留学生时更多招收这些国家的留学生,更多地建立学术联系,只有这样将来我们企业家才能够见到人、说上话、办上事,我们在一起才能更好地民心相通。从贸易角度我们也需要这些国家,这些国家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国的能源安全,这些国家的和平直接关系到全球能源安全,直接对中国能源产生影响,间接的通过全球,对油、气、二氧化碳排放、气候变化产生影响。我们今天的听众中有一部分是学者,研究这些问题才是立足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而这些研究目前还是缺乏的。国内能源经济日益全球化,它的形势、幅度、速度、影响都是未知的,从我肤浅的认知来看,我国无论是政策制定者、企业家、金融行业的人都需要对这方面问题深入研究。
能源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很多专家可能听到这个特别兴奋,如果我这样说让一部分专家感到不舒服,我提前表示歉意。
通过2020年中国各类装机比例来看,火电57%,太阳能11%,风电13%,太阳能和风电加在一起有24%,很多人觉得这很了不起,但我这里要强调,新能源装机容量并不等于有效容量,高比例新能源会带来平衡挑战。很多人激进的说要“去煤”,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思路,因为虽然新能源比例到了24%,但是它最大的特点是不靠谱。火电比较靠谱,一年火电8760小时,火电干到7000小时没有问题,6000多小时比较经济,大体是这个位置。
我们一直呼吁水电,水电的确很重要,但水电是十年“垃圾电”,在十年里它不靠谱,与此同时,核电的成本也有一些问题。现在大家都在批判火电,认为火电的二氧化碳排放较高,但目前还是很缺少核电后续成本的估计,核电竞争力、核电的处理成本到底是高估还是低估、还是恰当估计;风电上网成本要看风电在哪里,如果就地消纳上网成本挺好,如果不是就地消纳,从遥远的西北到东部的时候,上网成本是误导性概念,因为上网成本要经过长距离的运输、配网、波动。同时,当你干活的时候别人歇着,当你歇着的时候别人就顶着上,所以可再生能源越发展,风光互补很多招都不行。所以,更靠谱的事情是需要火电做备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可再生能源越发展火电也会随之发展,我们不需要火电发电,但需要火电产能是存在的。如果各位新进入这个领域,各位可以考虑,太阳能装机占比上升并不能代表太阳能发电占比的等比例上升,这个话应该是比较准确的,即便有朋友不同意也不好反驳这个话。
新能源装机容量不代表有效发电量,高比例新能源仍是遥远的未来,化石能源仍然是当前的关键。很多朋友说,希望建立一个高弹性能源需求系统,听起来很绕口,他们的意思是有能源用就用,没有能源用就不用。很多朋友说储能很快就上来了,如果储能上来,今天我们谈论电力体系就没有必要了。大家知道,早年我们从西部运煤往东部发电,后来国家电网搞特高压空中运电,造成了铁路运能闲置。如果储能真正上来了,将来很大程度上会用电池,每个街头都有电池店卖电池,大家回家用电池就可以了,就不需要像今天这样的电力系统了。
作为经济学人,凯恩斯有句名言:“长期我们都死了,所以我们看不到遥远的未来。”眼下我的意思是,可再生能源有它的优点,它是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但也未必,因为这里我们很少有人讨论CCUS——二氧化碳储存、捕捉和利用。最近,我在跟有关各方呼吁CCUS的概念,我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去评估每一元新能源补贴能带来多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减少。作为经济学人,我们喜欢提公共资金减排效果均等化。一块钱是带给新能源的减排效果好,还是带给CCUS,还是给其他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研究这个问题的。
所以,从理论角度讲,发挥资金最大效果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一块钱的公共资金带来二氧化碳减排,不管是投资于可再生能源,还是投资于核电、水电、CCUS,带来的二氧化碳减少应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它并没有按照经济学原则发展,而是按照它的财务可持续性进行补贴。我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但我想强调的是,首先要搞清楚这些事实,如果你觉得我说得不对,可以通过《2020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去看看。另一方面,上网电价不等于下网电价。因为有匹配成本、平行成本、电网成本等等。
事实四:能源价格的冲击总体不大,重要性呈现下降态势。
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是否知道你们家庭的支出是多少?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在我国统计中,每户一般统计68种商品,其中能源排第14位。所以,能源价格和能源成本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一年7万亿度电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尤其在家庭生活中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我们有交叉补贴。
  在居民生活用电、一般工商业用电、大工业用电、农村农业生产用电中,家庭居民用电是最便宜的,一般工商业用电是比较贵的,大工业用电是便宜的。其中存在的交叉补贴是改革难度特别大的事情。我一直呼吁在城市地区、东南沿海富裕地区把交叉补贴取消掉,但难度非常大,我知道很多朋友不同意我的说法,认为应该保证居民用电。但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谁用电用得多?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总体而言富裕家庭用电多,贫困家庭用电少,所以补贴并不一定补贴给了穷人;二是补贴来源,交叉补贴更多补在一般工商业电价、大工业电价。比如,你吃饭去的餐馆、看电影的电影院都包括了交叉补贴。可以肯定地说,现在初步研究表明都是120%的转移,1.19倍的转移。比如电价涨一毛钱,咖啡店可能在你的加价上加到1.19元,所以你要么左口袋付钱,要么右口袋付钱,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总体电价是下降的,转移支付交叉补贴的现象仍然存在。这里跟大家讲,富人现代能源消费量高于穷人,穷人传统能源消费量高于富人,所以,煤反而是市场化的,电力市场、能源市场是补贴了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补贴要看补贴给谁。
能源支出占比高不高?生产成本支出、农村居民支出、城镇居民支出。第一个问题,在座各位谁知道家里用电支出占家庭支出比重是多少?第二个问题,如果停电和涨价,你愿意选哪个?有一年国家电网18家公司亏损,因为无法调整居民电价补贴,像北京不停地降电价,降到最后没有来源,就亏损了。这些电网公司假装自己很厉害,最后亏损了,亏损亏的谁?还是国家电网,国网是国家的公司,甚至有些发电企业还要发债替他们扛着。现在我想再问各位朋友一个问题,如果因为煤价上涨电价不涨导致停电,你是愿意电价上涨一些,还是坚决不涨电价愿意停电?我不能替你作主,我只是想说这件事情搞不定就是搞不定,假装搞定了也假装不了太长时间。
事实五:中国能源经济日益全球化,中国能源贸易体系庞大,能源对外投资稳步发展,中国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头羊。
2021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73%,天然气为45%。中国在美国强有力地把控下仍然一直强调能源独立,可以看出,将能源饭碗端在自己手上是多么重要。确实在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中,我们进行了很多尝试和努力,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一举措每年将避免3.4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研究者,我经常想,因为受到中国的王道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我们确实是言必行、行必果,在这些问题上真心实意地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践行自己的诺言,引领世界往前走。
事实六:能源引致环境外部性,节能减排在路上。
重化工特征在能源消费方面表现仍十分显著,我国工业中高耗能经济还是存在的,耗能产品、设备占全球比重较高,大量的能源使用导致环境外部性严重。换句话说,污染和经济结构有关。我想说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大,但我们进步也很大,十年来,我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绝对值还是比其他国家高,但我们下降很快,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节能减排依旧在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已下降34.4%,部分省份已出现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的现象。很多省份出现了二氧化碳排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峰值,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拐点已经出现了。
事实七:化石能源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我国化石能源使用效率在世界上是非常高的,各种指标都是我们做出来的。世界上做得最好的火电厂是“上海外三”,如果我说错了各位朋友可以批评与指正。总而言之,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已经在世界级技术前沿,很难去改进了。如果再往前发展,每前进一小步成本都会直线上升,这也是很难的。所以,这里出现的情况,除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之外,现有化石能源中的高效率机组,要想办法通过市场的手段或者其他的办法让它们先发电,这是被忽略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广大的科技工作者、经济学家们其实可以研究这些问题:怎样让高效率机组先发电,而不是闲置;怎样的体制机制确保这些高效率机组发电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能相应减少二氧化硫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新能源发电成本不断下降。光伏、风电成本分别下降89%和34%。尽管我们立足全面,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发电成本是下降的,随着它在发电,它的上网成本是在下降,但是它的上网成本的下降同时它还有运输成本、备用成本、配网成本,这些成本一定要如实地说,现在很多朋友提发电成本下降的问题,我们学院也在研究,我们陈浩副教授和系主任宋枫老师在研究,大家也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主要能源来源于光伏和风电,可再生比例之间能否形成互补,他们单个都是“垃圾电”,但“垃圾”放在一起能不能负负得正呢?我们还不知道。
在这个过程中,什么样的天气让我们需求量特别高,而供给能力下降的天气有多少呢?我还是想强调这是上网成本发电成本,其系统成本还是在上升的,这两者并行不悖,我们不希望大家觉得我们对新能源不重视,并不是这样的,我们今天的讲座不是特别专业的,是面向普通公众的。普通公众需要理解,可再生能源下降,但运输成本是很高的。举个例子,我老家是农村的,当年是用香瓜喂猪西瓜喂牛,北京城里吃不上。但我想说喂牛的香瓜西瓜运到北京该多好,但运到北京的成本太高了。所以,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两者之间并行并不矛盾。
事实八:能源领域市场体制与监管框架逐步建立。
我们讲技术、讲需求,在能源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政府力量要非常强。政府治理体系是否完备,政府治理能力是否强,都直接关系到能源领域的效率问题。过去十年,在煤炭领域有一些政府的干预措施,电力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电力市场建设基本停滞,理论上没有突破。2015年,(中发9号文)运转期间,我们提出建立区域市场,但因为没有足够多的用户,没有足够多的卖家和买家很难形成市场,容易串谋。我国在该领域中的很多同事没有反垄断的概念,他们把串谋叫做商量,他们没有这个认知。我们有些部门认为,要在这个领域中做大做强,但做大做强很多就会合并,这也是不对的,因为一个市场没有足够的买家和卖家都不叫市场。比如,北京电网公司的成本已经进入两轮监审了,但是燃气公司的监审的权限在省级发改委,但是因为种种体制性原因省级发改委很难推动这件事。所以,这个领域中电力市场建设进步很大,但气的市场监审这块做得不够。
经常有朋友们说油气,其实油的市场是竞争性市场,油没有特别的,说句不好听的话,油就跟白菜、钢材没区别。但气和电的市场相比油来说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自然垄断,比如在城市里独家买独家卖,在产业组织者理论中,气和电是一回事,油气改革是另一回事,所以油气不应该被放在一起讨论,电和气才应该放在一起。所以,应该说成品油市场化改革方向初步明确,但城市中气的自由垄断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更大的效率,完成成本监审我也不指望了,我感觉这个工作也很难做,如果发改委推动这个工作可能很快就完成了,因为这几年几任发改委价格司还是非常好地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他们的任务。但是因为权限的问题,他们管不了保定燃气、郑州燃气、北京燃气,这些权限在省级发改委,在公开场合我也不想多说,在省级发改委这块推不动。所以,希望听众中要是有做产业组织的朋友,可以更多的呼吁,油就是普通化,气的市场和电的市场放在一起,气电市场的产业组织是一样的,它的改革和自然垄断建设中的工作也很重要。我们举一个例子,能源领域市场体制和监管框架逐步建立,电网这块是管住的,(中发9号文)说“管好中间放开两头”,所以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中间不愿意竞争,竞争性很难。一方面有一些“贵族电”找种种理由不愿意竞争,这是一种情况;还有就是核电,我国现在也麻烦,把产业政策搅和在一起,把核电保护政策、水电政策搅和在一起。所以,整个能源中间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领域中有“三个贵族”加“一个火电”。这两年相对来说,大家对它不看好,这里面其实不看好有两种误解,名义上的不看好其实不太重要,但是,有很多经营决策也出现问题。很多时候我希望商界的朋友们要慎重看待水电性质、火电性质、核电性质和新能源性质,这些性质中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如果它是英雄就难以埋没,是狗熊扶也扶不上去。这里面在价值创造和价格实现方面扭曲得一塌糊涂,如何识别它创造的价值和实现的价格,正是考验各位企业家的才华所在。
在这个过程中,希望各位学者严肃一些。这是国家的大是大非,一方面要谦虚一点,另一方面也不要搅和太多的利益在里面,没有必要。我还是希望把各个东西的性质讲清楚,有助于政治家决策,有助于企业家决策和家庭去判断。价值和价格背离的问题确实存在,有的没有那么大的价值反而有很高的价格,有的价值很大但价格很低,其实一定程度上讲,这里面有一把刀切来切去的,现在很难再切清楚了。
(中发9号文)2015年发文,到现在已经7年了,电力市场还在谈怎么建设,照我说,推倒重来,没有人去还原商品的基本属性,能源领域没有那么神秘,就像买米买水,买电也是一样。刚才说了这些部委的情况,也是复杂。
事实九:为什么电力政策总是捉襟见肘?
能源政策、电力相关的每个政策都在打架,每个都是扭曲的,导致价格和价值分离,再加上利益纠葛和认识的问题,所以各个群讨论来讨论去。我在各个群中常常也不吭声,我很早就知道每个人说得都是对的,但放在一起是不对的。我一直呼吁,让政府归政府。比如交叉补贴这个问题,刚才我已经讲了对普通人交叉补贴没有意义,这边口袋的家里电价少交5元,但你喝咖啡、看电影、吃饭中又多交了6元钱,还不如桥归桥,路归路,左口袋归左口袋,右口袋归右口袋,这是一个思路。
如果是低收入人群,现在有低保,大家不太知道,发改委和有关部门在天然气上涨的中间进行了补贴,因为我国有6400万低保人口,这个数据是比较准的,还不如每个月给他们多少度电多少气,或者更简单的是把这部分算到低保金里,这样不至于出现让富人享受补贴的情况。另外,核电政策、水电政策、新能源政策,桥归桥,路归路,谁请客谁买单,现在麻烦的是张三请客让李四买单,所以他们越来越激进,有些部门又假装什么都行。所以,呼吁大家回归常态。比如,如果愿意普遍服务这是财政口的事,要么建立普遍服务基金,保障边疆电价稳定,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电价稳定,保障生态功能区电价稳定。保障6400万低保人口是民政口的事。我想说,能源政策的相互交叉和影响要回归本源,不要把这些政策放在一起。时间关系这里不展开了。
所以,打架打得厉害,能源都痛苦,没有不痛苦的人,不管是买家,卖电发电的人都很痛苦。前两年甚至降电价降到谁头上呢?最后一公里,最后分电表,但降不到真正用户头上去。中字头的油气公司降油价降气价,也没有降到最终用户头上去。所以,这里有很多东西,打架打得厉害。我在研究的时候想到这块心情就比较沉重,为什么政策全部搅和在一起了,谈不上对错,单个看有对有错,拉远了看又是另外的错。所以,还不如一刀两断,财政归财政,普遍服务归财政,交叉补贴归民政,剩下的给可再生能源,既然你这么厉害就去市场竞争,煤电该收税就收税,收二氧化碳排放税就收二氧化碳排放的税,既然收了煤电的二氧化碳排放税,煤电就不用再给别的。比如,你要答应发给别人一度电,你发不完请别人给你发,你就给人掏钱,这是服务后市场。所以,一切又回到基本点。
刚才我们说到能源补贴,很多人都说能源补贴,但不知道能源补贴补贴给了谁。其实是补贴给了那些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谁家用电多就补贴给了谁。所以,我们把这些事情说清楚就行。
事实十:碳能分离,这是一个新概念,湖南大学的吴施美教授,还有我的一位博士生相晨曦,我们几个人在研究一个新概念叫做碳能分离。
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碳能源分离。这个概念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些高耗能产品并不一定高耗碳。有很多企业愿意去云南,为什么去云南呢?大家知道,铝是高耗能的,但它不一定是高耗碳的。如果以火电为主的省炼一吨铝,发一万多度的电,这个过程中,大家看到就是耗二氧化碳比较严重,如果在云南、四川、贵州、青海做铝是水电做出来的铝,炼一吨铝出来后,耗了一万吨电,但是没有那么多的二氧化碳排放。所以,会出现碳能分离的情况。
从家庭角度,人越富裕越会使用清洁能源。这个大家也能理解,也是非常确认的实践验证的一个假说。对整个国家而言产业结构肯定会改善,日益服务化。北京的朋友记得当年首钢一搬走,北京的水、电很多东西都变了,我想说库兹涅茨曲线是存在的。我国已经出现了家庭、企业、省份、国家出现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分离,能源继续增长,二氧化碳排放在下降,从微观的角度看,实证上的概念性或者机制性的证据来支持我们提出“碳能分离”假说,这是打破“能源不可能三角”非常重要的一个进展。我们认为这是能源发展的关键,这是过去十年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这个趋势努力变现,我国以后就不再受制于所谓高耗能产业了,我们可能就会转而讨论高耗碳产业。同时,高耗能产业中,哪些产业哪些地区耗碳少的地方污染也少,耗碳多的地方污染也多,这些行业是我们沟通的重点。我们不管能,只控制碳,我们看哪个行业的碳优先控制。成本侧当然是重要的,收益侧方面,控碳本身没有直接收益,因为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后无论带来多大的收益都很难变成我们的收益。比如美国飓风减少了,减少了损失,但不能说美国人给我们五块钱,因为你的飓风减少有我们的贡献,这做不到。印度的干旱减少了,印度兄弟给我们十块钱,因为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我们很难做到。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我国本地的二氧化硫同步减少,这是我国的红利,这是可以实现的。2010年我们写了一篇文章分析了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和二氧化硫减少带来的收益,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微观基础,我们这里也给大家有一些呈现,碳能“强分离”的概念,还有碳的弱分离,有些地方还没有分离,有些地方还在强化。2021年最新研究发现更多的能源消费不一定带来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这在微观上已经发现了。我们给出一个“结构效应”,高收入人群中的能源消费比重是超过他的碳排放比重,这背后的逻辑机制是“能源梯子理论”。
02
未来十年:
突破能源/碳不可能三角中稳步前行
上面我们给大家展示了如何科学的看待这些问题,时间关系具体的不讲了,简单给大家谈一谈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个别的概念,排放减少,污染减少,“双碳”战略潜在红利是很大的。
突破碳不可能三角,四个原则,五个安排,两个协同,由于时间关系不讲了。
我给各位回顾一下,我们怎么看能源进展的。
经济高质量发展,保证经济增长,要防止经济波动,共同富裕,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减少污染,能源方面是不停电、不缺油、不停气,我们希望二氧化碳减少,我们希望能源减排更为公平。中国作为一个能源大国,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直接关系到中国,中国的发展也关系到世界,所以,能源需要全球思维。
过去十年中,我国的能源“保供”问题,能源饭碗扎扎实实端在自己手中,日益牢靠,能源饭碗越来越稳,在这个过程中,能源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强,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困难,能源确实在高质量“保供”里的压力还是存在的,这个过程中有很大的技术进步,二氧化碳排放也做得很好,我们也取得了一些市场化进展,政府政策干预也取得了进展,但同样存在一些困难。
总体而言,过去十年,中国能源经济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到2035年,中国能源经济还需要进一步改革。所以,能源供应方面,煤能力是不可缺少的,政府治理体系完善与治理能力的提升仍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有关部委的压力特别大。最为重要的,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在这个领域中要看到很多重大事实是不清楚的,重要的能源关系不明白,基本的参数也是匮乏的,因此我们迫切希望要有新的假说,要有新的理论,指导中国的能源经济,帮助企业家,帮助家庭和政策制定者做出抉择,帮助企业家和家庭更好地配置资产,政策制定者更好地制定和优化政策。我们相信只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来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在“双碳”战略这个过程中,在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没有问题的,中国能源经济在未来十年中,能够做到“既要、又要、还要”,中国能源经济有广阔的前景和光明的未来,投资中国能源经济是有远见的。我作为能源的研究者呼吁更多的青年学者一起来研究能源问题,研究能源行业中的企业家、政治家、家庭的需求,我们一起努力,更好地实现中国能源经济“既要、又要、还要”的目标。
非常感谢各位。如果有任何错误,都和重阳研究院没有关系,和人民大学没有关系,所有的错误都是我的一些偏见、信息误差和没有学习好,当然这个过程中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希望有助于各位更好地了解事实,更好地了解能源领域不可能三角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更好地识别有争议性的问题,如果本次交流能对各位有所启发,我将感到非常荣幸,祝各位晚安。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